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王兴创业经历简述,王兴称创业来北京就成功三分之一

前言

说起美团,你会想到什么?

外卖、餐饮、酒店、看电影、培训班、打车等。你会发现美团探索的领域太多了。

打开美团App,里面有20多个大的产品类别。每个大类下都有几个到几十个小类,这些项目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今年刚10岁的美团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可以与阿里较量的超级平台。

最近,美团点评的市值更是超过万亿港币大关,稳坐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三名。

本期我们来说说美团为什么能崛起。它能挑战阿里的地位吗?

王兴的早期经历

的故事从福建的一个小镇龙岩开始,这里有一个叫王淼的“水泥大王”。

这个人不仅企业做得好,而且教育孩子也很成功。

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是清华学霸,这里的男孩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美团创始人王兴。

美团创始人-CEO-王兴图源美团官网

王兴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丰富。

在成立美团以前,做过大大小小十几个项目,可惜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比较有名的一个是内网,另一个是吃不吃。

内部网建立于2005年12月。最开始是借鉴脸书模式,连页数都差不多。

以校园为中心,发布半年就收获了100万用户。

今天看起来不多,但是对于少数当时资金不多的技术宅来说,增长还是很快的。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

虽然用户比较多,但是服务器不够用,需要大量的推广和维护。王兴和他的团队试图寻找风投投资,但接连失败。

所以最后,只好把校内网以200万美元的低价,在2006年10月份卖给了千橡集团的陈一舟。

后来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并在美国上市,最高市值为70多亿美元。

以前很热。不知道你有没有用过。

其实还有一集。

红杉资本的

y-word" data-gid="235928" qid="6538761197209015556" mention-index="0">沈南鹏在校内网上线一周后就联系了王兴,表示很感兴趣。


于是王兴就带着团队来到红杉。


也许是天意弄人,重要的商业计划书落在了出租车上,导致王兴在投资人面前的发挥不是很好。


更有趣的是,当时还是IDG投资合伙人的周鸿祎正好来找沈南鹏。


于是沈南鹏让周鸿祎帮忙看下王兴的团队,周鸿祎看完后的建议是不能投王兴他们。


所以王兴与红杉就此失之交臂。


现在来看,当时的错过反而给后来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有利基础。


下面我会详细讲。


校内网的失利让王兴心有不甘,所以当他从清华学弟那儿得知推特在美国开始流行后。


2007年5月,他立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类推特网站“饭否”。


结果上线两年多就因为敏感问题被关停,紧接着一个月后新浪微博上线。


而王兴的社交梦再次搁浅。


虽然饭否在2010年11月重新上线,但王兴心里也清楚饭否已经没有更多机会。


所以他把重点就放在了2010年3月29日成立的美团上面。


美团的开始

美团的成立依然延续他的“Copy To China”风格。


从商业模式甚至到UI界面,借鉴的是当年在美国大火的团购网站Groupon。


面对“总是模仿国外”的质疑,王兴大概的回答是:“创业一开始要多尝试,快速试错,快速获得反馈,从而找到有机会成功的项目。”


这就是王兴的创业方法论。


其实这一理念全世界的初创企业都在用。


而硅谷有本书是专门讲述这套方法的,叫做《精益创业》,受很多创业者追捧。


与美团并称为中国互联网“新三巨头”的今日头条、滴滴,也就是TMD。


在产品研发上都采用的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模式。


这一模式对小企业打造爆款还是很管用的。


美团上线的那段时间,其他团购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冒出。


最多的时候,市场上大约有5000家团购网站。


例如拉手网、窝窝团、糯米、QQ团购等是当时做的比较大的。


前面提到的红杉资本虽然错过了王兴的校内网,但这次终于拥抱了美团。


2010年8月,红杉作为美团的唯一投资人给美团投了1200万美元的A轮。


要知道,红杉一般不单独自己投,大多数都是联合其他VC一起。


可见沈南鹏因为没抓住校内网还是有些遗憾的,所以这次不想再失去王兴的项目。


有了钱的美团快速扩张,2011年的前5个月已经成功在100个城市开设了分站。


尽管如此,美团并不是当时团购领域的领导者。


还有好多团购网站以疯狂的线下广告投放来试图快速占领市场,甚至通过预付给商家钱来吸引商家入驻。


面对竞争对手们的激进策略,王兴反而选择“以柔克刚”,专注搞软件开发,打磨消费端和商家端的App系统。


这一点王兴想的很明白,团购网站到最后比的还是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靠烧钱是无法取得真正胜利的,因为已经入局的腾讯和百度更有钱。


而事实也如王兴所料,过度补贴让团购行业极速透支。


仅火了一年,大量团购网站倒闭。


曾经的“千团大战”已成往事,团购已成为资本的“弃子”。


也许是王兴的做事方式吸引了阿里,再加上红杉的引荐,美团在2011年7月正值“团购寒冬”之际,获得了由阿里领投的B轮5000万美元融资。


拿到钱之后,为了安抚市场对美团的顾虑,王兴干了一件很聪明的事-向大众展示了公司账户上还有6200万美元,以此证明美团资金充足,能够挺过资本寒冬。


可以说在这一关键时刻,阿里的入资给王兴及美团带来了新的转折,为美团接下来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兴还因此“六顾杭州”,从阿里收获了一员大将,也就是当时的阿里销售副总裁干嘉伟


