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地图 川沙路创业路暮紫桥

浦东云岩河开通后,川沙(八团)往返上海县城有两条水路。一是沿云岩河向北,向西转界碑,进入黄浦江;另一种是沿三灶港、长浜向西北走,向西转白莲井,进入黄浦江。直到上世纪初,土地似乎还不是一种选择。当时有一种俗称“江北车”的独轮车,可以推到上海,但远不如水方便,很少有人这样做。

葛洛等西方人基本走白莲井路线。有一次他们的船拐错了蔡佳路口附近的河口,船夫安慰他们说浦东所有的河流都是相通的。果然,在穿越了几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后,他们再次看到了那棵著名的“燃烧的眼睛”树,然后顺利回到了白莲井。

总之,民国以前,川沙的对外交通极其不便,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

1921年1月,川沙县黄炎培、张、顾兰兰等人集资成立上川通讯有限公司,黄炎培任董事长。成立公司的目的是建设上川县道。规划的始发站清宁寺属于上海县,终点站是川沙县,故称上川县道。

1922年2月8日,上川县道工程开工。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针对沪台公路、沪杭公路的条件,上川公司发现长途客车运行不利,决定改轨道行驶机车。1924年10月,该公司与川沙县交通运输局、上海浦东唐公良局签订正式的公路租赁合同,获得了30年的铁路专营权。

1925年10月,清宁寺至龚家路北段建成通车,全长14公里,沿途设庆宁寺、金家桥、新陆、邵家弄、曹家路、龚家路站6座。

元朝大德年间,原本建在鲁行的坎农基,因被士兵破坏而搬迁到吴淞河,改名为清宁寺。它曾经非常受欢迎,成为浦东的一个重要地方。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当地道教信徒在清宁寺北面修建了一座道观,建在河边的高地上,又称高庙。此后,这里有两个名字:清宁寺和高寺。

高庙小贩市场

阳光拆迁

1910年,东沟经清宁寺至南京东路外滩的水路开通。黄炎培在规划上川县道时,想用轮渡运输,吸引沿途乘客。

通往渡口的金桥路

上川铁路从清宁寺出来后,今天沿金桥路向东南方向走,然后今天沿新金桥路向东向北拐。金家桥站大致位于今天的鲁航中学,新陆站大致位于东陆路与新金桥路交叉口。

1928年上海地图,鲁兴区上川铁路走向

浦东大道/金桥路

东麓路/博兴路,一路向南至新津桥路

张家镇现为金桥镇市政府驻地,路边樱花盛开

离开新陆站,去四川铁路

路进入川沙境内,穿过今天的华为研发中心,接上川路,1975年12月,上川铁路彻底拆除后,在原路基上改建成这条上川公路。


1926年川沙地图,上川铁路走向,但标识是上川汽车路


邵家弄站,应该在外环高架桥的东北,有邵家弄村。


邵家弄村口



上海地铁九号线,于2007年12月29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十年后的2017年12月30日,九号线三期东延伸段开通运营,终点为曹路站。四十多年后,铁路再次来到曹路地区,九号线曹路站位于上川铁路曹路站的东南三里。


这个卡通可能表示曹字


铁轨曾在此拐弯


当年的站台在此?



沿川沙路向南2.5公里到龚路,这大概是上川铁路的平均站间距,差不多是今天地铁轻轨站间距的2倍。


龚路支路上的运盐河桥



1926年7月10日,从龚家路到川沙段建成通车,增设大湾、小湾、暮紫桥、川沙站。至此,上川铁路庆宁寺至川沙段21.15公里线路全线通车。


大湾桥,川沙路、上川铁路向南到大湾后,与运盐河的西堤重合,与运盐河并行流向川沙城


小湾,老护塘在北市梢略有弯曲后向北,故称小湾,民国时小湾鱼市颇有名


暮紫桥原名磨子桥,在高科东路以南,民国时聚集了很多农业场站,现是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也叫王桥工业区


长仁禅寺东边的王桥街



上川铁路铺设到川沙北门外街,这里既是交通主干道,又是人口众多的闹市区。当时上川公司经理顾伯威借鉴德国铁路建设的经验,修造了一座旱桥,火车从桥上过,行人从桥下走,是为上海立交桥的元老。北门旱桥建成后,川沙县长李冷为旱桥题写桥名“飞虹复道”,上川铁路由此延伸到川沙北门外。


1975年上川铁路拆除改为公路,川沙火车站拆除,后按原址复制了“川沙火车站旧址”。2008年建造华夏东路高架,火车站旧址和飞虹复道均被拆除。2013年6月,川沙新镇又建了一处“川沙火车站旧址”,将川沙火车站和飞虹复道合二为一。来来去去的有点忙活。


重建的川沙火车站旧址和飞虹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