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一天#我的工作是职业咨询,尤其是针对女性。2014年辞职后,我全身心投入其中。
不依赖其他平台,我自己就是这个平台。
让我分享一下我的一天(5月27日),也展示一下自由导师的职业可能性。
010年到1010年,她是海归,但赶上了疫情。她急着在异地找工作回国,进入了一家三线城市的国有金融公司。现在在上海求职,改了一周简历后得到一个投资助理的面试机会。
多次陪同同学模拟面试,经常发现两类面试问题:
一是技能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太生气了,不讲业务,不讲专业。这种问题很容易调整。
一个是心态问题,有点难。比如有的学生浮躁,有的学生消极。如果没有人指出这样的问题,就特别难找。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着你,就像全息相机一样,他能看到你的状态。
比如这个女生,我发现她回答面试问题的时候,句子很短,声音很弱,有两个业务问题被忽略了。所以我指出了她缺乏自信的问题,金融领域的从业者要有精英开朗的气质。她承认,一再吐露自己缺乏自信。
这个女孩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当然,很多好女孩都习惯这样看自己。我梳理了一下简历的内容,告诉她:
你两年的工作经验不是划水,你的英语和汇报能力不是假的,你没有理由不自信。
电话30分钟,模拟面试20分钟,指出问题讨论方法10分钟,然后我又花了5分钟整理模拟面试的发现和建议,通过微信发给她。
她下午第一次见面,我下午6点问结果:整体很好,对方公司安排了两次见面。我让她先复习第一面,然后讨论第二面。
10:00,处理一些日常碎碎。
写作:微博,今日头条,和同事讨论微信群发消息,收集一些资料。
微信交流:有几个同学问我一些具体的小问题,比如入职公司的注意事项,领导出差要注意什么,我都一一回复了。
修改简历:帮助一位同学修改简历,并指出基于他的简历,我在你的面试中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问题。
11:00,备课
首先,在春季学期,我在北京和天津的一些大学和高中进行了生涯课程。几乎每周都有1-2门课程。然后,课前我会重新确认PPT,优化一些细节,比如最新的案例,或者优化课堂练习。
其次,高校有一个知识分享APP,我有两门课程是以求职前的准备为主题的。虽然我现有的课程都有这个核心内容,但是这个APP有自己的结构和标题,所以还是要重新做大纲和课件。
中午在家吃饭,午睡,午饭时间刷哔哩哔哩的视频。中午可以小睡一会,吃自己做的饭,休息一下,感觉自由职业真的很好。
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9cf00d40ee74bba983faedd50ac011e" />下午2:00-辅导两位情况比较特殊的同学
一位辅导同学忽然来找我,她在国企金融公司工作一年,离职的时候对方居然要扣2000元工服费。说实话我一听就知道这是违反劳动法的。我列举了劳动法的观点:
1、如果服装是工服,工作中为了保护劳动者使用的,则属于用人单位必须无偿提供的劳动条件。
2、如果只是衬衣、体恤衫等普通服装,为了体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面貌而使用的,事实上公司也通过员工着装获益,属于公司福利,应由公司提供。
但是我和这姑娘聊:你们公司是不对,但是世上不对的多了。如果你闹僵了,这里不配合你出离职证明或背景调查,你亏得更大。当然,如果就是不想咽下这口气,就先要好离职证明,然后走仲裁,估计3个月后就会有结果。我也和这姑娘一起吐槽了这家公司如此小气缺德后,她情绪平复了,决定再想想怎么办。
然后2:30,我约了一位思想政治的同学语音沟通,他的问题很典型:忽然被学校通知,能申请读博。
这同学,之所以有读博机会,除了学习本身还好,主要是因为他是学生会领袖,创业和各类奖项很多,所以综合评定很高。本科三年级创业开公司,硕士期间日常就是各种活动。他经营能力很强,将来希望走公务员路线。
而他很清楚:自己并不醉心于学术,读硕士期间没有课题和论文发表。
