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他只是一个“卖菜郎”,从卖2分钱的小葱做起;如今,他一手创立的蔬菜供应链公司,旗下有四家全资控股公司以及十数家参股的城市合伙人公司,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蔬菜品牌成功打入全国160多家大卖场,并成为香格里拉酒店、金茂大厦、豫园商城、香港美心、小辉哥火锅等大牌餐饮企业的蔬菜供货商。并没有忘记发家致富的惠民。他常年在多家超市设立惠民蔬菜销售网点,每天供应各种低于市场价30%以上的家常菜;当种植者受到灾难影响时,他不仅拒绝支付违约金,还拿出资金重建生产基地.他就是鲁,上海蔬菜公司的董事长。
在他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句话:“别人都在寻找捷径,济洪竭力不走捷径”……这正是陆济洪多年来坚守的信条。
白手起家,一路辛苦创业
记者采访陆时,他正在浦东航头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检查。站在洗菜池旁,他仔细观察着池里红辣椒的清洗情况。
陆已经62岁了。他皮肤黝黑,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但是当他说话时,他有一个响亮的声音和成熟的外观。
他说他过去很忙,现在他不能整天坐在舒适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不动。有空的时候,他让司机开车送他从青浦的公司总部到浦东的加工厂。“我已经和这些‘老哥们’打交道30多年了。几天见不到,心不踏实。”卢用手拨弄着池子里的红辣椒。
鲁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现在他的家族企业是一点一点拼凑起来的。1984年,27岁的陆带着妻子和孩子从安徽农村来到上海。刚开始因为没有固定工作,靠每月5元的生活补贴生活,三个人都很尴尬。
为了生计,他在静安区胶州路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不到一平米,专门卖葱和姜。他记得一把洋葱卖两美分。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摊位,却要凌晨4点去抢,否则就被别人给占了。陆济洪不但吃得起这份早起的辛苦,做事还非常细致:尽管在农贸市场内“同业”竞争激烈,但他的摊位总是生意最好的,因为他家的葱总是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
过了一段时间,他攒了一些钱,于是租了一个摊位,面积很大,可以卖更多种类的蔬菜。
做蔬菜生意很辛苦,早起去批发蔬菜,几乎整天都站在蔬菜摊前。为了能买到更便宜的蔬菜,他每天凌晨2点赶到十六铺码头审批蔬菜,然后在天亮前乘车回胶州路;为了多批蔬菜,他后来做了一辆拖车——,在一块木板下安装了四个轴承。但是当时的上海,道路大多是用石头铺成的,在上面拖着小滑板车非常费力。卢也陷入了背痛的问题.
回忆起创业的日子,觉得自己不是自己,而是妻子。“那时候,我凌晨两点去批蔬菜,而她不得不早起,帮我保管摊位,还有照顾年幼的孩子……”
就这样,陆一步步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1997年,他终于拿到了个体户执照,在胶州路农贸市场正式摆摊,可以名正言顺地做生意了。
“做蔬菜生意的人都是这样苦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诚信待人,让他广交生意伙伴
le="font-size:15px;">当年在胶州路农贸市场摆摊的老摊贩们,都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年冬天,一位老太太在市场买了两根烂了芯的冬笋,气冲冲地回到菜场要调换;可看着一排排蔬菜摊,竟忘记是从哪个摊位买的了。看到这种情景,摊主们都不吱声,避之不及。陆济洪动了恻隐之心,从自己的冬笋堆里挑了两只新鲜且饱满的冬笋塞到老太太手中。过了几天,老太太才想起来,这个冬笋不是在陆济洪的摊点买的,带着女儿一起来感谢他。从那时起,陆济洪做生意诚信的名气开始传开了,不但顾客有目共睹,一些星级宾馆、酒店、饭店等大客户也主动找上他,专购他卖的蔬菜。
大订单多了,陆济洪却不会因此而怠慢那些有求于他的小订单。
