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早餐中,除了油条,豆浆、馒头、粥和馄饨也是受欢迎的早餐。
我最喜欢馄饨汤。每次连汤底都不喝,却讨厌在路边小店吃馄饨。每次都觉得自己只吃皮,里面基本没有馅。
在我吃过的这些馄饨店里,南城香和Gll馄饨都是以做馄饨出名的。Gll馄饨吃过两次,印象一般。数量比较少,汤底一般,南城香馄饨很受欢迎。每一个馄饨都很大,而且馅料饱满,馅料味道也鲜,数量也很大。汤里有酸菜和香油。
馄饨侯是我吃过的第三家馄饨店。与众不同的是,馄饨侯是北京的一家老馄饨店,在北京早有名气。尤其是在老北京寒冷的冬天,吃一碗馄饨后已经成为民间的一种饮食习俗。这家商店外面看起来不大。简单的牌子上写着“中华老字号,馄饨侯”。进店后发现,真的大到可以容纳100人。墙上有菜单和价格,还有馄饨侯的历史介绍。暖暖的灯光照在墙上,真的很有年代感。
汤底很简单,没有多余的材料,紫菜和清油,葱花和虾皮,但鲜而不淡。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辣椒瞬间让嘴里的馄饨热乎乎的。馄饨肉是猪肉馅的。经过辣椒油浸泡后,之前的肉更加明显,当然也就没有剩下汤底了。不过,要说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就玩四星吧。很多人说蟹饼好吃,一定要打卡。本着不遗漏的原则,我点了两个蛋糕,但是有点贵。一个手掌大小的蟹饼不到5元!
它看起来像一个锅盖,两边都有白芝麻。咬了一口,发现塌了.里面空空如也,但里面边上有几层白馅像千层饼。外皮酥脆,内里柔软。只有在底部吃,才能咬到类似蟹黄的馅。味道真的一般。我为这5元钱感到抱歉。所以玩两颗星。
那么这个馄饨侯的名字到底是如何来的呢?
20世纪的王府井市场,卖馄饨的摊位很多,都是自己打理生意。然而,改革后,遵循公私合营的商业模式,这些馄饨摊被合并在一起。这也是当时馄饨侯的“前身”,而他们选出来的组长是一个叫侯廷杰的人,所以大家都正式取名为馄饨侯。这是第一家店,现在馄饨侯的分店在北京开了64家店,有直营的,也有挂靠的。
作为一个老字号,可能在现在的机械化时代已经逐渐找不到当时的原味了。但是大家终究会错过味道,体验,除了馄饨,面条,炒菜等等。
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尝试其他食物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