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有哪些创业之路 德州创业路在哪里

陈亮在车间与技术人员讨论了R&D问题。

车间里,一排排专用轨道排列整齐。

记者 庄滨滨 通讯员 王宁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联合进行的齐鲁最美青年评选揭晓。德州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榜上有名,成为德州唯一入选的青年。“这既是对我创新创业的认可,也是对德州市创新创业环境的认可。也是对我们80后一代青年创新创业方向的认可。我会借此机会更加努力,成就企业,回报社会。”谈及获得齐鲁最美青年称号,陈亮动情地说。

出生于1980年的陈亮喜欢用“企业家”这个词来定义自己。26岁,他从陈亮军校毕业,却放弃了待遇优越的“铁饭碗”。他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做研究、研发,自己创业。29岁的陈亮创办了德州立威机械有限公司,卖掉了房子,借走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公司终于开始运营。无论是科技创新的瓶颈,还是资金的短缺,这位80后年轻人始终咬紧牙关,奋发图强。

八年后的今天,立威机械已经成长为德州创新型企业的领导者。无论是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展示的救援太阳能机器人,还是智能履带式灭火机器人、中越边境扫雷机器人,都凝聚着陈亮人、荔湾人的智慧和汗水。仅2016年,利威机械30多名员工创造产值3500多万元,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00多万元。对于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是一个奇迹。陈亮是领导员工创造奇迹的领导者。

放弃“铁饭碗” 他毅然走上创业路

1999年,陈亮以优异成绩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深造。毕业后,陈亮顺利进入一家研究所,从事车辆机械控制的研发。研究所的福利很好。尽管陈亮有一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它有理由放弃这份工作。“在舒适的环境中,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自己。有什么意义?”陈亮的心中总是充满了“干一番事业”的远大抱负。2006年,他决定放弃研究工作,回德州创业。然而,这个决定引起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甚至一度断绝父子关系。为了说服家人,他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决心。

刚回德州时,创业所需的资金和市场成了难题。26岁的陈亮独自一人,从南方到北方,从田野到机械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他走遍了全国几十个城市和村庄,从未停歇。

在上海宝马机械展上,陈亮为一个新的商机而激动。陈亮发现海外的车轮是UHMWPE制造的,但这种材料在中国是空白的。他决定以橡胶专用赛道为突破口,决定尝试这个市场。看着孩子们的辛勤劳动,陈亮的父母逐渐改变了态度。为了准备启动资金,他们的父母甚至卖掉了唯一的房子,亲戚朋友拼凑起来,最终筹集到了科研和设备的启动资金。

特种履带的关键是橡胶配方的开发。为了专心做实验,陈亮只身来到青岛,在大学里租了一个大学实验室,开始了研发工作。因为是租来的实验室,我们只能利用晚上10: 00到第二天凌晨5: 00的时间进行科研。高昂的研发成本让陈亮的生活变得艰难。他白天处理公司事务,晚上加班做实验,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一日三餐可以省。一个3块钱的饭盒,一份青菜,几个馒头,可以撑大半天。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巨大的压力,陈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自学了聚合物化学,并成功开发了七种橡胶配方。他研制的特种履带和特种履带底盘具有耐低温、耐高温、阻燃、防爆、耐穿刺等特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成功应用于防暴、反恐、消防机器人、特种军事装备等领域。

2009年,陈亮带着他辛辛苦苦制定的公式回到得克萨斯州,又筹集了60万元。一套设备和两个模具已经成为公司的全部财产。德州利威机械部分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正式开工。2009年底,这个包括陈亮在内的四人团队,以惊人的研究毅力,自主研发了一款创新爬虫。由于南方特殊的山地地形,橡胶履带逐渐开拓了南方市场。2010年,立威成功与川渝两地农机厂家签订第一份订单,达成履带配套生产协议。陈亮终于收获了他

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0年5月,公司投入300多万元扩产;2011年5月,力维公司已经能生产140多种规格的橡胶履带……如今的力维机械,已经在特种履带驱动系统的研发和制造领域抢占制高点,产品辐射军警、工业、农林、生活家居等行业。2016年,30多名员工的力维机械创造了3500多万元的产值,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00多万元。


