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新喜/Anitama封面来源: 《少年Jump》早期人物
1968年,在《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苦苦挣扎的时候,集英社开始进军漫画周刊市场。集英社原本是小学下的娱乐杂志部。由于小学建校之初就从事文化、教育、出版的“高级”业务,个个都是下等品,所以看不起出版“三关”的集英社。当时的集英社都是被小学送进冷宫的边缘人。于是,集英社上下松了一口气,1926年独立,创业自强。1949年,集英社的企业性质改为股份公司。
集英社大楼,图片来自日语维基。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迎来了第二波漫画热潮。旗下拥有多家漫画月刊的集英社,更加关注日益重要的周刊市场,也有意插上一面旗帜。但母公司小学不愿意再增加一个敌人,试图施加压力,企图让集英社的漫画周刊死掉。但此时集结在集英社的编辑大多年轻、血气方刚、敢做敢为,早已不满小学的压迫。因此,尽管有阻力,还是成立了周刊策划部,为漫画周刊的成立做准备。其中两人是编辑骨干。他们是长野和西村。
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团结一致“抵抗侵略”,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屈辱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有一本漫画月刊杂志《少年Book》(少年),其前身是《有趣的书》 (),创刊于1949年1959年1月,杂志接受注资后更名为《少年Book》。最初认为它可以恢复活力。但两个月后,一向清高、致力于出版学习书籍的小学,甚至推出了漫画连载杂志《周刊少年Sunday》。《Sunday》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作者群体,将《少年Book》压制得死去活来,让《少年Book》难以喘息。它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并匆忙关闭了它的出版物。长野盖和西村范南都曾在《有趣的书》和《少年Book》担任编辑(西村范南也是《横山光辉》的编辑),他们对小学的欺凌行为非常愤怒。因此,当集英社计划反击时,他们会立即积极参与,以免在雪落下之前就避开它。集英社创办的《少年漫画周刊》带有一些悲剧色彩。通过签发《缎带》 ()、《少女Book》 《少女》、《日丸》,集英社占领了女孩和年轻人领域的部分领土。然而《少年Book》的落败,让集英社在最赚钱的少年市场亏钱。这一次,最后一站,“不成功就成仁者”。
《Jump》的前身是《少年Book》的封面。
1968年上半年,集英社将这本新漫画杂志确定为《少年Jump》(少年).由于前景不明朗,应先确定半月期。长野,第一任主编,带领一群精力充沛的编辑,摩拳擦掌,誓要一鸣惊人。然而,所有伟大的事业都不是注定一帆风顺的。编辑完杂志内容后,我立刻遇到了第一个麻烦。没有印刷公司会接受这份工作。因为打印量太小,只有10万份。稍微懂点印刷的读者都知道,印刷意味着启动量越大,能摊薄的成本就越多,打印机就能赚更多的钱。那些习惯吃大餐的印刷公司怎么能看得上《少年Jump》?长野规千方百计四处奔走,终于通过集英社的另一本杂志《玛格丽特》(一本综合性的女生杂志,不是漫画杂志)与普通印刷公司搭上了线。合印公司一开始并不想接这种小订单,但《玛格丽特》是大客户,因为当时可以让印刷量保持在60万左右。而且,长野规打得小心机,号称印了100万份。第一次,十分之一的拷贝被首先印刷。看印刷质量。双头口袋终于印出了第一期《少年Jump》。
《少年Jump》创刊号封面。
1968年7月11日,以海盗为标志的《少年Jump》正式问世。第一期宣布已售出10.5万册,实际销量约8-9万册。对于长期被鲸鱼和鼹鼠占据的青少年市场来说,在第一场战斗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可以的。
