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通过学校招聘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两本书毕业,月收入1.5万。然后问我一些北京的情况,想知道我的工资在北京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也不能给这个问题一个确切的答案。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月入1.5万还是挺不错的,我甚至有些羡慕。但是在帝都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也陷入了沉思。
我在知乎上看到很多类似的问题,留言也是一片呐喊:
有人说,马马虎虎就过不了像样的生活。
还说现有工资只能维持温饱水平,怕生病,怕逛街,怕旅游,怕裸辞,还很紧张。
还有人说,他们会有足够的生活、房贷、水电、房产和差旅费,吃得更好。平时不能掰零食。买喜欢的东西和衣服,女人的化妆品,男人的电子设备,平时逛街,出去玩。去看看你的朋友春节想买什么。朋友结婚,生孩子,吃饭,社交。一月份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年轻人真的很穷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工作三年,月薪还是5000:“农民工思维”毁了你的人生。
以下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留言:
赚5000元没问题。谁还在考研?
找工作,他们那里的工资太低了。有几个学校的新兵,但是他们根本不能靠工资生活。
“一个男孩将来会娶他的妻子和养父母。工作挣的钱不够养活自己。他觉得自己无法在瞬间生存。他以前从没想过会这么难。”
是的,我上学的时候,一直梦想着上班以后成为一个小资产阶级。就算不能开宝马住别墅,也应该可以毫不留情地花钱。
可谁知刚步入社会,单车、出租屋是摆脱不掉的命运,还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我经常听到朋友感慨:
这年头,谁家的花不欠34000。
双十一,没有押金,东西都要买,还有花苑欠2000。
又到交房租的时间了,工资也花光了,紧急情况。
生病的时候买药,花时间陪蚂蚁。
.
是的,我们都是借钱生活。我们很穷。
面对现实,学会“断舍离”
我以前见过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比较:
广州的一个老板:
每个月,我都尽力给员工更多的钱。拿10k的员工表示生活艰难,拿50k的员工也表示月底没钱了。这个社会,人的欲望不断膨胀,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没有人有足够的钱。
所以说啊,收入多少不是完全决定幸福的的因素,应该享受买得起的快乐。
就像我有个同事在淘宝买东西,
总能买到物美价优的东西,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又省了资金。还用自己下厨化解贫穷的困窘:民以食为天,一顿普通的外卖怎么也得20-30,自己做顿饭也就10多块,还能做好几个菜。一个人,偶尔来顿大餐,大鱼大肉的成本也比外卖合适,还能顺便夸一下自己的厨艺。

面对我们很穷的现实,学会“断舍离”,是控制花销的最好办法,像这位读者:
每个月的收入的50%用来储蓄和理财,剩下的50%分别用在三顿饭、服装和化妆品、生活用品等精神需求上。
无效社交统统去掉,奶茶甜点都戒掉,省钱又减肥。减少不必要支出,投在有回报的事物上,尽可能不降低生活质量。
如果一个月这方面的钱超支了,就从别的方面省。实在省不下来,就从下个月总账扣。每个月存钱的底线是50%。
人的满足感是来源于欲望,所以断了“一夜暴富”的幻想,让自己的态度和收入相匹配,就能过上天天充满幸福的“品质生活”。
精彩生活,努力才是王道
在知乎看到几个特别励志的评论:
● 在西安2年4000工资,来到深圳以后,只用了8个月就达到1.4,觉得每个阶段的需求和生活品质都不一样,但收入越多,见识到的精彩一定越多,路也会越宽。祝福每个努力的人都能不断向上。
● 应届生,放弃了广东舒适的生活(工资5500管吃住),选择上海(5500,不管吃住)的生活,因为喜欢,机遇,意愿,我相信自己能活下去,并且能活的很好,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研究生毕业,人生第一份工作在北京某互联网top3,年薪36万,每个月能攒下钱还能买东西给爸妈。本科学校连211都不是,是自己从大一开始仔细规划,榨干自己所有课余时间学英语学AI,早上5点起床四年如一日,没事就在图书馆听网课,买口红包包鞋子的钱都省下来出国留学了,知识才是资本啊。有些人从大学就已经输了,毕业拿到美国洛杉矶一家公司offer,在爸妈要求下回国,回国了混的也不算比留在美国的同学差。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努力。
有的人放弃了好的工作条件,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工作;有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逼着自己早起、晚睡、学习......无论哪一种,他们都在努力,努力的做好准备,迎接精彩的生活。

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功都是留给努力、有准备的人的。
所以,无论处于什么阶段,只要你还在努力,只要你没有放弃,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规划,总会奔小康的。
加油吧,努力奋斗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