那么他想要得到的,其实不用读博就能得到(因为各种奖项,在选调生中,也是被学校推优的一波)。
其次,要慎重考虑读博的风险——博士生基本上不会有那么多社团和校园活动了,博士也没那么好读的,你需要真的从早到晚的读书做学问。如果读博的3年不顺利,成本很大。
最后我的建议:
1、分析下读博可能的导师,看看其资源、性格气质,和你是否投缘。
2、先按照计划,在学校推优下考公。
3、咨询一下间隔年,就是有没有可能,拿到博士录取,再间隔一年去上。(我知道很多硕士是可以这样的)。
大约3:00的时候,我休息一下,整理最近出差的票据,并且将最近的进展和几家甲方客户沟通了一下。我除了直接面对各类同学(包括已经工作的)进行职业辅导外,我也有甲方项目,包括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关注弱势人群职业发展的基金会。
3:30,有个我辅导了快3个月的女孩找我,问OFFER选择问题。
一个是北京比较著名的商业早教公司班主任OFFER,7000+,并提供住宿。
一个是西北某省城公立幼儿园的班主任,5000+,不提供住宿。
女孩纠结呀,北京和省会老家选哪个?商业教育机构和公立幼儿园选哪个?想想离开老家到北京体验一下,想想自己没有当过北漂的经验。
这种时候,我请这同学给我写信——对于更深层次的、涉及到一个人自我认知和情绪,而不是信息和技能层面的问题,我更推荐与辅导的同学邮件沟通。理由如下:
首先,要讨论的事情,因为不涉及信息和技能,所以要表达清楚更不容易。你为何面对这个选择会犹豫,你担心什么?这些问题,书写出来效率更高。
其次,我的回复,也因为不是直接的技能和信息,而是梳理问题,有鼓励有安慰,也会指出你现在认知中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话,你默读更能看进去。
所以这类问题,如果咱俩直接电话,10分钟也好,1小时也好,很容易车轱辘话,没办法进行整合与思考。

4:00-7:00,整理工作
1、 准备明天天津出差讲课的资料,打印材料,购买车票,收拾背包。
2、 准备了两篇文章提纲,和团队商量这两天的媒体反馈、辅导进展、课程进展。我将很多思路汇总在文档中,请她们反馈意见。
3、 我的同事正在运营一个小的训练营,每天往里放课程,并要求成员完成随堂作业,而我在每天结束前要浏览所有同学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教育讲师,这个领域乍看小,一旦入了圈子就会发现它很繁荣。也许有朋友在思考,我日后能不能成为这样的自由职业呢?常见的自由职业,比如讲师、咨询、个人品牌相结合。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并有以下三条建议。
第一, 确定工作边界。
自由职业或者说小微创业,在开始的时候,需要自己找客户。那么很容易越做越没有边界。我认识不少同圈子的朋友,发现很多人,即会讲创业也会讲就业,即会讲个人发展又会讲企业执行力,从职场适应到领导力,从家庭关系到压力缓解……没边没沿的感觉。这样似乎是不会错过商机,但是容易让你没有重点和积累。
比如我的定位是:关注初入职场,所以我不讲创业、不讲企业管理、团队激励这种企业端课程、也不管情感咨询。
第二, 运营资源。
先说明一下,我的背景是:农村家庭出身、本科毕业、两家民营企业经验。我既没有世界500强的光环,我的家庭也不可能给我什么资源。而现在,我和几家世界500强公司合作,有多所高校资源,以及基金会客户。所以资源是可以经营的,通过参加会议、经营自媒体,都能帮你与世界链接。
以及,我这两年也遇到很多平台,有公益的有商业的,比较欠缺讲师,会使用灵活时间的兼职讲师。
第三, 打磨产品,且要有自己的小团队。
我每年的计划、每个季度的计划,和每次的阶段总结,排名第一的是产品进展。我一般从两个方向总结:一是最近在课程开发和优化上,有哪些进展。二是在一对一辅导学生上,有哪些问题和新的方法改进。为了确保产品不断优化,我也有自己的小团队,小伙伴们工资不高,而且主要是兼职,但是即便是草台班子,也至少保证有3个人的工作群,确保你不会走火入魔。
以上,就是我一天的分享和我所在行业领域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