在坚守品质的同时,陈良更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2015年,一位贵州客户采购的履带式农用车转向系统需要调试,正直农忙季节,如果设备得不到及时进行调试,客户将承担巨额损失。而由于南北方言不便沟通,让调试进度一度停滞,客户更是焦急万分。为了减少客户损失,陈良当即决定,立即派技术人员搭乘最早的一班飞机,第一时间前往贵州进行现场设备调试。这样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的售后服务让客户深受感动,更让力维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年产值,到每年500万、1500万,再到2016年的年产值3500万元,力维机械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这背后,陈良为此付出的艰辛并非常人可以想象。在同事们的眼中,陈良是一位严谨、实干、有“狼性”的工作狂,他说,从公司成立的那天开始,脑子里的那根弦就从来没有放松过,每天在工厂车间忙碌到深夜,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他说这个时候的自己最放松、最清醒。但这种不舍昼夜的忙碌,让陈良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女儿总想让爸爸陪她出去玩儿,但陈良却总是不敢轻易许诺。每每提起家庭,提及女儿,陈良一直觉得“亏欠”。但正是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忘我状态,让力维机械一次次从危机中求得生存,稳步发展。


陈良说,从第一条生产线缓缓运作的那一刻起,他和力维机械就像一条条履带那样,不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专注研发创新 借力“互联网+”浪潮


始终把创新生产放在核心地位,是陈良一直以来的创业理念。现如今,力维已拥有发明专利62项,其中30余项填补了国内空白,靠着特种履带的相关核心技术,陈良和力维机械正逐渐成长为德州市创新创业领域的新“标杆”。


专注科技研发,力维机械不断迸发着强大的创新能量,陈良在公司始终鼓励科技专利的研发。公司产品逐渐转向特种履带智能装备,包含特种橡胶履带到总成、移动底盘、履带升降车、履带运输车、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等,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历数力维机械在创新领域的突破,最让陈良感到骄傲的是工业及危化品仓库专用的履带式智能消防机器人的研制。


2015年1月,陈良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赵建 伟博士共同商议新项目上线事宜。经过双方的探讨,由陈良与赵博士共同设计和研发“工业及危化品仓库专用履带式智能消防机器人”项目正式启动。陈良负责整车的外观、框架、橡胶履带的设计,赵博士则负责设计和研发控制系统。经过几个月的研发,第一台样品终于诞生,满怀信心的陈良迫不及待的对机器人进行了性能测试,但测试结果却让陈良和研发团队的心凉了半截,因为对消防设备了解不够细致,导致了第一台机器人样机的各功能协调控制之间产生了问题,无法达到预想的控制效果。


天津港爆炸事件的发生更是刺激了陈良和研发团队,为了尽快找到原因,陈良邀请了专业制造消防设备专家,经过一系列专业测试,专家们将发现的问题与陈良团队一一探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陈良与赵博士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重新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设计。在设计团队的努力下,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对于研发创新,陈良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更要依托着强大的科技智库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现如今,公司共有核心研发团队6人,他们都是机械设计、材料研发、车辆整体设计等行业背景的专家,这些人才的聚集聚力,让力维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处于飞速驱动发展的状态。


2016年3月21日,在德州市有关领导的帮扶,以及陈良的努力下,力维机械和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订“人工采摘辅助机器人”协议。2016年10月,在德州市举行的山东省第九届海洽会上,力维机械与来自德国专家迈特签订“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设计”项目协议。2016年12月27日,企业在德国申请两项专利已授权,同时,力维机械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对市面上的电子控制系统、旋转电机和直线定位系统,进行技术公关和技术突破,提供精确控制、力矩优化等各种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引发广泛关注。


在产品营销方面,陈良也积极创新经营模式。2015年,力维机械推出了智能履带滑板车,仅仅一周的时间便通过众筹的形势募集到327万元的资金。在新的众筹运营模式下,智能履带滑板车只用了短短三个月便成功推向市场,并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另一款新产品——中国版火星车也即将同步众筹上市。


