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安日报-大部分泰安
“捧艾奇招百福,门挂蒲剑,杀敌千害。”端午节时,在家门口挂三两株艾草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曾经似乎只有在端午节才会被人记住的艾草,因其绿色生态和医疗保健功能,已悄然成为富民特色产业。近日,记者来到宁阳县浮山镇绿星村艾草加工车间,探寻艾草中的致富经验。
在艾草加工车间,工人们将艾草倒入料口。转眼间,粗细均匀的艾草条被加工好,等待包装。“工厂建在家门口,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作收入!”60岁的村民崔文玲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长。
“今年生产的艾荣、艾坤、艾条等艾产品远销广东、天津等地,订单供不应求!”艾草加工负责人张献凤表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中医药文化逐渐回暖,对艾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张献凤在2019年开始迷恋艾草。在宁阳县乡村振兴服务队的牵线搭桥下,张献凤通过前期在河南等地的学习考察,选择了艾草这一附加值高、辐射带动效益强的新型绿色产业。考察结束后,他在苗文街道龚家塘村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千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种植千亩艾草的产业项目。
端午节前夕,收割机在艾草种植基地来回穿梭,田间的艾草堆放得整整齐齐。干燥三五天后,可以成捆存放。
“艾草种植投资小、见效快,一年可以收获三到四次。艾草一亩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种植玉米和小麦的三倍。”艾草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刘金华说。
种植艾草只是工业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将艾草发展到底,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需求,使得张献凤从单纯种植艾草转变为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思路。2020年,通过引进加工设备,生产加工艾昆、艾蓉、艾茶等十余种艾草产品,构建完整的艾草产品线,实现“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的种植、仓储、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模式。
“把培育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大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发力度,拓展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卖‘本名’向卖‘成品’和终端消费品转变,真正把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浮山镇党委书记马说。通过延伸产业链,野生艾草价值倍增,实现了从“草”到“宝”的华丽转身。短短一年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的努力,艾草产业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60多人在家办公。
【泰安日报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董通讯员】
本文来源于泰安日报-泰安,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