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年到1010年,3月份,我的一些朋友陆续找到了新工作,加入了新公司。
有两个朋友找到了新工作。
a是刚大学毕业两年,从事营销工作两年的新人;
b是一名有六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在过去的六年中被调到行政、人事和其他事务性物流职位。
A和B虽然年龄不同,工作领域不同,但进入不同公司不同岗位后,却有着同样的困惑:
进了新公司,一定要经历一个阶段的「打杂」。
因为A还年轻,打零工没有不平衡,所以要锻炼;
而B的同学也快三十岁了。当她到达新公司时,她的主管也对她大喊大叫。她在做一些家务,比如喝茶和买饭盒。她觉得特别委屈:
我有六年的工作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工作。但是,进入新公司,还是要接受和应届毕业生一样的待遇!
-1-
其实就我而言,部门里有新员工,我一般都会安排他们适当做一些杂活。具体来说,例如:同事开会,让新员工负责会议纪要;
我想做ppt,我会告诉新员工找素材,找素材;
老员工要制定计划,让新员工联系相关人员,打电话,做备忘录;
……
等等,这样的杂事。
看起来眼熟吗?
熟悉是对的,因为职场上出来的人,几乎都是刚进公司就来这里的。
但是,并不是老板对员工不好,也不是老员工欺负新员工。那不是事实。
让新人做家务最大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主管可能不会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让新人打零工最大的意义就是:
「打杂」,是接触新环境、熟悉新事物的第一步。
同时,这也是考验一个新人在试用期表现的第一关。
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是小事,但越是小事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细节和工作能力。
毕竟一个新人加入公司,刚开始和部门的老员工是陌生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你的?
不要从一个沉重的责任开始,让你处理几百万的大项目?显然不现实。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但职场中最现实的事情就是:
新人要想给同事、上司和老板留下印象,主要还是得靠「把杂活做好」这件事。
然而,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开始从“打杂”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分水岭。
style="font-size:15px;">大家一进来都是打杂,平平等等;过了两三年,刚开始一起打杂的人,有人升职了,有人离开了,还有人一直在打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
职场上对长期做普通员工的人,有个隐晦的称呼,叫:表哥表姐。
因为这种类型的员工,平时工作中占比最大的事务就是:做各种表格。
跟我一起入行的一个小师妹就是这种情况。
在上一家单位,她是以「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入职的。
她那个单位有点特殊,是一家传统行业大集团下的互联网子公司。我们俗称的「大甲方」,
虽然说顶着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名分,但大部分开发业务都是外包出去的,平时工作很轻松,
她作为测试,也就是检查检查外包公司交上来的成果,挑挑毛病,仅此而已。
小师妹给部门主管打了三个月的杂,终于顺利转正了。
然后,三个月过去,又三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她在技术领域没有得到任何成长和进步,在这家公司一年多,成功晋级成了“表妹”!

她对我抱怨:
“你知道我一天天都干啥嘛?
早上一去,先擦桌子、浇花、把水壶接满热水,然后装模作样地看看外包公司提交上来的工作报表,其实五分钟就看完了,我得足足瞪上两个小时!装做很复杂的样子!不然我就没事做!”
我忍住笑:“然后呢?下午干啥?”
她继续咆哮:“下午就是把外包公司发来的东西,在我的电脑上再次整理成表格,然后发给领导!再给他粘粘发票,再把发票上的金额和内容整理成表格!天呐!我就是传说中的表妹吧!”

她觉得长期这样下去,自己好好的职业规划可能就要废掉了。
所以,一年后她就辞职了,甚至接受了小幅度的降薪,去了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做测试。
虽然在那里比之前忙得多、累得多,但是她在本职技术上获得了飞速成长,薪水也是指数级的飞涨。
当然,刚进这家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作为新人,她还是打杂,但是她却并不排斥,因为在这家公司的打杂,跟以前有本质的不同。她在新公司的打杂,大多都是围绕技术方面的,比如:
--汇总部门的工作周报——这样她就有机会熟悉测试组每天的工作和各成员的分工;
--整理部门的会议纪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目前部门里正在进行的项目进度;
--leader做测试方案的时候她忙帮找资料、整理文档——这样就可以一点点介入真正的测试工作,为自己将来独当一面做准备。
在新公司转正之后,她对我说起在新公司的工作经历,感觉还蛮有活力的,不再是之前在那家传统企业时像一条咸鱼一样的状态……

小师妹由衷地说:
“打杂跟打杂,真的不一样。
有意义的打杂,是为了将来不要再打杂;
而大部分打杂,可能是永远都要打杂。”
小师妹关于「打杂」的心得,其实真的很有参考意义。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新人,有人过了三年就升职,而有人一直停留在原地。

-4-
作为职场新人,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打的杂是否有价值?
很多在职场上身居高位的过来人,他们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
“年轻人,刚入行的时候,要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位置,从小事做起,你小事都做不好,领导怎么会交给你大事呢?”
但我觉得,这句话,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区别看待。
比如说,如果你现在的领导,压根就没打算交给你什么大事呢?
又或者,你在日复一日的「打杂」中,渐渐自动消磨掉了初心,忘记了自己最开始的理想呢?
又或者,在做不完的杂务中,你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成为办公室的「后进生」,领导始终看不到自己呢?
职场最开始的每一小步,走错了,都有可能让自己进入弯弯绕绕的误区中,再想找到正确的路,会特别难。
在大部分的企业、公司里,只满足于做杂事的员工,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长时间地蛰伏在基层,做最普通的员工。

-5-
如何让自己脱离这个「永远打杂」误区和怪圈?
解决方法一:想办法高效完成交到自己手里的杂事。
很多同学会说:既然打杂对我没好处,那我不干了。
但你要知道,来公司上班,老板付了钱给你,交到你手里的事你不做,这并不是什么有主见,而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
不被杂务所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
赶快高效认真地完成它,然后去挖掘、从事那些真正让自己成长的工作。

解决方案二:不能满足于只做「打杂」。
就像上文说的做测试的小师妹,她就是那种很有主见的姑娘。
她在工作伊始就树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当她发现,现在的工作严重干扰了她的职业规划的时候,
她懂得及时止损,哪怕用降薪的代价,她也要重新找一家公司,让自己的职业规划走上正路。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职场人必备的魄力。

解决方案三:必须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
长时间的「打杂」员工最常做的工作是什么?
写材料,做报表,填表格,接电话,做备忘,做记录,拿快递,或者端茶倒水,买盒饭……
这些工作有意义吗?有意义。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意义重大,而且这种杂务的从事者,可替代性太强。
对于普通的职场人来说,比起这些,还是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更重要。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中日复一日都只充斥着以上杂务的时候,就有必要考虑换个环境,做真正能让自己有一技傍身的工作了。

-6-
结语:
新人入职新公司,「打杂」无可避免,可以放平心态去做。
但是,要在把小事杂事做好的前提下,清醒地记得不能永远只做杂事,更要警惕自己在长时间的打杂状态中变得安于现状,失去危机感。
毕竟,职场中最重要、最靠谱的事情,还是找到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