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病无奈开始养牛
画中人的名字叫牛。邻居说他的名字大气、吉祥、有意义。然而,八年前的一场大病之后,牛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这让原本不容易的家庭生活,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她不仅负债89万元,还成了全村有名的贫困户。
“患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此不可能干重活了!迫于无奈,牛曹德有了养牛的想法。”但是,养牛是一项大投资,因治病而负债的牛,再也不能开口借钱了。
活人不能让尿窒息!
看着白天吃不下饭,半夜睡不着觉,一个人起床抽闷烟的唉声叹气的丈夫,牛的妻子看着她的眼睛,第二天早上急着回娘家求救。在父亲的帮助下,她带着三头基础母牛赊账回来,经过中间商定价和签字。直到这时,牛曹德才脚踏实地地把牛追回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人倒霉,喝凉水都能磕掉牙。2014年,看着三头肥牛,牛曹德虽然每天很早就出去放牛,天不黑就赶回家,但他还是很着急:牛到手快一年了,却始终没有找到发情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吗?
喂了一年五个月的时候,据原主说,这头牛已经两岁多了,但是只放了一头小牛,另外两只还很安静。找了两个有经验的兽医检查,说是“二姨和牛”,生下来没有怀孕。
我别无选择,只能把它当肉牛卖了。虽然浪费了一年的草料,好在卖价不亏,除了买牛的成本,还降了3000元。
二、总结教训、二次养牛、从外行变为养牛的行家里手
三百六十行,只有圈内人才能赚钱和挣钱;要想成为养牛能手,就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掌握养牛新技术,利用最新的生态规模化技术养牛。
2015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助力下,牛曹德以5万元的贴息贷款再次购买了5头奶牛,第二次信心满满地重启了养牛之路。
俗话说,从错误中学习!在第二次养牛之前,牛仔细总结了三个教训:
一是思想僵化,信息不灵。我一直认为没有必要学种田,养牛对一个农民来说并不陌生。众所周知,养牛过去是耕地,但现在养牛是为了卖钱,社会在进步,养牛也必须与时俱进;
二是不懂养牛知识,对养牛、防病治病一窍不通。从来没听说过怎么买牛,怎么买优质牛,最终自己买了。“牛的两个儿子”,不会产犊,而得卖牛一年;
三是准备不足;因为缺乏资金,买牛的时候没有选择的余地。虽然我不了解,但我没有问知道怎么帮我检查的兽医。这导致我买了一只“二侄牛”,买牛的时候不会生。

;为了尽快把自己变为养牛的行家里手,牛得草干了三件事,为了干好这三件事,牛得草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
第一件事:参加市、县养殖业培训班学习,认真完成技术人员部署的“作业”,并将自己养牛中遇到的问题向授课的技术人员虚心请教,然后再拿到实践中去应用、体验。是自己的养牛知识从空白得到了迅速的“武装”,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牛牛行业种的常识及专业知识;
第二件事:以每年3000~5000元聘请一人为“场外兼职养牛助理”,指导自己的养牛规划、买牛把关、及重大疫病防治指导;为自己养牛成功上了第一道“保险”;
第三件事:在帮扶人员手把手的帮助下,掌握了网络“养牛专家热线”的查询、咨询方法,遇到难题找专家,已经成了牛得草的习惯思维,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于为自己养牛成功上了第二道保险;
为了确保养好牛,牛得草几乎拜访遍了方圆十几公里内、上百家大、小养牛户,只要听说有人养牛养得好,就翻山越岭、取经求教,许多养牛人都成了他养牛行里的好朋友、好帮手,遇到什么不会、不明白的,只要一个电话,朋友们就会热心的给以帮助。牛得草自豪地说,这是他第二次养牛得以成功的最大助力,也是自己在较短时间内、由一个养牛的门外汉变为内行的实践老师。

