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男士成功人士图像,创业男士照片

夏天走在林荫大道的校园里,隔壁同学弹一把好吉他总能引来无数女同学的欢呼,让人看了羡慕。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贵州省正安县,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吉他生产加工基地。我们在网上和市场上购买的吉他几乎有一半是在这里生产的。今天的头条《定格瞬间的美丽》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贵州正安一群农民叔叔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创业致富不忘根,带领家乡父老奔小康的图文故事。希望你喜欢。(图1显示:图片的使用与文字无关)(图片来自IC photo)

图中正在校对琴弦的大叔就是今天的主角,名叫郑传久。出生于贵州省正安县一个普通市民家里。1997年,他随哥哥下到广州,在一家吉他加工厂当工人,开始主要从事包装、搬运产品的体力劳动。后来,他主动申请到车间学习吉他的切割、打磨、绘画、组装和调音。就这样,他在7年的时间里,偷偷学了185多种吉他制作技术,从一个普通工人晋升到车间主任的位置。(来自集成电路照片的图像)(来自集成电路照片的图像)

2007年,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在掌握了吉他原材料采购、加工、储运等关键环节后,我们与老乡等亲戚共同投资100万元,在广东成立了吉他加工厂,主要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为外地客商服务。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缺乏人力资源和合适的材料供应商,很多制作精良的吉他由于销售不畅堆积在仓库里,使得公司的经营一度停滞不前。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郑哥终于拿到了第一笔200吉的加工订单,通过加班加点赶工,货物很快就送到了客户手中。(图片来自集成电路照片)

检查时,商家拒绝为产品加工质量不合格买单,让“等饭煮”的郑大哥遭受了创业以来最大的打击。每天,房租、工人工资和设备维护都需要钱来支撑一切。他想到困难面前退缩,但他不愿意。经过深思熟虑,他和大家商量,既然客户认为吉他质量有缺陷,那就再做一次,这次失败会被视为“交学费”的垫脚石。十几年过去了,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他都印象极其深刻。在公司未来的经营中,他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图片来自集成电路照片)

经历了波折之后,大哥郑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亲自考察了多条生产线工序,想在客户面前做个同行。他说:吉他的声音在于它的“根”,吉他内部结构所用的材料,尤其是梁架的固定位置,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吉他加工厂已经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签约加盟合作,公司越做越大,产品畅销国内外。(来自集成电路照片的图像)(来自集成电路照片的图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南方沿海城市的加工越来越多,人工成本、租金和设备维护费用也在逐年上涨。因为同行业太满,利润越来越薄,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时,他的家乡正安县有关部门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把工厂搬回家创业?”但郑传久此刻有顾虑,主要是因为当地没有配套产业,从机械设备到原材料进口,都不如南方沿海城市发达便利,但也有利于回乡创业。(图片来自集成电路照片)

547baaa5f4c5a40b9b2d6" />


经过再三考虑,郑传玖和各股东商量后,决定搬运一条生产线先“实验”一次,就这样2013年总投资约5000万元乐器加工厂正式落户正安县经济开发区,公司运营第一年由于物流成本投入、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利润大于支出但很快扭亏为盈,通过5年的发展,当初一条生产线变为了4条生产线,截止到2018年,公司年产木吉他30万支、电吉他20万把,综合产值约为1.5亿元以上。(图片来自 IC photo)(图片来自 IC photo)



有了郑大哥成功案例后,很多在外打工创业的正安人,开始纷纷回乡投资办厂创业,先后共有18家乐器加工企业落户遵义市正安县吉他产业园,将大山深处不起眼的一个小县城一步迈入全球知名吉他乐器加工基地。(图片来自 IC photo)(图片来自 IC photo)



同时受益的不仅是回乡创业郑传玖,更多的是当地居民,通过企业免费培训,很多留守妇女学到了专业技能,月薪普遍能赚到300~4000元,一改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打工赚钱,不仅能顾家照看孩子老人,收入也一点不比外出打工少,这样“双赢”局面,也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青年回乡安家落户。(图片来自 IC photo)(图片来自 IC photo)



如今在当地吉他产业园里,企业除了“深耕”产品质量外,还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通过网商将产品销售到全世界各地。很多网友看到郑大哥创业故事,纷纷感慨他致富不忘“本”,通过互利合作带动当地居民共同致富着实让人佩服。亲爱的头条亲们,您对本期图文故事有什么见解建议,欢迎您留言互动。(图片来自 IC photo)(图片来自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