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烈胜君。
来源:雪球
最近,股市接连上涨。短短一个月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近10%,已经站在3000点,开始冲击3100点。看到下一个目标是去年的高点3300点。
与此同时,各种有利条件接踵而至,这就是和谈的进展和RRR的缩小。两天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鼓励居民储蓄入市。
很多券商、大V、媒体都在喊牛市来了。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问怎么投资股市,很多同学都在问我牛市来了没有。
大家都在关注牛市。毕竟,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但如果牛市不来,如果你贸然入市,必然是锁仓割肉的命运。这种事情每次都会重复3000左右。
牛市来了没有?我们如何确认它即将到来?
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大家判断牛市的到来。
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牛市,也就是2006-2007年和2014-2015年的牛市。
部分地方行业和个股的牛市不在讨论范围。
1
看日均成交额
成交量是股市人气最直接的指标,也是判断牛市是否来临的最重要标准。
牛市必然意味着增量资金的进入和市场交易的火爆。
涨得好的时候,抢着买的人多,跌得多的时候,成交很冷清。
天量天价,地量地价,追涨杀跌,高买低卖。
这是骨子里的人性。
我们可以用日均成交量作为判断牛市的重要指标。
是指一定时期内的日均成交量。某一天的成交量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如果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成交量超过一定值,就可以说牛市来了。
这是什么价值?
我们来看看牛市期间的日均成交量。
我统计了CSI流通指数(包括a股所有流通股)。从2014年12月8日牛市开始,到2015年6月29日股市大跌最严重,期间日均成交量为:
10500亿。
在2015年牛市最疯狂的三个月(3月16日~ 6月15日),日均成交量达到:
近1.4万亿元。
因此,我们可以把10000亿作为多头和空头成交量的分界线。
然后我统计了这期间CSI流通过去20天的日均成交量(即当日和前19个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量),得到了下面的曲线:
1efd4a9ee91b4572823ff4eb3c14f6ce"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躺赢君整理制图
目前中证流通的近20日日均成交额只刚刚接近5800亿,和10000亿还有将近一倍的距离。
而且这几年由于不断有新股上市,中证流通的平均总市值已经由当时的51万亿,增加到了现在的65万亿。
也就是说市场的体量变大了,同样是10000亿成交额,表现出的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是远不如几年前的。
所以5800亿的日均成交额,离牛市还差得远。
2
看日均换手率
就像前面说的,由于市场体量变大,相同的成交额所代表的含义也变了,所以比较起来会有些失真。
所以我们可以用日均换手率这个指标来判断市场的火爆程度。
换手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内,股票成交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
同样地,我统计了中证流通指数,从2014年12月8日~2015年6月29日期间的日均换手率,为:
2.2%。
而2015年牛市最疯狂的三个月(3月16日~6月15日),日均换手率到了:
2.7%。
而近20日中证流通的日均换手率仅为0.9%。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躺赢君整理制图
如果我们以2%换手率作为牛熊分界点,这也还差着一倍的距离。
牛市还远。
3
看融资融券余额
由于中国的融券业务规模很小,所以两融余额主要就是融资余额。
融资余额指的是和券商借钱炒股的人,还有多少借的钱没还。换句话说就是股市内还有多少钱是和券商借来的。
我们都知道,敢借钱炒股的人,他们是最敢于冒险的人,专业点说就是风险偏好较高。
这批人往往会先于其他的普通投资者进场。
而且借钱的利息是非常高的,借钱炒股的人越多,借的金额越大,说明大家觉得现在市场短期就可以赚大钱,不然利息可吃不消。
最敢冒险的人进场豪赌,借钱炒股的人不怕死地入场,这个指标能很好说明市场的火爆程度。
我统计了2014年12月8日至今的两融余额,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躺赢君整理制图
可以看到2015年牛市顶峰,两融余额接近23000亿。
而目前的两融余额才刚突破10000亿。