style="font-size:15px;">由于晚十年才杀入少年漫战场,《少年Jump》面对着诸多不利因素。最让编辑挠头的,是优秀的作者资源都被别家杂志瓜分完了。这些漫画家人人稿债缠身,打他们的主意,一来较低的稿酬未必请得动,二来即使请来了大神,勉强画了,也只能是赶工的平庸之作。所以长野规决定放弃现有的知名漫画家,自行“造神”,以《少年Book》的作者为班底,同时对外征募新人新稿,充当《少年Jump》的战争兵器。不重名气,只重作品。这一策略,为后来无数新人上位提供了路径,也在无形中避免了其他刊物因大神约稿众多,而带来的作品质量问题。《Jump》创刊开始就不断发布招募新人漫画家的广告。
《少年Jump》定价90日元,这比漫画杂志普遍60日元的定价高出整一截。须知90日元在当时可以买5瓶牛奶,少年们会舍得拿来买一本刚萌芽的杂志吗?这个险冒得有点大!之所以如此做,西村繁男解释说,是为了免遭赤字影响,在创刊初期销量低时,采用高定价弥补总体销售额,以使杂志能撑过最艰难的起步阶段。等以后销量高了,再降价也不迟。这一做法后来被证明确实有效,令《少年Jump》免于在襁褓中即遭扼杀。
就这样,在《周刊少年Sunday》与《周刊少年Magazine》两强相争的缝隙中,《少年Jump》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1969年新年时,其销量已上升到了24万册。这个数字虽然与两大周刊尚有较远距离,但作为在夹缝里求生的新杂志而言,已属难能可贵。脚跟先站稳,才能徐图天下。《少年Jump》就是抱持这样的理念,一步步打牢了根基,终于,在1969年第20期,隆重变身为周刊杂志,刊名改称《周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ジャンプ,下文一律简称《Jump》),与小学馆、讲谈社展开正面对轰,掀开了日本第三次漫画热潮的帷幕。
《少年Jump》的Logo标志,就是海盗头像。
从创刊到挺进周刊,《Jump》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是什么使得它能在老牌杂志的重重围困下突围而出,进而鼎足三分的呢?这有赖于主编长野规制订的正确编辑方针——即“友情、努力、胜利”三要素,以及从早期大乱战中跃升出的两员猛将。
方针大策是战略面,要打胜仗,还要靠优异的战术执行。1968年秋至1969年初,《Jump》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呢?《Sunday》上,藤子不二雄的《21卫门》、水木茂的《河童三平》、横山光辉的《地球ナンバーV7》等名作正连载得如火如荼;《Magazine》上的《明日之丈》、《天才傻瓜》也是势若奔虎、炙手可热。两大周刊从两翼包夹而来,分分钟都可能以压顶之势将《Jump》碎为齑粉。怎么办?经过再三考虑,长野规决定“不走寻常路”,用“非常规武器”炸出新世界。于是乎,《Jump》在创业初期,最受人诟病的一段黑历史拉开帷幕。
永井豪的《无耻学园》单行本封面。
日本漫画发展到60年代末,基本上所有题材都已用于少年漫画中,唯有一个禁区不能触碰,那就是泛情色题材。虽然剧画中已陆续出现情欲场面,但剧画的受众是青年群体,对于未成年的少儿读者,各家杂志都谨守底线,不做毒害花朵们身心的勾当。可《Jump》是什么?它是海盗,是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的海盗,是出身经营娱乐杂志的集英社门下的海盗。为了生存发展,只要招数有效,任何邪招阴招都可以用。更何况作为少了十年积累的后辈,倘若规规矩矩地跟《Sunday》、《Magazine》一招一式地你来我往,就好比拿入门长拳跟降龙十八掌斗,必被轰得渣也不剩。所以说不得,只能祭出“三俗”的“九阴白骨爪”了。
1968年第11期,“九阴白骨爪”第一式——《ハレンチ学園》破空出击,引爆《Jump》迅速成为全国热议话题。你道为何如此?原来,《ハレンチ学園》是一部“流氓漫画”,“ハレンチ”即“无耻”,《无耻学园》里还能发生啥正经事?绰号“胡子哥斯拉”的教师吉永,好色贪权,蓄着浓密的胡须、穿着虎皮,像原始人一样,用木棒教育着学生们,并时不时对女生毛手毛脚。男主角山岸八十八是个粗暴又纯情的蛮少年,女主角则是忍者柳生一族的后裔,他们联手对抗“胡子哥斯拉”,从而发生了一连串搞笑故事,令整个学园沉浸在一股激荡、暧昧、荒谬的骚动氛围中。这就是日本漫画史最有名的“问题作品”,它造成的震撼余波迄今尚在。
