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09:32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海燕通讯员陈伟
这两年,蒲圻小城镇的环境日新月异,美丽的乡村有很多亮点。该镇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核心,立足特色求创新,锐意进取开创新篇章,推动古镇党建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使农村党建全面建成。强,全域提升,从“盆景”到“山水”,“山水”到“美景”,实现“党建强,乡村美,人,
“党建+好干部”
昔日后进村实现华丽转身
进入寨桥村,已建成3座仿古生态公厕,并沿红南路进行了统一立面改造。“口袋公园”是绿色的,村庄有了新的面貌。该村曾因历史原因成为落后村落,经历了从分散到聚集、从混乱到治理的转变,如今已实现华丽蜕变。
目前寨桥村有十几个项目,多年未见,也是村两委共同努力的结果。村党支部书记钱犹如几件珍宝:“京桥花园已竣工验收,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农贸市场已完成设计,滨河公园预计年后开工……”
团结就是力量,凝聚力就是战斗力。去年换届以来,在钱的带领下,寨桥村14名村干部拧成一股绳,理顺了干群关系,形成了党员跟着队伍走、群众跟着党员走、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精心谋划、任劳任怨的良好氛围。
据悉,该村以蒲圻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组织两个村委会成员、党员、老协会成员、村代表学习了苍南南湖、虹桥镇西溪村先进村的典型工作经验。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产业调整为出路,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量化指标,明确责任。所有重点项目将实行“一名支部委员、一名村委会委员”的两人负责制
村民看到村干部的努力,积极配合村干部的工作。寨桥路拆迁项目多年来一直被寨桥人期待,搁置了十几年。从去年开始,村两委就把克服困难作为首要任务,村干部也挨家挨户上门工作。现在,第一批11户15套房屋已经拆迁补偿,开工了。去年年底,村里计划修建文化馆,但路上的墓葬成了“拦路虎”。在村民的全力配合下,短短两个多月就拆除了90多对墓葬。
“党建+好项目”
集体财富注重多元化积累
华谊村位于蒲圻镇东部,红南大道、疏港大道路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形成“蓝色经济产权经济”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华谊装卸码头项目是乐清“强村计划”省级项目,符合目前浙江发展深海经济的主基调。项目装卸能力500吨,总投资1100万元。现任村干部积极谋划,形成了“村党委书记‘主外’、村主任‘主内’的运行模式,做好政策协调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2019年完工。该项目可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百万元。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华谊村还启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去年,乡村公司
"font-size:15px;">据悉,去年换届选举结束后,蒲岐镇主要领导牵头,突出党建引领及“党建+项目”的模式,指导各村制定《村庄三年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强村富民三年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村里找准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克服“薄弱点”,寻求“增长点”,做到一村一策,因村施策。确立了华一村码头改建和商住房建设、东门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发等21个村级经济重点发展项目,并逐一制定推进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协助村里跑项目、解难题,不遗余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党建+好思路”
打造精品街区助推古镇游
8月4日是周六,烈日炎炎,在蒲岐镇镇武路,排污管网的建设有序推进。这是‘菖蒲墩·漫生活’乡愁文化记忆街区” EPC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冒着酷暑在现场协调。
蒲岐是明清以来抗倭防倭军事重地,是一个充满灵秀和诗意的地方,有镇武门、保泰门、定安门、蔚文门等4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门。EPC项目打造“两口两街一步道”,即西门、北门两个入城口,西门街、北门街和沿河休闲步道,涵盖路面、墙面改造提升,景观建设,沿河步道建设,乡愁记忆氛围营造,亮化工程等,以重塑古镇记忆,打造特色古镇旅游小镇的1.0版本。
夜幕降临,该镇护城河、东干河沿岸约5公里的景观灯带和10套太阳能—电能交互式灯光喷泉,灯光璀璨,成为村民夏日休闲好去处。据悉,去年以来,蒲岐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既使记忆街区、美丽庭院、农户垃圾箱、农村墙体、村口景观成为一道道风景,又抓好危旧房拆除等“里子工程”,使乡村从“外在美”转变为“内在美”。
目前,在西门街、北门街,家家户户已经安装了木格窗、坡屋顶,接下来将安装统一的木门,再进行粉刷。600多米的街道上,将铺上统一的青砖石瓦,设立仿古路灯、仿古空调外罩等,形成淡雅、朴素的立面效果。
据悉,为确保EPC项目的顺利推进,今年年初,蒲岐镇适时调整了农村区域性党建工作格局,成立了“菖蒲墩·漫生活”乡愁文化记忆街区党建联盟,将古城建成区内的6个行政村纳入其中,通过资源联享、文化联兴、环境联治、城区联管等“四联机制”,为这个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注入强劲红色动力,使千年古镇焕发新魅力。
当前,该工程一期涉及的北门街、西门街的村干部努力付出,为项目做好前期政策处理、建设监督等。北门街村党支部书记姚昌钱介绍,一开始,部分村民并不理解,村干部再三解释才得到同意,现在村民们拍手称快,都期盼着项目完工给古镇带来不一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