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童装进价25卖多少合适 童装利润有多少呢

第一次写童装店开业经历已经一年多了,距离上次更新已经四个月了。我真的很抱歉我的500多名粉丝一直这么忙。很高兴这两个月营业额保持稳定(当然不可否认是现在旺季的原因),经过一年多的沉淀,现在这家店在我区有点名气了。新老客户也认可我的服务,对衣服的质量和款式也有要求。口才和销售技巧也练得很到位,但唯一遗憾的是赚的钱不多,都堆在库存里了。所以开童装店需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大越需要流动性。简而言之,你一直在努力工作,但看不到钱在哪里。

党年12平德分公司

回到未完成的上次,那年开店前去南京环北市场拿了一批货。其实我看的时候不是很满意,所以也没拿多少。回来的时候去了杭州四季青,那里的风格和店面真的比不上环北。四季青边上有个嘉宝童装市场。第一次回去真的傻眼了。它太大了,我只是逛了两天。当时没有人推荐哪些商品好。毕竟我是第一次开店。虽然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但是不知道带什么衣服,带什么样的衣服,因为拿回来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卖。甚至在九月份的时候,我还拿了一些皮草回来,完全是无头苍蝇,想不明白。至于衣服的质量,我不是很了解。它们基本上是根据风格选择的。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我总是相信自己的眼光。我认为我可以采取风格,所以我不能避免一些质量差。当然,这些都是客户卖完之后告诉我的常见问题,比如起球、缩水、变形、下线等。这些问题我一开始也错过了,和批发商沟通,问问题,几次之后。特别喜欢起球的问题,商场上千件衣服还在起球,所以后来顾客问我是不是起球不起,我回答肯定有一点。我买了成千上万件仍然有绒毛的毛衣。我没办法。有些事情我必须说实话。如果你起球不起,到时候我一定来找你。

2015年9月下旬,平12号的童装店正式开业。我想了很多活动,最后得到了一张海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活动真的不是活动。可能是因为这几年的活动,思维发生了变化,但至少在那个时候,是可以苦心经营,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离家近了,货回来了,定价是个难题。刚开业就要搞活动,怕实力太小没人来。所以我和其他童装店比较价格,类似的衣服价格比其他店略低。因为没有开店经验,店面小,装修不上档次,所以不敢走中高端路线,价格只能保持低端,反过来影响到拿货,拿货价格贵。当时价格基本上是乘以1.3,也就是100件衣服卖130,是利润的20%以上。如果价格便宜一点,可以按照市场价乘以1.5,就是利润的30%以上。全部转股后,毛利约为25%。当然,这个利润率是在一个价格卖出所有衣服的基础上定义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平时做活动,偶尔搞清仓促销,利润率无法保证。

开店的第一张海报挺搞笑的。

谈完定价问题,我又谈了给客户还价的问题。老公一直坚持要我统一定价不还价,但我心里拒绝了,因为怕卖不出去,所以一开始总是还价。但是因为衣服本身的价格比区内其他店要低(而且恐怕卖不出去),所以能偿还的价格有限。很多时候,我都犹豫不决。客户仍然支付的价格不在我的预期销售价格之内,就卖掉了。不卖的话,货又有压力,每天跟客户讨价还价,繁琐。想了想,终于改成统一定价了。有些想砍价的人会送一双袜子之类的。后来在某宝买了一些玩具和绘本。顾客来了,给孩子玩,买衣服的时候给他们一些绘本。现在想想,还是统一定价比较好,这样每一个在这里购买的客户都是一样的价格。如果客户互相沟通,知道我公平对待每个人,不会便宜买,因为嘴大的人都会讨价还价。谁老老实实不讲价,谁就高价买,谁来讲价,一句话直接死。到外面去问我有没有付衣服的钱。一开始客户可能不习惯,但只要你坚持下去,让他们知道我这里不讲价,你就不会开始讲价。因为店面位置面对室内儿童游乐园,生意一般。当孩子在里面玩耍时,他们需要购买裤子并立即更换。首先去的地方是我的商店。游乐园需要脱鞋进去玩。天很冷,所以我担心孩子会冻僵。让我们给他穿双袜子。第一个也去我店里买了,所以那个位置被占了。