永井豪本人照片。
《无耻学园》的作者永井豪,1945年9月生,19岁时得了一场重病,因在生死边缘感悟到人生不能白来一趟,所以立志以自幼喜爱的漫画为一生事业。1965年,他带着漫画作品去拜会手塚治虫,但手塚忙得没时间见他,便由助手大野接待。大野看了永井豪的作品,十分赞赏,希望永井豪留下来当助手。但永井豪得知给手塚当助手,会忙到没有任何时间画自己的作品,便婉拒了大野的邀请。随后,他去了东京一家火锅店打工,因为这家店下午3点到晚上9点开工,正好适合他昼伏夜出画漫画。凑巧的是,石森章太郎的工作室就在火锅店附近,时常来吃火锅的石森很快就知道了店里有个伙计,也是个漫画高手。某天,石森火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永井豪,说就快赶不及杂志截稿了,请他速来帮忙。帮完忙后,永井豪顺理成章地成了石森的助手。在石森工作室期间,永井豪自称是人生最辛苦的时期,石森的工作量极大,每天只能睡2—3小时,眼睛睁着就必须在画。两年时光,永井豪不但学到了大量漫画技巧、积攒了成为漫画家必须的创作经验,还阅读了石森收藏的无数科幻小说,为他未来成为科幻漫画大腕,打下了基础。
《无耻学园》的内页。
1967年,永井豪脱离石森工作室,凭借处女作《江户名捕阿吉》出道。次年,他向新创刊的《少年Jump》投出了后来饱受争议的《无耻学园》。
《无耻学园》原本在《Jump》创刊号上就已登载,因导向不良,只登了一期就休载了。孰料不到三个月,竟恢复连载,还被当成头号利器使用。日本的学校,是典型的儒家教育体制,实行高压应试教育,以成绩优异为第一要务,同时格外强调师道尊严、尊卑有序。学生们普遍感到压抑、沉闷。《无耻学园》里的师生却反其道而行,他们在学校里从不读书,每天都是赌博、打架、喝酒。教师带头嬉闹,男女学生眉来眼去,当真是乌烟瘴气、伊于胡底。其中最为舆论诟病的,是“将性游戏化”的“掀裙子看内裤”桥段,“胡子哥斯拉”用尽种种变态的夸张办法,要看到女学生的内裤。频频出现的“Sex Appeal”画面,撩动得青春期少男们大喷鼻血,也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恨得牙根直痒。所以《Jump》漫画里掀裙子露小裤裤的“优良”传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之后的桂正和、河下水希、矢吹健太朗等人将这个传统很好地继承下来。
《无耻学园》的特色便是掀裙子露小裤裤。
那时候的日本中老年人,出生在战前,年轻时所受的三观教育严肃刻板,不像“团块世代”那样受到美国性开放思想的撩拨,所以还是要脸、要廉耻的!可《无耻学园》偏偏要“破廉耻”。于是双方剑拔弩张,迅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日本家长委员会、妇女协会、青少年保护审议会和教育委员会等一大批组织,把《无耻学园》视为最丑恶的眼中钉,予以最强烈的抵制。许多地区发起了“拒绝《Jump》运动”,更有家长当街焚烧《Jump》,舆论的指责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这一切,都正中《Jump》编辑部的下怀。
《少年Jump》第17期的封面。
日本战败后,以美国为主导,全面重修了日本法律,对于文艺作品中的涉黄内容,法律的规制作用已十分有限。《Jump》打擦边球的做法,只违背传统道德,并不违法。所以任尔骂声滔滔,我自岿然不动。鼎沸的舆论和由此造成的街谈巷议,反而免费帮杂志做了宣传,吸引了众多眼球。你越不让我看,我越想看,尽管家长严厉禁止,处于叛逆期的少年们依然会偷偷买来《Jump》,在一页页的“春光乍泄”中,挥发着过剩的荷尔蒙。
下回将介绍《Jump》打开市场的另一部三俗作品。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众号: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cn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a2d6a719c71166ed?utm_source=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