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临期食品折扣店加盟 进口零食折扣店加盟

这段时间,我在上网的时候,发现最近有很多年轻人在分享“打折食品”的购买体验

所有这些打折食品都有一个特点:它们已经是“过期”食品了。这不是.即将过期的食物?当我们买东西时,我们习惯于挑选更新鲜的枣。为什么我们要故意买那些即将过期的?

为什么人们变得热衷于购买临时食品?说实话,真的很难不被价格优势吸引到“均价10元,免费零食”、“100元就能买一辆大轿车”、“爆米花桶1元”、“网上价格是四五十,这里9.9就能买到”.

然而,一些人质疑临时食品的质量,甚至夸大其词地说“它会在你回家之前过期。”

前段时间晚报菌也去逛了一家食品折扣店,在超市成功收获了一大包十几二十块钱一盒的零食。不过在视频折扣店买只需要80元左右。商品的价格基本是超市4-6倍保质期,没有网上的那么夸张。基本上下半年还有时间

时令食物有多“香”?会不会有质量问题?大家是从哪里得到购买临期食品的消息的?让我们看看晚报菌吧!

过期食品是指即将达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围。这不是一个新概念,根据阿里的统计,每年淘宝上有210万人在选择临时食品。

据记者调查,在济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淘”临菜,一些专营临菜的专营店也出现了。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的实施,“临食”线上线下频繁活跃,会成为下一个新的零售网点吗?

线上和线下都在蓬勃发展,

年轻人是主要消费者

“花60元钱买原价170多的东西,不要太划算。”近日,网友“朱贤贤”入坑购买临期食品。“在香港楼上,桂圆干98元卖,20块买,离保质期还有一个月;超好吃的巧克力饼干在日本买15元左右,现在6元就有了;楼上核桃原价60多块,漏了30多,9月份过期;还有日本版的雀巢脆皮鲨鱼,只要6元。”第一次“朱贤先”尝到了网购临期食品的甜头,第一次在“我爱临期食品”群里与朋友分享了自己的购物经历。艾瑞发布《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于2021年1月。报告显示,在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中,超过4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临时食品,并向周围人推荐。报告还显示,(过去)中国的临时食品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人,其中47.8%年龄在26岁至35岁之间。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王开文,第一次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临时食品。作为一名美食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进入了一家名为“多多进口食品折扣”的超市。在这家超市,她一次性点了8份花式零食,一共花了38.54元,还包括邮费。收到货物后,王开文惊喜地发现,许多食物的日期仍然是新鲜的,但它们的价格比在超市适时购买的价格便宜了近一半。“原来超市里很多临期产品也是按常规价格出售的”。在网上下单后,王开文成了网上临时食品的常客。在购物网站上搜索“临时打折”,就会有很多店铺有“临时打折”。综合排名第一的店铺好评率达到99.4%,粉丝数达到155万。进入店铺页面,可以看到临期食品包括膨化食品、传统糕点、糖果、坚果、方便面、冲泡麦片等品类。一包从美国进口的施乐薯片标价13.9元,比11元的购买期便宜很多。月销量已超过500件。在店里,一些旺季的生鲜商品还标有“裸价出售”的标志,还有一个标有旺季的手撕牛肉干,其月销量哈

/large/pgc-image/SXpZhs3Bp25YbY" />

线上销售红红火火,线下,临期食品的销售怎么样呢?记者搜索发现,在济南二环西高架路和京沪高速之间,约有10家大小不同的“进口食品折扣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以“进口食品折扣店”命名的店铺出售的基本上都是临期食品,之所以不会在门店的名字上突出 “临期”两个字,是因为现在很多人仍旧对临期食品存在误解,担心因为门店的名字会影响到店内的客流。“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它是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该业内人士称,为了打消大家对临期食品的顾虑,刚开始做临期食品的时候, 自己会对每一个进店购物的消费者普及临期食品的概念。据了解,尽管国家并没有对临期食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些地方已经对临期食品制定过相应的标准。比如北京市工商局在2012年对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标注保质期6个月-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 豆制品等)。


并非“雨露均沾”,


临期商品也是“挑着买”


临期商品虽然越来越受青睐,但也并非所有的临期商品都能“受宠”。17日晚上6点半,距离超市关门还有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在济南窑头路燕山银座果蔬区,售货员将几捆原价3块钱的菠菜和奶白菜全部贴上了1元的价签,等候在旁边的几位阿姨随后将它们扔到了自己的购物车内。“绿叶菜不过夜,这个时间点蔬菜水果都有特卖。”买了两捆奶白菜,刘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吃过晚饭后,一般都会来超市果蔬区转一圈,一捆菜便宜两三块,吃起来也不会有影响,积少成多,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一来二回,她把超市啥时候能出售临期货的时间摸透了。在酸奶货架上,记者看到,一款原价80元的纯甄高端酸奶限时促销价格为49.5元。售货员告诉记者,这款酸奶之所以打出接近一半的折扣,也是因为“快到期了”。“酸奶的保质期一般都是半年,这款酸奶是今年2月份生产的,现在就开始打折出售。售货员称,一箱酸奶是10瓶,顾客在保质期前全部喝掉完全没有问题。