因为干嘉伟的到来,美团的线下推广能力迅速提升。


在各大团购网站裁员的大潮下,美团再次反其道而行之。


扩大人员规模,加班加点邀请线下商家入驻。


终于在2012年初坐稳团购行业第一。


在巨头林立的当下,很多时候需要你产品上的出其不意,或运营上的反其之道,才能打开一条通路。


美团的崛起

此时王兴对美团的定位已经不仅仅是家团购网站,而是要做中国最大的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


简单一点说,就是只要跟人们生活相关的服务美团都要做。


于是一开始带有实验性质的猫眼电影和美团酒店孵化出来,后来这两项业务都做到了各自领域的头部地位。


在猫眼经验的基础上,王兴打算扩充更多新的业务。


而外卖是他们经过考察之后最贴合美团现有生态的行业。


当时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也不多,饿了么算是做的最大的。


就此两家开启了针对外卖市场的争夺战。


虽然美团进军外卖比饿了么晚好几年,但因为外卖与团购在餐饮商家那里有着天然的互补性,美团外卖在2014年大力推广,平均1.5天开拓一个城市。


与饿了么主做一二线城市不同,美团专攻还没有被饿了么“看上的地方”,借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跑马圈地,让饿了么措手不及。


时间来到2014年5月。


面对如此迅猛的美团,作为其团购对手的大众点评向饿了么战略投资8000万美元,以此希望能够牵制美团在团购领域的攻击力,大众点评好从美团手里抢夺市场。


可偏偏这个时候,美团再次获得了由红杉及阿里参与的3亿美元C轮融资。


就这样,美团一边打饿了么,一边打大众点评,同时还在不断扩充新的产品线。


最终依然在2014年创造了450亿的交易额,这一成绩比2013年多了将近300亿。


也因此,圈里把美团的人称为“铁军”。


2015年1月,美团完成了D轮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70亿美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8号,中国最大的两家团购及生活服务网站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新公司的名字叫做美团点评。


紧接着1个月后,阿里确认退出美团,从此两家的暗战就开始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阿里本来想把美团打造成阿里生态的流量入口。


因为在生活服务领域阿里一直没有做起来,但以王兴的性格岂甘愿美团只当阿里系的一个产品?


王兴的目标是把美团做成至少跟阿里体量差不多的一个平台,甚至更大。


于是阿里为了防范美团,在2015年6月重新上线了“口碑”,一个聚焦生活服务的平台。


所以美团摆脱阿里其实是时间问题,只是与大众点评的合并加速了这一过程。


因为腾讯是大众点评的股东,所以按照美团与点评的约定,双方5:5换股。


最终腾讯的持股比例将超过阿里。


讲到这不知大家看出来没有。


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背后其实是由腾讯和红杉的推动促成的,只不过他俩的目的不一样。


腾讯可能想的是:通过此举把百度和阿里在生活服务领域彻底踢出局,因为他俩占的市场份额都很小。


红杉是觉得两边打补贴战,烧的最终都是红杉的钱,因为红杉是双方的股东,所以美团点评合并之后,既成为了领域老大,又不用左手打右手,对接下来的上市更有帮助。


只不过这时候他们都忽略了另一家公司就是饿了么,下面会细说。


合并后的新公司在2016年1月就获得了由腾讯等VC领投的33亿美元融资,因此估值达到180亿美元。


紧接着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


说白了就是“去点评化”,很多大众点评的合伙人及高管都相继离开,创始人张涛更是退居二线。


而阿里也在退出美团后,立马以12.5亿美元入股饿了么,占股28%成其最大机构股东。


至此阿里与美团的生活服务争夺战一触即发。


大家想想,当时大众点评本来就是饿了么的股东,如果在合并后,立马加大资金入股,甚至收购饿了么,是不是就没有到今天还在上演的外卖大战了呢?


美团走向巅峰

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已经是O2O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于是王兴把精力放到了对其他业务的探索上。


很多人会诟病,说美团的业务没有边界,半个互联网圈都是美团的敌人。


可以说美团目前的竞争对手有:阿里、携程、滴滴、京东、饿了么等等。


而王兴之所以会把美团的战线拉的这么长,是因为在他的眼里,美团的每一项业务都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满足用户日常生活的需求。


要知道,支撑这么多业务同时运行,而且还要把它们都做好,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美团在它的几大核心领域,如:外卖、电影、餐饮、酒旅等都做到了行业第一,美团的战斗力真的很强


其实影响王兴对于产品界限思维的还有一本书,叫做《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据他自己说:“隔段时间就会拿这本书出来看一看,每次都会有新的思考。”


2018年9月20日,美团成功在香港上市。


上市首日市值就超越小米、京东,大约为4000亿港币。


最近更是直接突破万亿大关。


2019年全年营收975.29亿元,同比增长49.5%。


不知道提前就退出美团的阿里有没有后悔?


结语

自从两年前以95亿美元完成对饿了么的收购后,阿里就一直试图在生活服务领域打击美团。


但迄今为止,据Trustdata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60.1%提升至65.8%,竞争优势进一步得到稳固。


也就是说在外卖这一阿里极力想切入的高频消费领域,饿了么做了两年,依然没有太多进步,反而美团外卖越来越强。


不仅如此,美团最近已经进入实物电商领域,这可是阿里的核心腹地。


如北京市的72家书店进驻美团卖书,再加上两年前海澜之家的入驻等。


美团与阿里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你更支持谁呢?




记得关注我们。我们是创异文化社,洞察人类社会里的思想、潮流、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