了点便宜,就是不知道之前开童装店的怎么开倒闭的,搞笑的是,之前的两任店主后来都还在我店里买过衣服。做着做着,就顺理成章的做成了这个小商业体里的童装店第一,连我一共好像是6家店,4家店都是请店员开的,另一家比我开的晚个把月(后来开了半年开不下去转掉了,依然是童装店)。其实这个商业体刚开始的时候人流量还可以的,后来渐渐就冷清了,其他店很多时候都不开张(包括女装、女鞋),不过我只要去了,每天几百上千的营业额还是有的,虽然已经压了不少货,我一直都不断进新款,没有新款式就吸引不了人。开店我最怕算账,一算,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刚卖点钱又得拿去进新款,就这样轮回着,最后钱全到库存里去了。节假日也会做点活动搞点促销,什么买多少减多少或者满多少送多少之类的,具体的活动内容现在也记不清了,做活动无非就是让顾客多买一点,买一件我赚20,我一件少赚10块,让他买两件买三件就好了,我老公一直是不建议我大量清仓的,他说这样会影响个人店面品牌,到时候顾客都等着来捡你的清仓甩卖了,其实这个也没定论,怎么说呢,顾客应该是分成三个种类的,第一类喜欢买新款的,只要上新就来看、合适就买,第二类是有需要就来买,比如换季啦、没衣服穿啦,这两类基本不是看你的活动来的,还有一类就是专等你清仓或者大促销的时候来买的,其实这三类客人是相辅相成的,并不会影响生意,就像肯德基麦当劳,我是属于第二类,很少去吃,但想吃的时候就去吃不管价格,而有很多人都拿着优惠券去点餐(现在可能是某些平台上的优惠了,具体怎么优惠我不清楚,只是打个比方,因为我是很少去,一年也去不了一两回),其实这就是肯德基差异定价策略里的价格歧视(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百度价格歧视)。而服装行业的清仓,有点类似价格歧视,但又不全像,真正的价格歧视应该是要求那些需要得到优惠的人去做一些复杂繁琐的事情才能得到优惠,比如说很多平台上的签到送积分,然后积分可以作为现金抵扣,这样,有时间的人想便宜点买商品的人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去获取一些优惠,而不在乎价格多少的就没必要去做这些事。新款上市,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有人不在乎价格,只想早点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尺码,而等到清仓甩卖的时候,都是别人挑剩下来的了,款式、尺码也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了,但是价格便宜了,所以为了这个低价格,就算不是十分喜欢,也有可能就成交了。我们这就有一个这样的童装店,正价卖完新款最多半个月就开始低价甩断码,但店开的还很不错,库存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有段时间为了回笼资金,也弄了回会员卡活动,本来是想弄充值会员的,不过又怕麻烦,打几折几折的每次都要算价格,还要弄电脑,又要弄会员体系,后来卡都买了,还是听了我老公的,弄了一个包年的,就是说你给我一定数量的钱,而我在春夏秋冬每季拿几件衣服给你,全场随便拿,客户需要提前把一年钱先预付了,比方说一年1千块,春季两套夏季两套秋季两套冬季两套,总共八套衣服,你随时可以在店里拿任意价格的衣服,当然具体什么类型的衣服,是棉袄还是羽绒服都需要注明了,当时就是考虑先收点钱好进货,所以衣服算进去都是打了折的,也有几十个人办了卡,办了呢肯定是比平时来买划算的,只不过就是被我锁定了这么多消费在这里,跟会员卡充值充1000送200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种包年模式顾客不是很喜欢,他们用习惯了充值的那种,弊端就是有时候他们选不到合适的衣服,所以推了一段时间以后都没弄了。但之前每天帐都记得很详细的,原来的想法很多,每个客户都专门一页纸,一年买了多少衣服全部都有手工记录,原先也是设想到年底回馈一下客户整一个大活动来着,后来也没弄成型。当然也是这个原因告诉客户以后会有积分赠送,登记的时候基本上把绝大部分的顾客微信都加到手了,这也为后面再次开店打下了基础。