与燕山银座处理临期商品分散打折促销的方式不同,在万象城Ole超市,则设置有专门的“清仓商品区”,在该区域会有专门的文字提示:此区域商品为临期商品,请酌情购买。记者在该区域看到,一盒2021年6月即将过期的“绿英宝有机超高温”的纯牛奶价格为16.45,在淘宝上优惠后的价格还为40多元,足足便宜了将近30元。“牛奶当然要喝新鲜的,还有一个月就要过期,我是不会买的。”正在逛超市的贾女士称, 自己的女儿在国外留学,一直有购买临期食品的习惯,在女儿的安利下,自己逛超市的时候也会留意超市的临期商品区,但像牛奶这样的食品,自己至今没有办法接受买临期。正在理货的超市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一般超市内,保质期为一年的商品,在保质期还剩三个月的时候就会打对折出售,每周二,Ole超市的临期商品区都会上新一部分临期商品,其中膨化类的零食和小咸菜是最受欢迎的,其他商品的售卖率则“表现平平”。一位长期混迹于各大临期商品购买平台的网友“summer”也分享了自己购买临期商品的小窍门,就是:合理安排消灭时间,要想吃什么买什么,不要额外买其他的,除非是捡漏。在“ 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内,也有不少组员会不定期更新一些自己在购买临期食品时遇到的坑, 同时也会分享一些“好日期”的良心好店铺。


商品好+强粘性,


留住回头客


18日上午,在华山社区内,王明明正在店里打扫卫生,昨晚新上货到凌晨2点,王明明的神态略显疲惫。在这家店里,商品摆放整齐,各品类货物分门别类,顾客想买什么一眼就能看见。每件食品的价签上,都标有明确的食品保质期。50多平的店铺摆放了近400种品类。这家叫做聚实惠的食品折扣店已经是王明明和合伙人赵怀战在济南开的第二家进口食品折扣店了。


一年前,赵怀战听说自己在北京开进口食品折扣店的朋友赚大了,就一股气跑到北京考察了两天,回来后,就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和王明明一头扎进了做临期食品的生意中。两人的第一家店开在了万象新天,摸清了临期食品销售的路子,4月份,他们的华山珑城店正式开门营业,开业首日,店内就成交了200多单。赵怀战统计了一下消费群体,40岁以内的就站到了70%。店面营业一个月,每天的销售额都稳定在3000多。赵怀战告诉记者,店里的大部分食品都是临期货,商品价格大约是正期价格的一半左右,但有些商品的价格能达到一到三折,价格低也是临期商品的最大优势。“比如店里正在卖的这款小龙坎自热火锅,天猫卖39.8元,大润发超市里是45元,我店里只卖15元。”赵怀战称, 虽然火锅的保质期是7月份,但接近3折的价格还是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300多箱的货物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抢售一空。对于自己店里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赵怀战总结出来两个因素:一个是货品好,一个是服务好。在赵怀战的这家店刚进门的一处柜台,就设置了明显的试吃区,食品好不好吃一试便知 。“好吃又便宜,根本不愁卖。”赵怀战同时向记者透露,保证好吃,首先就是选品,对于临期折扣店来说,选品选得好不好,往往决定着一家店的生存期。对于选品这件事情,赵怀战和王明明一点都不敢怠慢。刚开始,两人是直接通过一些代理商进货,现在,摸清门路后, 两人喜欢寻找一手货源,一是保证货品种类的丰富多元,另一方面缘于自己直接收获的价格往往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像这款印尼的姜糖,正期价格是9块9,2021年10月才到期,我们现在的价格是10元3个,而收货的价格只有1块5左右。”从事互联网销售多年,赵怀战认为想要做好临期商品,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在赵怀战的两家店里,买之前可以任意试吃,买回去不满意还可以随时退换。靠着好货品和好实惠,赵怀战已经有了一个拥有457人的客户群,且这个群里400人都办理了店内的充值卡,很多商品不用上架,直接在群里就被抢购一空。


行业洗牌期,忌盲目跟风


进口食品折扣店遍地开花,临期商品的生意,是不是就那么好做?按照网上的搜索,记者来到位于山师东路的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却看到大门紧锁,店面的门头只剩下了某某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印记,大门外还贴上了店铺转让的通知。在和平路的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店主也称经营到现在,很多消费者也只是尝鲜,并且一些卖的好的货品经常补不到货,想找到稳定的货源已经有点困难,甚至有时候还要承担临期食品超了保质期仍旧没有卖掉的风险。在这家店里,店主不光只卖临期食品,而是采用了临期加正期混卖的方式。


虽然济南的两家店生意一直很不错,赵怀战坦言外地的几家加盟店也一度销售额很惨淡,甚至有一家直接关门了。可见,临期商品的经营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做临期商品就要做专业。”赵怀战称,虽然说是临期食品,但实际上临期食品距离保质期的时间并不短,有的甚至长达两年,要按照计划一点点卖,并且要对所有产品的保质期做到心里有数,每一款产品的售卖日期也有数知,并根据日期的大小不断调整价格;在日常的经营中,经营者也要对日期近的商品做到主动去推广。“日期近并不代表不好吃、不能吃,要敢卖。”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好做的买卖,赵怀战倒是对临期商品的市场非常看好。“只要有商品 ,就有临期的,货源持续有,就会有的卖。”虽然现在济南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以“进口食品折扣店”示人的临期商品店,但赵怀战认为济南目前的临期市场仍旧值得挖掘。“按照社区店一家覆盖周边两公里计算,在未来一到两年里,济南至少还可以再开上100多家临期商品店。”虽然临期商品市场看起来“未来可期”,但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一些消费者仍旧接受不了 “临期”的概念。“食品不会买临期。”“吃坏了肚子怎么办?”“距离保质期还有一个月的东西坚决不会买。”有这种观念的消费者大有人在。基于此,赵怀战至今也没有把“临期食品”几个大字挂在门头上,但是他也希望大家能够转变对临期商品的刻板印象,这样这个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