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隆基股份突破90元,创历史新高。此时最幸福的投资人是福建首富陈发树。
2018年的低谷期,他入市,跌的时候反复逆势。在持有隆基股份的三年时间里,陈发树实现了超过100亿元的净利润。对于二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他们可以在一家公司赚到几十亿,国内也可以,也可以一个人赚。
然而,陈发树的“大手”不止于此。
108亿市值,0持仓成本
回看隆基股份的定期报告,可以发现陈发树的布局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了。
2018年5月,隆基股份遭遇“黑天鹅”。正是在这个低迷时期,陈发树买入了近5000万股。现在看来布局到了最低点。
此后,陈发树连续6个季度选择加仓,其中有几次发生在隆基股份调整期间。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陈发树持股已达1.44亿股。结合此前股价走势,对应持有成本约为25亿元。
然而,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陈发树开始获利回吐,分别减持2686万股和3740万股两次。相应的价格在35元和65元左右,现金总额约为32元。也就是说,这两次减持的利润已经完全覆盖了之前的持有成本,盈利7亿元。
今年一季度,隆基股份深度调整几近腰斩,陈发树再次逆势加仓711万股,合计加仓8711万股。如果陈发树持有这部分股票到现在,最大市值可以达到108亿元,而这个时候,这可以算是他在隆基股份的总利润。
屡现“神来之笔”
绰号“陈飞特”的陈发树,不仅在隆基股份,在紫金矿业,在a股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000年,当时资金不多的陈发树受到福建省政府领导的迎接,但无奈投资4800万元拿下紫金矿业33%的股权。当时紫金矿业还是一个贫瘠的小矿,所以这次投资完全是为了政府,带有“帮扶”性质。
没想到,这笔投资很快就变成了无价之宝。
2003年,紫金矿业首次在香港上市,经过多次转股,其股本增加了10倍。随后,2008年,紫金矿业正式回归a股。当时陈发树已经持有21.78亿股。以上市首日收盘价8.6元计算,市值达到180多亿,8年投资收益增长近400倍!
此外,陈发树在a股的记录还包括但不限于:
2009年,它以2.35亿美元收购了青岛啤酒7.01%的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自2012年以来,其减持并套现逾15亿港元;
2011年投资碧创科技,2017年上市。截至目前,陈发树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对应股票市值约3.8亿。
差点折戟于云南白药
ze:15px;">当然,陈发树的“炒股”之路,并非全都一帆风顺。在陈发树众多笔投资中,最执着最痴心的当属云南白药,但也正是这笔投资,让他费尽周折吃尽苦头。
200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提出“清理非烟资产”的战略,这促使云南红塔做出决定,转让其持有的6581万股云南白药股份。
面对如此优质资产,陈发树当然不会放过,很快就和红塔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并第一时间交付了22亿元的转让款。
但是让陈发树没想到的是,钱打过去了,股权却迟迟没到账。原来,股权协议里有这么一条——需要“相关有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原本陈发树以为只是走个过场就没太在意,结果股权过户恰恰就是卡在“正在等待上级单位审批”。
股权没到手,钱又拿不回来,无限等待中的陈发树终于忍不住了,将云南红塔告上了法庭。然而,看似云南红塔违约的官司,却以陈发树败诉而告终,得到的唯一消息是,中国烟草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由,否决了这笔交易。
因为,云南白药涨了。
最终,陈发树花费五年时间和3400多万的诉讼费,只要回了自己22亿的本金及相关利息。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得益于2016年国企混改潮,陈发树最终还是如愿拿到了云南白药的控股权,而胜利的代价,已经变成了253.7亿元。
不过就目前来看,陈发树心心念念的这笔投资还是赚了不少。以云南白药今日115.72元收盘价计算,陈发树3.11亿的持股数对应市值已经达到360亿元。
发家“饭碗”陷入困局
当人们瞩目于陈发树的各种成功投资时,似乎都习惯性地忽略了新华都。
与隆基股份、紫金矿业、云南白药等相比,这家真正由陈发树一手创办并得以起家的上市公司,如今却是举步维艰。
曾经,新华都和永辉并称福建零售双巨头,如今却早已被后者拉开了差距。最近几年,新华都一直都处于关店止血的旋涡中,而这些关闭的门店大多都位于新华都的大本营福建。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为了规避三年亏损退市,还是巧合,从2014年开始,新华都的财报出现了很奇特的景象:扣非净利持续亏损,净利润却交替亏损。
2014年至2019年,新华都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3.74亿元、0.54亿元、-0.52亿元、0.17亿元和-7.56亿元;扣非净利分别为-0.18亿元、-3.65亿元、-1.20亿元、-0.53亿元、-0.14亿元和-6.36亿元。
这背后,是新华都在不断变卖资产来拯救业绩。也难怪人们都说,陈发树的心思早就不在新华都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