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记者杜燕)为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发布45项地方标准。其中,制定了国内首个医务人员传染病个人防护技术标准,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安全;修订多项标准,支持抗击污染,确保2022年冬奥会的空气质量。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本次北京市发布的45项地方标准中,制定了30项标准,首次修订了15项标准。按涉及领域划分,资源节约利用标准14项,工程建设标准9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7项,环境保护标准5项,卫生标准4项,信息化标准2项,农业标准2项,服务业标准1项,公共安全标准1项。
做好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
此次发布的多项地方标准支持北京打好污染攻坚战,确保2022年冬奥会的空气质量。其中,《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的修订规定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的分类、作业要求、作业信息、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将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的有序开展和合理监管提供有力依据,有助于提高城市道路的清洁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北京还修订了《车用汽油环保技术要求》 《车用柴油环保技术要求》,以减少移动源污染,支持2022年冬奥会的空气质量保证。汽油方面,一是收紧烯烃含量、芳烃含量、馏程的温度限值,有利于减少烃类、一氧化碳、颗粒物的排放。二是增加了氯、硅等物质的含量限值,有利于消除有害物质的添加;柴油方面,首先收紧了多环芳烃的含量和馏程内各点的温度限值,有利于减少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二是增加了“卤素、含硅、含磷化合物等会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运行的添加剂或污染物”的要求,有利于消除有害物质的添加。修订后的标准比国家标准、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更加严格。
据介绍,实车测试结果显示,标准实施后,汽油车颗粒物排放可降低20%-30%,碳氢化合物可降低10%-15%,一氧化碳可降低6%-10%。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可减少20%,氮氧化物可减少10%。
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北京制定《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01《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有利于支持北京碳排放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峰值后企稳下降,2035年碳排放继续下降,率先在全国实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北京制定了《快递绿色包装使用与评价规范》,规定了快递企业邮件包装、快递包装的绿色使用要求、运营管理要求和评价,将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处理,支持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此外,北京市将修订4个《用水定额》系列标准并实施《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3年)》,将提高北京市在白酒啤酒生产、车辆制造、中成药制造、政府用水等领域的用水效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修订《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节能监测标准》,增加室内温度定点快速检测和移动快速检测技术内容,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公共建筑采暖空调系统室内温度控制和节能运行,提高室内温度控制监督检查效率和效果,推进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
支撑民生工程建设
/>北京修订《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与相关国家标准相衔接,修订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总体要求、星级划分与标志、申请星级评定的基本要求、星级申请条件和评定管理。标准的实施将为北京500余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供更加科学、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制定《社会心理服务站点服务规范》,以街道(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社区(村)社会心理服务站服务管理运行工作情况为基础,重点规范了社会心理服务站点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和评价改进等内容。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120余家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着力形成一批设备完备、制度完善、服务优质、惠及群众广、社会效益好的社会心理服务站点,为近1400个社区(村)和辖区单位提供社会心理服务,支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
北京制定《医务人员传染病个人防护技术规范》,是国内首个针对传染病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术的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护基本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内容。
其中,个人防护用品选择部分规定了医务人员防护等级应与感染风险等级相对应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明确了常见传染病不同诊疗情景下个人防护等级,并规定医务人员应根据防护等级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据悉,该标准实施后有利于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提供指导,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