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到新业态,创业新业态

《山西省“十四五”新业态规划》提出培育壮大新业态,加快转变发展战略、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消费结构,着力提升转型能力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就业形态,带动新的投资热点,打造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我省将重点发展哪些新业态?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发展先进装备智能制造、添加剂制造、个性化产业定制等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装备智能制造聚焦山西(太)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中电新显示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胡阿祥智能制造产业园、中煤科技智能制造基地、CSIC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智慧工厂将重点推进六安太行润滑油5G智慧工厂、太忠高铁关键零部件智慧工厂等项目,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采取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统筹推进能源互联网“1 3 N”试点工作。在太原设立省级能源互联网中心,建设省级能源大数据平台,在大同、朔州、运城开展市级能源互联网试点,在N家企业园区建设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园区级能源互联网应用试点。

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全力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建设煤矿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打造一批智慧矿山示范工程,到2025年,大规模、重破坏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开展风光火储运一体化项目示范,探索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项目与风电、光伏、储能项目一体化布局;推进交通领域智慧能源示范工程,探索新能源与交通设施协同发展。

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传统物流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平台建设,加快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设备普及应用,全面提升物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产业智能化水平,重点推进花垣陆港中西部物流枢纽(太原)、煤炭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全球蛙新项目、花垣陆港商品交易博览平台和商品交易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重点推进华远国际陆港海铁联运(天津)重型码头、洪洞陆港国家综合物流园多式联运基地、阳泉义博智慧港多式联运等项目升级改造。

坚持创新驱动在转型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拓展新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开展科学研发和应用示范,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科技服务体系,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R&D服务业,积极培育in新模式

加快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创造环保空间,研究综合环境管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EOD)发展模式等环境管理模式创新,培育“互联网+环保”新业态。发展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生态环境智慧创造空间,打造以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服务新模式、总部基地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带。

构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立集“感知变化、判断趋势、分析原因、指挥调度、现场处置、效果评估”于一体的智能闭环管理体系,构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环境污染溯源、环境容量分析等监测信息分析工具包,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挖掘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产业链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数字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发展,推进山西(漳州)物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区“链仓”、漳州怀仁“龙首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山西农谷青年农民创业园设施农户。

业5G精准智能控制等项目建设。


农业服务新业态:大力推动创意农业、会展农业、农业综合体等业态发展,重点推进临汾襄汾无公害果蔬采摘农业创意观光长廊、晋城洞头村休闲农业、运城稷山汾河湾田园综合体、岢岚宋长城文旅+田园综合体、华夏醋博园等项目。


智慧文旅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我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打造以五台山等清凉胜地和九大林区为主的避暑休闲康养旅游产业、以忻州阳泉等地为主的温泉康养旅游产业、以长治平顺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为主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以太原清徐食醋产业等衍生延展的特色食品康养旅游产业等产业集群。


智慧医疗方面,加快推进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卫生健康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示范,不断强化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构建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推动“5G+卫生应急”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


智慧教育方面,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线下已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联合互联网名企搭建线上线下智慧教育大平台,构建与社会有效联动的智能化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


智慧商贸方面,鼓励包容商贸模式创新,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优化消费路径,打破场景限制,释放商贸流通市场活力。鼓励发展新零售,创新社群式营销服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发展“智慧街区”和“智慧商圈”。


智慧体育方面,大力推进智慧体育建设,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体育场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培育体育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


聚焦数字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管等主要应用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着力打造一批先行区、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政府方面,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打造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综合平台,加快推进“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等数字政府重点项目建设。


智慧交通方面,加快推动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工程、交通物流信息互通工程和交通物流大数据工程。


智慧建筑方面,加快智能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新技术由点到面全面推进,促进我省建筑行业向智慧化、物联化和云化转型。


智慧社区方面,探索智能硬件与社区服务结合新模式。以开发线上和线下、无形和有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社区产品和服务新业态。


智慧城管方面,加快建设省、市两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面覆盖,逐步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稿件由本报记者王龙飞采写)


(责编:candy、马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