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6月19日电(记者陈傲吴从思)金融机构天然弱势,服务动能低,推进供应链金融难度大.这些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共有的标签,也反映出普惠金融的渗透能力仍需大幅提升,否则,“融资难、融资贵”将始终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顽疾。
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基于工业互联网,可以对中小企业的业务和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形成实时、准确的用户画像,夯实普惠金融的服务信用基础。业内认为,产业互联网可以有效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促进普惠金融的渗透。
普惠金融渗透力不足 中小企业“望钱兴叹”
第一,传统金融机构有规避风险的“基因”。中小企业贷款频率高、单笔贷款金额小,导致流程成本高、风险溢价高,共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地理位置分散,信用风险评估的信息获取成本高。
步步高(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张明玉表示,金融机构在融资环节的因素是企业未来的长短期偿债能力,但中小企业生存时间短、缺乏可靠的数据,使得传统的以数据为支撑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融资需求。
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动能有待提升。“中小企业贷款频率高、单笔贷款金额小,导致贷款流程成本高。在风险溢价和过程成本的共同作用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传统大型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产品利率相对较低,传统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的动力不足。”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张宇认为,。
三是供应链金融推广难。普惠金融提供者不限于金融机构,基于真实业务场景的供应链金融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供应链金融仍面临专业化、平台化水平低、数据流通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诸多挑战。
张明玉说,大企业的信贷不能惠及贸易远端的中小企业。在贸易金融中,最重要的是依靠大企业的信用来服务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但在产业链上,由于产品的端到端交付是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的,中小企业并不直接与大企业进行贸易。传统互联网技术下,大企业层面背后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无法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融资,大企业的信用输出无法惠及贸易远端的中小企业。
工业互联网重塑企业生产经营 让普惠金融找准着力点
据记者调查,工业互联网重塑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培育新的产业生态,激发金融服务新动能,构建生态产业和金融新模式,为提升普惠金融渗透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潜力巨大。
Inspur工业互联网负责人庞松涛认为,中小企业需要建立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创新传统的征信模式,以工业数据为核心。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数据驱动的模式创新赋能器,而中小企业则可以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价值生态系统,获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资源,实现各产业的精准配置和高效对接
产业互联网可以深度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新动能。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差异化定价机制和风险控制模型,提高服务对象识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
并优化信贷审批和发放流程,进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中小企业服务成本。同时,工业互联网可以有效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生态的产融新模式,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基于真实交易场景盘活商业信用,解决资金适配性问题,提高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
例如,2020年8月,广西出台了工业互联网的鼓励政策,鼓励标识解析节点服务能力向区外、周边国家(地区)延伸拓展,对完成2个及以上区外或1个以上其他国家(地区)标识解析应用接入的节点,日均解析量超过10万次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汽车、机械、金属材料及碳酸钙、林产、煤炭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招投标方式确定业主,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 创新普惠金融应用场景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增强普惠金融渗透力,应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上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流转共享体系,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适配顶层架构。
一是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重庆经信委科技处彭峰表示,要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工业互联网各项政策合力,着力构建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关键、产业为支撑、安全为保障、应用为根本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二是完善数据资源流转共享机制,释放数据价值。张宇表示,要推动建立健全涉企数据共享机制,基于工业互联网打通经济社会治理部门数据孤岛,建设中小企业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三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流转共享体系。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确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等机制,制定数据交换接口标准规范,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搭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中小企业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探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
庞松涛认为,工业互联网致力于实现人、机、物互联,汇聚可信节点生产加工数据,质量数据、流通数据、上下游供销数据和消费运营数据,通过数据存证、过程记录、信用积累,服务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锁定产品真实流向,实现供应链精细化管理;同时,结合政府监管数据和互联网舆情数据,联合银行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例如,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浪潮旗下的天元征信服务,为金融机构的中小微融资业务提供智能信用评估解决方案,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浪潮云洲联合地方政府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在济南、青岛、无锡等25个城市落地,构建面向全领域企业的普惠金融基础信息设施,累计助力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295.8亿元。
以酒企应用场景为例,浪潮云洲支撑企业内部生产订单以及生产过程的运行数据,结合政府授权开放的企业数据,形成企业生产信用状况的数据池。然后,金融机构通过天元征信提供的智能信用评估服务,对企业进行授信和放款。基于订单,打通上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面向下游,提供预付贷款的金融服务。(参与调研:王松涛、何丰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