当然也因为股灾之后,融资的限制收紧了。
如果我们以15000亿作为牛熊分界线,目前10000亿,还差着50%的距离。
4
看低点以来涨幅
我曾经说过,要确认牛市来了,至少要有主流指数(上证指数、深圳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这样的),相对于上一低点上涨50%以上。
严格点的话要上涨100%。
不然股市随便反弹个20%~30%太正常了,这种程度的“牛市”我们一年可能都可以经历个5、6、7、8次,太廉价了。
我们来看下各主流指数目前相对上一轮低点的涨幅:

目前只有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相对低点涨幅超过50%,有点牛市的苗头。
但这两者相对于A股来说,因为成分股覆盖面较小,代表性是比较差的。
而我本人对牛市的要求比较严格,至少得有指数相对低点翻倍才行。
所以我心中的期盼那种牛市还没来。
5
看新增投资者数
也就是新增开户数。
牛市意味着场外观望的人跑步进场。那意味着开户数的暴增。
我们来看2015年牛市顶峰以来,每周的新增开户数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躺赢君整理制图
可以看出,牛市顶峰每周新增的投资者数量达到了近170万人。
每周新开170万个股票账户。
而现在每周新开户数才刚突破30万。
牛市来了,每周新开户数怎么也得超过2016年、2017年的高点吧。
2016年的高点为60万,2017年为56万。
目前刚过30万,牛市还远。
不过新开户数呈现上升趋势,大家可以继续观察。
6
市场开始消灭低价股
每当到了牛市,市场就会出现一股消灭绝对低价股(比如5元以下)、低市盈率股、破净股的现象。
这首先是因为牛市资金多了,整个市场的估值中枢就要往上抬高。
其次是很多新入市的投资者,搞不清楚状况,会去买那些绝对价格低、估值绝对值低的股票,认为这些“便宜”的就是好的。(相信我的读者都不会这样)
我们来看2015年3月牛市如火如荼时,低价股、低PE股、破净股的数量和占比,与如今的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躺赢君整理制表
可以看出,牛市时低价股、低估股的数量和占比远远少于现在。
尤其是5元以下股票的数量和破净股几乎都被消灭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小散躺赢。欢迎关注。
7
看人们对股票的关注度
有个段子,说的是在券商门口收停车费的大妈,靠观察券商的人流情况判断牛熊,最后靠炒股成为千万富翁。
虽说是段子,但人们对股票的关注度,确实是判断牛熊的好指标。
当周围开始谈论股票的人渐渐多起来,可能牛市就要来了。
而当原本完全不买股票的同事、菜市场大妈都给你推荐股票的时候,可能牛市就到顶了。
如今很少有人再去线下的券商开户或者交易了,互联网发达之后,人们的线下活动相比以前也都减少了很多。
我们把更多的生活搬到了网上。而互联网上大家对股票的关注度,能很好的反应股市的牛熊情况。
相比原本只能观察身边的人,互联网能给我们一个更广阔和全面的观察视角。
我们用“股票”这个词的百度指数来看看股市的牛熊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最尖锐的那个波峰,就是2015年牛市期间“股票”这个词的搜索热度。
而现在的搜索热度,相比当时,可以忽略不计。
人们对股市漠不关心……
牛市还远……
最后,对于判断牛市来说,并不是要满足以上所有指标和情况,才能确认牛市。
而是以上情况同时发生越多,牛市来了的概率越大。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交额、换手率、新开户数的指标。它最直接反映了市场的火爆程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指标的绝对值,它的趋势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个指标突破临界值,而且持续保持上升趋势。
比如每周新开户数突破60万,且之后每周持续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那么牛市来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牛市来不来对我们投资并不重要。
大多数在股市里亏钱的人,都是那些牛市中后期才进场,起初赚了点小钱,尝到甜头后不断加大投入,甚至加了过大的杠杆的人。
我们保持平常心,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坚持定投。
牛市不来,我们赚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的钱,牛市来了我们也不介意赚得更多。
也只有这样,才更容易等到牛市的到来,才能在牛市中途安心离场,不被牛市所伤。
一个投资者如果整天期盼着牛市,只能靠牛市才能赚钱。那一定是失败的。
熊市都能好好赚钱,就不会怕什么牛市(不来)。
祝大家有生之年,从容收获每一次牛市。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