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东莞电子产品加工外发加工,外单加工厂

来源:环球时报

在东莞的一家五金工厂,工人们正在赶订单

东莞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正在测试产品性能

东莞一家日用品公司在显眼处提醒工人注意健康生产。陈青青

该报向东莞、陈青青和王柏尊派出了一名特约记者

当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经济时,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影。作为“制造业之都”,广东东莞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衡量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指标。疫情前,“东莞堵车,全球荒”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东莞“世界工厂”的地位。东莞制造业现在复苏多少?企业进出口面临哪些新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前往东莞调查。

“忙着挣钱就好。”

“我太高兴了,堵车了。”今年3月复工第一天,家住东莞的工程师曹帅在朋友圈感叹道。疫情爆发后,东莞是中国恢复经济生产最重要的制造业地区之一。时隔半年,曹帅如今苦笑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莞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如今堵车已成常态。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0%。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2.0%,连续4个月上涨,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东莞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被称为世界“制造之都”。全球四分之一的智能手机产自东莞,本土电脑主板、磁头、驱动器的产量占全球75%以上。东莞也是中国四大鞋业基地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印染厂,也被称为“玩具之都”。东莞市副市长罗近日表示,上半年东莞市生产总值4361.28亿元,同比下降1.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位居珠三角第二。

《环球时报》记者在东莞看到,城镇之间往来的货运卡车络绎不绝,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机器日夜轰鸣,厂外等待招工的人群有序排队,这一切都表明东莞经济已经全面复苏。

疫情初期,部分湖北籍员工较多的工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订单积压、人力不足。以向美国出口高尔夫球杆和OEM电子产品为主的台资企业——明安体育器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份工厂复工率只有60%,4月底5月初才恢复到100%。前期积压的订单也让这家外贸工厂在第二季度非常忙碌。

在台资家具制造企业云世通的工厂里,记者《环球时报》在河南驻马店见到了万师傅。他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比往年更忙,周末空闲时间更少,主要是为了赶前期订单。万师傅说:“忙,赚钱,真好。回想起2月底3月初因为疫情被困在家乡的情形,万师傅觉得自己现在可以忙起来了,比呆在家乡好得多。

哪些公司活得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出口贸易额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实现连续3个月增长。东莞作为制造业基地,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当地复工复产直接关系到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正常有效运行。

东莞健一五金制品负责人卢永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今年海外疫情,居家隔离政策也带动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口罩和药片让东莞很多企业在疫情中活了下来。在这家每月生产3000万个零件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将不同尺寸的铁块加工成汽车配件、显示器硬件甚至仪表

应,工厂开辟出专门的口罩生产线。而能实现快速转产生产包括口罩在内的防疫物资,也得益于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基础: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配置。一些之前为医疗设备代加工的工厂,也可以很快申请新的医疗产品出口资质,这些都成为东莞工厂实现快速复工复产的前提保障。


复苏超预期


虽然中国已较为成功地控制住疫情,但海外疫情并未全面好转。中国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些以出口为主导的东莞企业面对着贸易摩擦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也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将重心从外贸向内销转变。


“运时通”总经理陈冠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早在贸易战之前,美国对于中国生产的家具产品就发起反倾销制裁,这也让企业意识到需要提早布局。以前这家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现在70%都在内销,并向电商等线上渠道倾斜。随着国内疫情平复消费回暖,陈冠宇也意识到,未来内销市场会越来越重要。“困难总是暂时的,”他对记者说。


在东莞宝达日用品制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加工鞋帽、纺织品、配饰等出口到欧美的产品。宝达日用品经理李杰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工厂已全面复工复产,由于海外一些国家的疫情态势并未完全好转,今年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订单量有明显下降。“主要还是美国消费者信心不足,”李杰枝对记者说。这家给沃尔玛开市客等大型连锁超市代工的工厂,几年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开始在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南亚地区布局。


北京经济运行研究会副会长田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首先控制住疫情,保证生产链的复工复产,加上中国本身又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和第一大出口大国,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今天中国经济复苏实际上是超预期的。但田云也表示,目前的回暖也是一个结构性回暖,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如鞋袜箱包类的传统制造业还远未达到复苏状态,一些中小企业仍处在“煎熬时刻”,对这类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它们当中有部分国家的疫情,还远未到拐点来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