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潍坊市霞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举办的第二届世界艾草产业大会暨世界艾灸之都潍坊(霞山)艾灸文化节上,世界艾草产业大会组委会、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艾灸健康促进委员会在潍坊市霞山区联合授予“世界艾灸之都”牌匾。
艾草产业第二届世界大会之所以选择潍坊峡山区,是因为近年来艾灸在潍坊峡山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全民艾灸知晓率达80%以上,艾灸使用率达60%以上。艾灸普及率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成为行业全面普及艾灸的成功范例。潍坊峡山区打造“艾灸之都”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五个引领”的提升体系。即“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卫生系统指导、志愿者辅导、村干部监督”。“政府领导”是指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在全区召开全国卫生大会,成立全国卫生领导小组,转变计划生育干部职能,同步抓卫生。“专家指导”是指邀请山东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潍坊市中医院等专家开展“健康讲堂”;与江西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热灸创始人陈日新教授提供技术支持。“卫生系统指导”,即依托国家卫生院医政大厅推进,形成“卫生院卫生主任”制度,从医学角度普及艾灸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知识。“志愿者指导”是指每个村发展3-5名志愿者组成艾灸推广团队,培训退休干部、教师等“土专家”61人,组织巡回讲座400余场。“村干部监督”,即履行社区卫生网络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卫生室主任职责,监督志愿者到村宣讲,监督正规艾灸使用者使用艾灸并给予反馈。
二是创新推广模式。利用建党纪念日、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妇女节等节日开展健康走访慰问;开展“少灸、大关怀”“关爱老人,我们在行动”“全民艾灸进校园”“精准扶贫、金秋送健康”等活动,全面提高群众参与度;艾灸故事鲁剧《艾满人间》创作并广泛演出。做好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街道政府将投资建设艾灸体验馆、社区艾灸便民服务站、村级艾灸指导服务室,完善“街、社区、村”三级硬件服务体系,让群众实现“三有”——艾条、艾具、教材。主动走出去,出席世界艾灸大会、热灸学术会议,成功举办“健康中国热灸之旅——走进太保庄热灸小镇”暨山东省艾灸全国健康场景观摩大会,积极分享艾灸推广经验。
三是工业化发展。关注大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模式。利用霞山地区丰富的野生艾草资源,探索在两个中药材园区发展艾草种植加工产业,促进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建成了绿康园养老中心、福乐园康复中心等保健项目,先后入驻中韩黄金时代的抗衰老、卫生用品等生活健康项目。“1126”新模式(1个基金、1个智能养老平台、2家养老机构、6家居家养老公司、13家养老护理服务中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医热”掀起了一股浪潮,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击疫情是“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疫情防控的重头戏。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诊疗方面的强大优势,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不断作出贡献。
一是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要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制度引领,不断推进中医药领域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日前,国家颁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各地也要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方案,从制度层面做好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求,大力推动公众意识、服务体系、人才科技、相关产业和发展政策的提升,以振兴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实现大发展。
二是要注重加强中医药推广应用。推进高标准民族医馆、中医馆建设,推进中医特色医院创建,推进综合医院、基层卫生院中西医结合医疗标准化,鼓励中医药诊疗使用,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
全覆盖,把中医药诊疗方案纳入医保体系,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病痛困扰,消除后顾之忧。鼓励建设中医药教育培训学校、中医药研究院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推动中医药教育科研发展。三是要注重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中医药人才培养,但是当前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汇总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中医药人才培养时间较长,由于经济等方面因素年轻学生更多愿意选择西医等等。对此,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大力实施“中医人才千人培养工程”和“名老中医师带徒”项目,深入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大力支持中医药院校发展,鼓励引导年轻学生投身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在薪酬绩效、职称评定、考核评选等方面向中医药人才倾斜。
四是要注重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养老”“中医药+旅游”“中医药+食品(餐饮)”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特色园区、种植加工基地等项目,搭建中医药产业链,建设中医药产业园,促进中药基地化种植、连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中医文化园、传统医学书院等文化特色园区,打造中医药百年老字号品牌。在养老院、疗养院等康养项目中注入中医药元素,着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
五是要注重加强中医药宣传引导。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开展中医药文化巡讲,普及中医健康养生运动,安排专家团队撰写中医保健科普知识,录制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中医保健养生试教视频,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注重运用直播、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充分发挥名医效应,鼓励各地各单位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周、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建设中医药博物馆等宣传阵地,扩大中医药影响力。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行动,形成全民学中医热潮。
作者:郭又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