当年我家老大


刚开始的时候,大批量的货都在四季青拿的,偶尔也去南京环北市场补点货(因为靠的近方便),当然微信上也加了批发商,有时候也直接看款式发货的,但是有很多的时候都是照片好看,拿到手一看就不行了,所以我一直坚持拿货要去现场看款,照片里看到的跟你现场摸到的有时候真的是天差地别的,也是这个原因,我一直坚信实体店不可能倒闭,那时候网络报纸盛传马云的淘宝搞死了实体店,我一直不认同,其实都知道淘宝不过就是卖便宜货而已,至于质量就只能哼哼了(现在的拼多多比起淘宝更甚之),实体店干不过网店只是一部分店主,毕竟一个东西热门起来会带来一系列变化,也必然会淘汰一部分旧东西,等大家理智了还是会回归实体店,实体店的体验、服务、售后网店永远无法取代,事实证明,网店开火了的都在转型开实体店了,比如三只松鼠、茵曼等等,网络流量到达顶峰了,也只能向实体店发展了。


以前拿过的衣服吊牌


直到有一天,有个顾客在我这买衣服,她自己开过童装店,问我在哪进货,我说在四季青,她说她以前都在湖州进货,还很便宜,然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就去百度了湖州,才知道湖州织里童装市场的规模,那时候我才注意,很多衣服吊牌上的厂家就在湖州(直到去了织里才看到那大大的广告牌上写着“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去一趟湖州了,见见世面也是好的。不过,第一次去,却让社会给上了一课。百度上查了,只知道织里童装市场,所以就去看了,结果大失所望,价格是很便宜,但是款式和质量完全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发现市场周围打了很多广告牌,下面有地址,于是就跑过去看,门店是找到了,结果不给零售商拿货,一连问了几家都这样,没办法,就开着车四处转,依稀记得是到了富康路,有几家小门店同意给我拿点货回去才没导致空手而回。回来后我还是不死心,没过多久又去了,一家一家问,一家一家磨,最后也给我拿到了几家款式质量都不错的货,后来基本也就在这几家拿货的,当然,价格肯定比批发商的便宜了。但我毕竟只是小小的零售商,有时候衣服有些小毛小病瑕疵之类的也都自己处理了,能不给厂家添麻烦就尽量自己解决,所以基本上和厂家相处的还算融洽。


以前进过的衣服吊牌


那年开店是最累的,开了没多久就怀上了老二,2016年7月生的,坐完月子我就又去店里忙了,到9月份的时候,感觉老二没我带着又不行,所以就萌生了转店的想法了,到国庆节的时候,因为打算清仓了,我就联系物业,租了一个礼拜商业体外围60平的空门面(我的店是在商业体内部的),同时也喊了两个朋友,一个做微商卖儿童机能鞋的,一个原先卖童装家里仍有很多库存的,一来分摊点房租,二来人多可以互相帮忙卖,也就是那几天,单日营业额才破了一万,平时在里面营业额最高好像也就5千的样子。一个礼拜之后又搬回去,继续清仓了半个月,才把库存基本清干净,到16年10月下旬的时候就把店转了,第一次开童装店也就这么结束了。最后清算了一下,平均一个月也就赚个七八千块钱。但是不到最后把店面转掉,把货清光,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赚了多少,平时根本看不到钱的。直到现在,我最深有感触的就是,店面面积一定不能小,现在的店60平,还另外租了个仓库,真不知道原来12平怎么待了一年的,开始还像模像样,到后来款式越来越多,就把所有架子全都换成上下两排挂衣服的了,搞得就像批发市场一样,多几个人一起买衣服根本就走不进去,现在也是衣服满地堆,每天花费最多时间的工作就是找衣服、拆衣服、折衣服、装衣服,有做的好的同行可以一起交流交流经验,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