一年夏天,有家酒店的采购经理辗转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想请他在当晚六点前送到酒店30块臭豆腐。他与这家酒店并无生意往来,30块臭豆腐也不是什么大生意;但听到对方说“到处都买不到,非常着急”时,他没有半点犹豫就接下这个活。冒着酷暑,他骑着自行车出去了,但在当时的虹口区三角地等有名的大菜场都没能买到;后来,他想起批菜路上经过的一个弄堂口好像有一个卖臭豆腐的摊子。他直奔那里,果然还在。赶在规定时间前,他把臭豆腐交到采购经理手上。
“做生意要交朋友。与生意伙伴的交情,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同样没有捷径可走。”生意做大后,他经常告诫员工说“不要过于计较每一笔生意的盈亏,否则与生意伙伴的合作必定长不了”。
去年,他的企业在张家口地区要收购1500吨土豆,但首批土豆收购收上来后,企业发现,由于农户储存土豆不当,造成了土豆的抽芽现象。为了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土豆,又不忍心让辛苦种土豆的农户承受损失,陆济洪决定“吃”进首批土豆。他让人对土豆进行处理做成肥料,防止这批不合格土豆流入市场;又派人去其他产地迅速收购一批新土豆,按时给客户供货。最终为了这批土豆,他损失了几十万元;但他心中很宽慰,因为“对得起客户与农户”。
初心不变,赚钱后不忘惠民
诚信待人,让他广交生意伙伴,也受到客户的尊重。生意越做越大,陆济洪开始走出胶州路农贸市场。2002年,他在静安区注册成立了济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主要为超市、菜场、酒店、宾馆等提供蔬菜配送服务。生意大了;但他初心不变,赚钱后更是不忘惠民。他说:“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别人的帮助,所以有机会我也要帮帮别人。”
在济洪服务的全国各大卖场、商超蔬菜柜台都有个“惠民蔬菜销售点”,每天推出5到8款低价蔬菜,菜价要比市场价低三到五成左右,让市民真正获得了实惠。这个惠民蔬菜点,是济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设置,仅在上海,惠民蔬菜点就有20多个。2016年,由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考虑到公司成本问题,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曾建议陆济洪停止惠民蔬菜的销售,但陆济洪认为,既然已作出承诺,就不能让顾客对济洪蔬菜的品牌产生不信任,即使亏损,也要坚持下去。如今,济洪的惠民蔬菜项目每年要向居民让利约40余万元。
多年来,他还坚持做慈善捐助,抗击非典、爱心助学、新农村建设、商业反哺农业、抗震救灾等各项活动中,他累计捐款约400万元。
对企业员工、农户,他始终当做一家人一样去关心与帮助他们。济洪公司有个特别受欢迎的规定:员工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学、高中、初中,可以得到一万到3000元不等的奖励。“钱不算多,但希望能让员工在企业感受到温暖。”他这样说。
蔬菜种植户遭遇雪灾,大棚垮塌,蔬菜被冻死,种植户无法向济洪按时交货,陆济洪不仅不追究他们的违约责任,还拿出30余万元送给他们,用于灾后重建;农户种植的农产品滞销,陆济洪从不会趁机压价,坚持按照讲好的价格收购,缓解农户的燃眉之急。
做蔬菜生意,最大的惠民是守好食品安全关。近年,陆济洪持续加大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卖“放心菜”。在安徽等地,济洪公司先后建立了5个自建农场,拓展了40个合作农场,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自建快速实验室、微生物理化实验室,购入40台农残检测设备放在门店,委托上海食品研究所、SGS等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全面食品安全检测,每年花费在品控上达数百万元;在净菜工厂的流程中坚决不添加任何人工防腐剂,与农科院研发力量合作研发更为科学的方式为蔬菜保鲜。
近年,陆济洪多次被上海市政府和静安区政府评为上海市文明个体工商户、先进生产工作者,还获得过静安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公司也获得了上海市著名品牌、上海市名牌、上海市文明单位以及静安区和谐企业等称号。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摄影:蒋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