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小项目,创业勿忘根视频完整版

刘大明接受了采访。新华社记者陈忠宇摄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王晓洁、姚远、强丽晶)呼吸和吞咽,这两项人们习以为常的基本身体机能,似乎把27岁的“瓷娃娃”刘大明当成了命运的礼物。

作为一种罕见的疾病“成骨不全”,他多次在生死边缘挣扎,不得不一辈子蜷缩在轮椅上。经过11次手术,他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在中国的创业高地中关村创业。

每天早上,刘大明都会坐着轮椅,由爱人小荣推着,去位于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西区的望京科技创业园的一栋办公楼。在三楼,他的公司“钟铉科技”有一间面积约90平方米的办公室。目前正在制作《刘大明诉说生活》系列视频,未来将开发社区应用,聚合高质量信息。

“我对视频的定位是‘基于经验或事实,记录和分享对生活、创业和学习的感受和想法’,将积极的影响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刘大明说。

5月16日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来到刘大明的办公室,听他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

刘大明(前中学)在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典礼上与同学合影(2019年个人资料照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9年,刘大明从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拒绝了导师的邀请,继续深造,迫不及待地回国创业。“我觉得我的梦想是一艘船,中国的环境是推动船前进的风浪。”。

回国前,他提交了落户望京科技创业园的申请,创业园接受了申请,按流程审核后给予租金减免。2019年底,在获得100万元种子轮投资后,公司正式成立,刘大明成为一名坐轮椅的企业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公司于去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运营。今年元宵节,刘大明上传了第一段视频,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播放量突破2900万。

“我想了很久这个视频的标题,最后写了我的自我报告:不可思议的26年。难以置信的疾病和痛苦,奋斗和理想,激情和希望。”刘大明说。

这个视频有超过15,000条信息。一位母亲说,儿子3岁时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几年后,他一岁多的女儿被诊断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这很难描述,刘大明的生活态度让她看到了希望;一位罕见的病人告诉刘大明,他的视频打开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扉;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留言说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

接受采访的刘大明。新华社记者陈忠宇摄

刘大明出生在兰州的一个军人家庭,童年时期因基因突变导致成骨不全,易骨折,发育受到影响。18岁之前,他曾9次骨折,身高只有1.4米,体重超过20公斤。

曾经,刘大明习惯了医院、家庭、学校“三分一线”的生活。14岁时,两次特别痛苦的腿部手术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每个腿骨都被切成8段,然后拼接在一起。除了我的胸部和脚踝,我身体的其他部分都被石膏包裹着。我在床上躺了180多天。每天

都感觉痛、痒、热、无能,除了忍受,没有任何办法。”刘大铭说。


当时,除了腿部的问题,刘大铭严重脊柱侧弯也对内脏造成了极大的压迫,进食会吐,呼吸受阻,他的求生欲前所未有地强烈。


躺在病床上,这个不能动弹的少年意识到,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做点什么才能不负此生。他立下了三个心愿——做一次手术,矫正自己的脊柱,像正常人那样活下去;出版一本自传,为他人传递积极的力量;在世界一流大学接受教育。


在重症监护室,他亲口将这三个愿望告诉了医生。医生回答“保命是第一位的”,父母也觉得他异想天开。毕竟,当时顶尖的外科医生认为手术难度与风险太大,建议他接受现状,每天平躺至少20小时,生存期最多5年。


刘大铭没有气馁。16岁那年,他将自己从小到大厚厚一摞病例翻译成英文,在全球寻找可以为自己做手术的医生。终于,一位意大利的脊柱外科医生回复可以手术,但成功率只有50%。2012年,刘大铭说服了父母,冒着50%的手术死亡风险,前往意大利放手一搏。


10.5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从颈椎到股骨头,刘大铭的脊柱被16颗螺丝和2根钛合金杆固定,手术成功了,他终于不用整日躺在床上,吞咽、呼吸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手术后醒来,虽然浑身疼痛,但是看到导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活着真好。”刘大铭感叹。


刘大铭在意大利接受脊柱手术后与医生合影(2012年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术后,他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完成第二个愿望——写自传。8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完成了17.5万字的书稿《命运之上》,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寄给了人民出版社。出乎意料,出版异常顺利,他成为人民出版社的签约作者。


2014年,他着手申请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心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他被曼大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2019年,刘大铭以优异成绩从曼大毕业。


“毕业那天,在教学楼的墙上,我看到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写下的话‘能够想象任何事的人,可以创造不可能’,这句话就像在说我自己。”刘大铭说。


最近,刘大铭不仅在忙自己的创业项目,还前往宁夏理工学院受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建议“定期对残障人士开展职业培训”已被校方采纳。


“我深深地感到,如果我做的事情能成就别人,就会特别幸福,这也是驱使我创业的最大动力。”刘大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