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田浩
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对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去年疫情影响下,为帮助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中国银保监会将扶持个体工商户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采取多项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实现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量、扩面、增质、降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年上升;贷款户数达1834万户,同比增长25%,五年翻一番,信贷覆盖面持续扩大;
从贷款类型看,信用贷款余额8939亿元,同比增长68%,占个体工商户贷款的16.5%,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信用贷款占比明显提升。
从贷款利率来看,2021年前三个月新发放普惠型个体工商户贷款平均利率约为6.2%,较2020年平均水平下降0.3个百分点以上,较2019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融资负担不断减轻。
缓解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成效的背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是精准落实个体工商户抗疫救助政策。分阶段延迟偿还贷款本息的政策出台并及时实施。2020年以来,累计通过续贷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无缝对接”资金周转支持3894亿元。
其次,要着力强化个体工商户在金融服务中的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强化考核刚性约束,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监管考核体系,确保实现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
最后,要加强跨部门合作,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问题。联合发改委,依托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开展“信易贷”。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依托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开展“银商合作”。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商铺业主等个体户,鼓励银行继续支持延期续贷流程,确保政策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