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7日讯(闫淑欣实习生孙)你在外卖平台上点的近30元的红烧肉饭,可能只是用一个5元钱不到的烹饪包简单加热,这个烹饪包可能是一年前准备的。你还觉得好香吗?
近日,中新经纬的客户调查发现,部分外卖商家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选择使用半成品烹饪包代替即时烹饪。这些套餐菜品丰富,每个套餐的价格从3元到10元不等,有的还有一年半的保质期。
一位食品包装供应商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使用食品包装已经成为外卖行业的普遍现象,消费者根本吃不下,即使被相关部门发现。
你点的外卖可能是用料理包做的
“现在的外卖店基本都是用烹饪包,尤其是有几十个菜的。中午一个厨师根本炒不动,肯定是半成品炒菜包。”四川一家外卖食品包装供应商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报价,可供应近70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套餐,包括主菜、配菜、下饭、汤等。而且单价大多在3-10元之间。“我们有餐饮网点、外卖店、机场、茶餐厅和网吧。只要在沸水中加热2-3分钟,我们就可以吃。”
根据上述供应商的说法,其中一些食品包装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保质期为6个月;有些需要在-18冷冻,保质期为一年。“我们的产品经过高温灭菌,再用铝箔袋包装,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半年。”根据上述供应商。
供应商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这就是所谓的“代工”。“从100个单品开始,从5个单品开始,就可以按照顾客给出的配方制作烹饪包。如果没有配方,我们也可以提供配方。”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也有不少商家售卖各种口味的外卖食品套餐,单个套餐的价格通常在10元以下,保质期大多在一年左右,有的甚至长达一年半。
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中新经纬客户端在一家店看到,8个烹饪包只需要40元,口味可选。“我们产品的数量是为快餐行业的盖饭、煲饭和商务套餐设定的。每个套餐一个主菜的量就够了。”据客服介绍,它的产品和油炸的味道一样。
根据前述供应商的说法,食品袋的使用在外卖行业非常普遍,消费者根本吃不下。就算被相关部门发现,也没关系。“我们有生产资质,每一款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有检测报告,就算发现了也不怕。”
产品详情页面还介绍了一家专门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烹饪包的店铺。工厂资质、检验报告、食品许可证等食品资质齐全,各项检测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电商平台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许认为,方便、安全是半成品食材的必要条件。目前消费者需求很大,餐饮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是如何将标准化和个性化结合起来。“企业要在半成品配料和标准化包装之间找到平衡。它们在形式上可以分为招牌菜、家常菜、个性化定制。”许对说道。
若使用了料理包,商家有义务告知吗?
那么,消费者能接受这样的外卖吗?
有网友认为“烹饪包总是比黑作坊干净很多”“保质期内吃应该没问题”;还有人表示无法接受,“我受不了这种新鲜度,即使是干净统一的冷冻包装一年也有点长”。
常点外卖的北京白领熊女士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在保证清洁卫生、生产达标的前提下,可以接受部分商家使用外卖烹饪包,但她认为这些商家应该如实告知消费者使用情况。
/>对此,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商家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对消费者达到何种程度的告知义务。“只能说,如果消费者去问,那么商家肯定要如实回答,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不受侵犯。”
此外,李旻提到,判断外卖商家有没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主要得看对方的主观意愿,是否有明确表态自己产品不是料理包,或者通过一些行为、言论等进行暗示,而不能简单以商家没有主动说自己使用了料理包就认定其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外卖打包资料图。中新经纬付玉梅 摄
有公司一年赚1.25亿,还上市了
事实上,外卖料理包只是半成品菜(也称为预制菜)的一种。
早在2000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了半成品菜生产企业。半成品菜企业主要客户是区域内各加盟商,包括生鲜食品店、农贸市场摊贩、超市等,少部分产品直接销售给餐厅、终端消费者。
全国范围内半成品菜生产商数量众多,其中多数依然停留于作坊式生产加工模式,达到规模以上生产水平的企业较少。作坊式加工商只供应少量客户,产品单一、标准化程度较低,食品安全及品质难以保证。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采购自动化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具备一定区域知名度。比如前不久刚在A股上市的味知香。
公开资料显示,味知香旗下有“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22亿元,净利润1.25亿元。今年4月27日,味知香正式在A股主板上市,成为“预制菜第一股”。
太平洋证券在研报中提到,目前上游预制菜企业已超过2万家,平均年销售额1500万元,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
“在疫情推动下,半成品菜行业自2020年以来取得了高速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半成品菜势必会成为一个新的细分品类以及竞争赛道。”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
信良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MO、新零售及零售业务部负责人高阳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提到,整体来说,预制食材及半成品食材目前还处于一个逐渐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前端市场和后端供应链进一步匹配。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已经开始有传统食品企业切入这一领域。近期,安井食品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提到,预制菜在餐饮渠道和家庭消费场景中均呈现需求旺盛、快速成长的态势。公司顺势而为,定位餐饮市场中央厨房概念,以轻资产运作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厂家为控股子公司“冻品先生”贴牌生产。目前半成品菜、成品菜、厨师菜系列及调理肉片系列已陆续上市。
不过,有消费者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半成品菜口感不佳,并没有广告中那么好。“菜品逐个解冻需要很久,一顿年夜饭,从解冻到上桌起码需要3个小时,而且都是二次解冻的,海鲜类的菜都不新鲜了。味道整体一般,菜量也很少,根本不够吃的。”北京的赵女士在去年春节体验过一次半成品年夜饭后,再也不想尝试任何半成品菜。
朱丹蓬指出,口感问题和价格问题是目前制约半成品菜行业发展的两大问题,未来随着整个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产业链会越来越完善,成本等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改善。(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