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调研的目的。
为什么要做市场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当我们第一次得到一个项目时,首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调查。
通过市场调整,可以系统地掌握一个项目在全面的,立体的、动态的,的情况,从而对项目进行下一步的定位和规划,制定正确的项目战略。
商业地产的基础是在实际需求.这种需求涵盖广泛,包括市场(消费者)、商业、开发商、现在和未来。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谈论业务是迷雾中的海市蜃楼。
调查实际情况和需求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调查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而是必须带着预先确定和预设的问题进行。在调查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所以要及时调查解决新的问题。
这个项目的根本问题在这次调查中得到了解决。
2、市场调研道与术。
首先,说清楚,市场调研是持续的过程.
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思考。市场瞬息万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情况的各个方面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有必要及时跟踪和反馈市场变化。
其次,市场调整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要采纳分析的态度,不要急于否定一切。
市场调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的过程,不要急于否定一切,以开放、分析的态度尽可能把握全局,为以后的分析研究过程积累足够的素材。
会议讨论必不可少。
应该在开始调查之前打开,尤其是在调查期间和之后。调查前会进行讨论,可以从讨论中释放个人的经历、观点和假设,不设限制。所有的想法都会被市场验证。在调研过程中,要召开规划会,根据调研提纲明确分工,跟踪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调查结束后,应召开总结会议。一方面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另一方面要对调查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以问题为导向制定调查纲目。
调查不要盲目移动,编制以问题为导向的调查大纲,进一步细化为调查对象的筛选、调查细节及支撑表、调查路线图……让调查研究目标更清晰、过程更直接,调查结果才能更有价值。
秉持“三多”精神亲身深入。
项目(市场转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亲自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多走、多问、多录”,做深入调查,深入项目底层,探寻歇斯底里。
1公里辐射圈项目现状如何?
去走、去看,去和居民交谈……
竞品项目情况如何?
去走、去看,去数店铺、数客流,去观察内装风格、交通动线、营销亮点……

3、市场调研实务案例。
以下为笔者主导的两个商业项目市调,巧合的是两个项目同在一个城市,不同的是两个项目的属性有一定差别,所以在具体的调研方向上有一些针对性的变化和调整。
首先看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情况相对简单,就是一个社区近邻型的mini购物中心,地处近郊生活区的腹地,服务的对象主要是1公里范围的社区居民。我们的调查重点与主线任务:
1)项目的实地考察,项目自身情况的全面摸排;
2)项目所处商圈的整体评价;
3)在事先的准备阶段我们已经得知,直接的同类型竞品(综合型商业、小型购物中心等)不多,周边的街铺是主要的商业供应,调研街铺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商圈容量、成熟度、饱和度;消费力与消费者喜好;重点业态的分布与供应情况……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街铺的调研上。
4)上述是调查的主线,消费者等其他方面的调研在主线内兼顾进行。
明确重点与主线,我们拟定了调研纲目和相关表格工具,部分如下:

表一:对项目的实地调研信息汇总。

表二:对项目所处商圈的特征描摹。商圈分析需结合各项目情况、城市发展、规划情况综合分析,调查的手段除实际走访,还要结合规划文件、统计资料查阅等,此处不赘述。

表三:针对综合型项目的调研信息汇总,项目2公里外有一小型购物中心,虽不构成直接竞争,但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商业发展有帮助。
上述三份表格是我们常规调研项目的基础信息表,根据各项目具体特征的不同做针对性调整即可,如针对已开业的调改型项目,需着重加入对现有经营业态、品牌的调查研究等等。由于本案的特殊性(社区综合商业,缺乏同类型竞品,需重点关注社区街铺),所以我们准备了另外两份表格:

表四:社区街铺型商业(项目)的情况,针对有一定体量的集中型街铺商业做调查研究。

表五:项目1公里范围内(社区商业的常规辐射圈)的主要商业业态情况,对于零散分布在项目辐射圈内的主要业态做单一调查研究。
如此,我们可较为系统地掌握该项目周边环境的情况,必要时可再进行消费者问卷、业内访谈等调查手段,即可形成全面、深入的研究结论。
第二个项目的情况和上述项目略有不同的是,它虽然具备社区商业的基本特点,同时又是一个公共交通枢纽的配套商业。因此,除上述针对一般项目的调研之外,我们增加了一个特殊的商业类型研究:交通枢纽/站点配套商业的情况调查、分析,这类商业的形态、组织实施乃至运营思路和常规商业均有所不同,面对的消费者也具有随机性、流动性的特点,需要着重加以分析,为此我们圈定了当地3个交通枢纽进行实地调研,并针对性地拟定了一份调研表:

表六:交通枢纽/站点商业调研。

最后,我们要思索,市场调研要导出的成果是什么?
是把上述表格填满内容即可吗?
但这只是我们所说的“多记录”,虽有一定的分析、研究,但还不足以形成最终的成果。
商业项目的市场调研最终要得到这样一个成果,即运用调查得来的信息构建一个坐标系,并能够将项目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所谓“合适”,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将一般情况和个别情况做了结合,什么是一般情况?就是某一类型的商业项目(如上述案例就是社区商业)的一般构成、特点,文旅商业和社区商业就有截然不同。什么是个别情况?就是该项目的特殊性,虽然在类型上我们给它定了性,但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自有其物业条件的特殊、交通环境的特殊、消费需求的特殊……
其二,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将主观预期和实际情况做了结合,什么是主观预期?就是我们依据主观经验、自身视角或片面的目标而预想的项目发展策略。什么是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就是客观的情况、真实的需求:有当地消费者特质强势需求、也有实际无法突破的限制条件、也有难以实现的业态组合……
随着商业地产市场渐趋饱和,新科技的大流行,消费者行为、习惯加速迭代,共同导致了购物中心业态、品牌高频更迭,因而打造差异化经营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差异化?基于全面的、立体的、动态的市场调研,而得出的“合适”策略,就是真正具备充分差异化竞争优势及符合持续发展的策略。
(全文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