三、包地、种草、青贮,降低成本滚动发展
这两年养牛的人多了,饲草成了制约养牛发展的一大难题。一是饲草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养牛利润空间越来越低;二是饲草收购越来越困难,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相互抬高购草单价,是前两年的每斤玉米秸秆0.15元涨到了年前的每斤玉米秸秆0.5元~0.6元,甚至出现“饲草难求”、个别养牛户冬季断草的情况。
面对饲草越来越紧张的情况,“兼职养牛助理”建议他“承包撂荒土地,种草养牛”。牛得草一听,心中忽觉亮堂了一大截:“要想养牛长久,首要问题是解决饲草问题,而随着养牛业的日益看好,养牛人会越来越多,饲草也必然会越来越紧张,最终将成为制约养牛贩的瓶颈。而要想彻底解决养牛的饲草来源问题、除包地种草外、似乎别无他法?何不趁着眼下农村有大量的撂荒土地、承包费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多包一些土地、彻底解决养牛的饲草困难问题呢?”
说干就干,2019年秋初,牛得草找到村委会干部,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以每亩230元流转了200亩荒地。但究竟如何种草养牛、种什么草、怎么种好,其实,牛得草心中早就有了数。
鉴于当时自己养牛的规模不大,牛得草将200亩土地、开春后种一茬“早玉米”,夏末再种一茬夏季玉米。在玉米“蜡熟期”,将玉米穗以上秸秆部分收割后青贮,玉米穗以下部分待玉米收后再额外青贮。2019年时,牛得草还只有34头牛,除满足自家牛饲草外,这一年,牛得草出售青贮玉米秸秆收入18万元,出售玉米16万斤、16.8万元;使自己的养牛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58头。
从2015年第二次的6头牛开始养起,这几年,牛得草养牛一年一个台阶,2016年增加到9头牛,2017年发展为16头、2018年26头,2019年34头,2020年发展到58头。
2020年,牛得草养的58头大母牛相继产下53头犊牛,其中22头是母牛犊,牛得草说,他仍然会把小母牛留下作为繁殖母牛养,其它小公牛会在行情好的时候出售,估计销售收入近60多万元。

四、自产自销,良性循环、提高养牛效益
眼下,牛得草有能繁母牛80头,今年下半年往后,每年将产牛犊60~70多头。俗话说,养得好不如卖得好,养牛的、没有宰牛卖肉挣得多。为了提高养牛效益,牛得草准备在县城整个门市,一方面宰牛卖生鲜牛肉、另一方面卖早餐:牛肉汤泡馍。牛得草算过一笔账,按一头500公斤的牛, 平均按50%净肉率,可以宰净肉250公斤,按50%熟肉率,可以加工牛肉汤4500碗,销售收入大约在45000元,加上皮张、杂骨、牛尾、胸叉、牛鞭等收入,不下于45500元,而卖活牛是17000~18000元,屠宰后卖生鲜牛肉为21000多元,可见加工熟食后的收入远高于卖活牛。
五、对牛犊舍饲持续育肥
对断奶后的犊牛进行持续育肥,关键在于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饲养成本、饲养条件、品种、肥育强度、及屠宰上市的月龄等,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育肥阶段的日粮主要有粗饲料和精饲料组成,平均每头牛每天进食日粮干物质为牛活重的1.426~2.7%,可按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1个月左右的适应期.适应期内,要让其自由活动,充分饮水,少量饲喂优质青草或者干草,精饲料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喂量,可以每天喂给青干草20~25公斤(如果为青草、喂量翻倍)、麸皮1~1.5公斤、食盐30~35克,如果发现有消化不良,可喂给干酵母每天每头20~30片,如果粪便干燥,则喂给多种维生素,每头每天2~2.5克。

二是增肉阶段。一般为7~8个月;这一阶段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粗料为主,精料每天每头2公斤左右,后期粗料减半,精饲料增至每天每头4公斤左右,青干草任其自由采食;前期每天每头喂给铡短的青干草20~30公斤,麸皮、玉米粗粉、饼类各1~1.5公斤,尿素50~70克,食盐40~50克,尿素要溶解在水中后,拌入精饲料中喂给,切忌放在水中后让牛直接饮用,以防尿素中毒。后期喂给酒糟每天每头20~25公斤,铡短的干草2.5~5公斤,麸皮1~1.5公斤,饼渣类1~1.25公斤,尿素100~125克,食盐50~60克;
三是催肥期。一般持续2个月,可每天喂给混合精料4~5公斤,粗饲料自由采食。每天饲喂酒糟25~30公斤,切短的干草1.5~2公斤,麸皮1~1.5公斤、玉米粗粉3~3.5公斤、饼渣类1.25~1.5公斤尿素150~170克、食盐70~80克,催肥期可使用瘤胃素,每头每天200毫克,可混于精饲料中喂给效果更好,体重可增加10~15%。
整个饲喂过程应“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后饮水的原则”,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饲喂2~3次,饮水2~3次,饮水应清洁、温度适宜,并在饲喂后半小时左右进行。

我是养牛人叶子,也是原来的子七,关注我,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养牛干货,你认为如何解决养牛缺草、如何降低饲草成本的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