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简述体育的本质功能,创业板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江南认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也是家长与学生在处理文化与体育之间观念的融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

专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敏黄伟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相继问世,吹响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号角,为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在国内从事体育工作50余年的刘江南博士的体育经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围绕体教融合、校园足球等焦点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人物简介:

刘江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广州体育学院副院长,广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曾任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体育产业分会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协会体育健康委员会主任、恒大足球学校执行校长。现任中国足球协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你不能只求金牌而忽视学业

记者:您从事体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上。从大学到机构,从教授到主任,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如何看待体教融合对中国青年运动员的积极作用?

刘江南:从体教结合、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三者的长处是不一样的。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我一直在关注这份文件的发表,可以说是鼓舞人心的,因为这是我长期关注、毕生努力的目标,那就是让体育人识字,让文化人热爱体育。

我对“体育”和“教学”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我担任过三级(中小学、大学生、本科生)校长,深刻体会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本人从事体育管理工作,也深刻体会到文化学习在培养体育人才过程中的意义。

广州体育部门一直非常重视体教融合。我不忍心看到孩子们为了拿金牌而忽视甚至忽略文化学习。当他们不能练习时,他们很难安定下来!

我经历过一个家长求我给他的孩子安排一份工作。这名运动员9岁左右开始训练,在11年里为广州赢得了许多奖牌。21岁时,他不能练习,不得不退休。但他没有文化积淀,很难重返社会再就业。我为他们深感遗憾!未来,我们不能再只求金牌而忽视学习。我们必须树立对孩子一生负责的观念。既要科学训练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又要注重文化教育,使他们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后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们的努力,广州市伟伦体校从中专升格为专科学校,这是全国副省级学校中唯一一所体育院校,让我倍感安慰。

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甚至牺牲文化学习的机会。我一直认为他们是和平时期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想办法证明

刘江南:体育部的痛点是运动员学习基础很薄弱,运动成绩有所提高,但退役后很难找到工作。体育部门应该把运动员的学习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让孩子们在加入团队时永远不要放弃学习。

教育部门的痛点是让所有在校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改变

“一切努力的方向就是文化学习,都以高分为目标,以学霸为偶像”的传统观念。要提高孩子们的健康水平,就要从认识体育,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习惯开始。


按照体教融合的文件精神,今后青少年赛事由教育部门牵头,协调体育部门和社会组织统一安排,形成能够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掌握运动技能规律、学习文化的规律来科学设计赛事体系,这一点已经明确提出来。让孩子们科学安排训练时间,科学参加赛事,这第一步的融合已经做到了。接下来两个部门要进一步沟通协调,扩大到训练、教学全方位的融合。


体育纳入考试是好开端


记者:如何看待中考的体育科目分数比重逐年提高?此前我们采访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教授,他认为这是“善意的强制”,只能“以毒攻毒”。


刘江南:体育纳入考试,是真正让体育回归了作为教育内容的良好开端。首先是认同了体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广大学生来说,通过体育考试,让其认识到体育是人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之一,与其他课程同样重要。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爱好,形成体育习惯,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体育考试应该考什么,怎么考,如何评分等,都需要科学研究。体育考试应该有一个过渡的方式方法,让各方去适应它。我不同意“以毒攻毒”的说法,刚开始时,体育中考对教育改革可能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从长远来看,特别是从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总体目标看,百利而无一弊!


记者:一个身高1.8米的孩子,和一个1.5米的孩子,他们同样参加体育科目考试,得分必然受到了一定先天身体条件的影响,如何做到体育科目考试的公平公正?这需要体育还是教育部门来设定标准?


刘江南:你说得很对。体育纳入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与方法,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探讨公平公正的方法手段。能不能探讨进步分这种形式呢?根据进步的程度来“打分”,可能更有利于调动孩子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我们要善于吸纳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教育部门如果是组织考试的单位,除了吸纳教育系统专家的意见,还应该吸纳体育部门专家的意见。可喜的是,现在社会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提出用大数据、5G、云计算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希望我们善于吸纳科学进步的成果,用于体育考评测量。


“体教”融合要有“三观”


记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平衡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呢?从您个人既是博士学历,又是体育达人的经历,能否给予家长们和学生们一些分配时间上的建议?


刘江南:如何合理地安排各种课程的时间比例,是需要去探索的。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对其内涵的理解,对他所拥有的知识比例,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就有了体教融合问题的提出。我认为,除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工作关系需要融合之外,对任何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都有“体教”融合的问题,即如何将体育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我们要有正确的体育观,认识体育的本质,把握体育的功能,体现体育的价值。第二要有全面的成长观,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孩子成长的单一评价指标,要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进取才是真正的成长。第三要有科学的参与观,讲究正确的锻炼方法,适合的运动负荷,持之以恒的锻炼精神。


人们往往认为体育挤兑文化学习的时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考到了博士,考到了公派留学,同时我也是体育尖子,游泳、篮球、田径达到和二级运动员相仿的水平。钟南山院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始终伴随着他。我曾经有幸和他探讨过相关的话题,他认为,不是没有时间的问题,是还没认识到健康和体育的重要意义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家长们,搞体育不妨碍学习,要善于把体育和文化融合,否则学习好了,身体不好,给你一个地球也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