力维在创新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2016年,公司特种履带产品被纳入军工系统装备配套采购目录,与美国史丹利百得集团达成合作并已正式签约,与常州格力博工具公司签约为战略合作伙伴,新北洋参股公司通过证监会报备披露。公司在欧盟通过3项国际专利授权,公司产品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力维机械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思路。陈良说,有了核心技术以及相关配套的生产设施,力维机械的生产模式从开始的自主研发与生产,逐渐转向了订单式生产,即公司发力研发、市场这两个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中间生产环节则全部外包。而“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更是为力维机械的提高产值与市场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着力打造企业APP,线上与线下逐步实现一体化。正在探索力维机械在B2B、B2C等商业模式下转型问题的陈良,正站在“创新创业”与“互联网+”的风口浪尖,把握时代脉动,一往无前。


助力国防 他让“德州制造”走出国门


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客户服务追求完美,对创新研发如痴如醉,陈良让力维机械的产品不仅在市场屡屡惊艳四方,更代表中国让世界瞩目。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参加阅兵的坦克车及装甲车上装配的就是力维机械的特种橡胶履带,这种特别研发的橡胶履带,在对敌作战中提高了作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同时也加快了坦克车和装甲车的移动速度。看着一辆辆装配着“德州制造”的橡胶履带的装甲车,部队出身的陈良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2015年11月3日,中越边境启动第三次大扫雷,在此次行动中,“扫雷机器人”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而参加行动的“扫雷机器人”装配的履带便是出自力维机械,陈良用自己的产品实现了他对那抹军绿色的庄严承诺,他用实际行动助威着中国国防。


不仅在产品研发方面,在公司的企业精神中,陈良也一直将国家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公司墙面上醒目的励志标语,内容丰富的国防宣传栏,员工们的精神面貌也是充满着军营战士般的朝气……陈良常说,企业家不能只顾追逐利益,而要心系社会,为国分忧,他说这是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国防担当。


一个企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政策指引,国家的强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国家的兴盛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证。这是积蓄在陈良心中已久的爱国热情,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到国防力量建设中,他的力维已经和国防力量建设融为一体。而说到陈良这特殊的爱国情结,就不得不提起他创业期间的一段经历。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遇难165人,失联8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80人,民警11人。牺牲的战友让陈良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悲痛的他总觉得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事故发生时,研发团队正在进行“履带式多功能智能消防机器人”的科研工作,在陈良的带动下,整个团队加班加点,连续通宵二十多天,把产品完成时间提前了将近半年。他带领员工把新生产出来的两台智能消防机器人连夜运往天津,申请加入了天津港的救援工作。“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以其智能化的运行模式,在有效减少人员伤亡与火势控制方面表现突出,经受住了实战考研。陈良说,开发这个产品不为了赚多少钱,就是为了能够减少消防战士的牺牲,当灾难发生时,他的产品可以走在他的战友前面。


在陈良的身上,展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闪烁着难能可贵的时代精神的光华。他时刻关心社会,关注困难群众,经常组织员工为新华办事处老人福利院的老人送温暖。几年来,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万元。他关爱职工,想方设法为职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优厚条件和优良的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之余,陈良组织建立了图书室、职工俱乐部、文体活动室等文娱项目,注重职工的能力培训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陈良开拓拼搏的精神,干事创业的业绩,公而忘私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全体职工的信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连续几年,陈良都作为德州市重点企业代表,参加德州市企业家座谈会,与市领导陈勇、陈飞、刘长民等共同探讨创新创业,为建设一座充满活力的德州城贡献力量。


8年的不懈努力也让陈良获得了更多的肯定。2015年,陈良获德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德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获德州市创新型优秀企业家。2016年,陈良被选为德城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成绩仅代表过去,而未来需要全力拼搏。陈良说,他一直是一名创业者,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但陈良相信,就像那臂章上的狼头一样,他会一直是那匹奔跑着的头狼,带领着他的团队,心系天下,全力拼搏,让“德州制造”走出国门,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