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知行合一对教育的意义 知行合一在创业中的重要性

曾鲍晓是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现在,他卖智能指纹锁的网店月营业额已经达到了三四万元。店铺在国内市场成熟后,他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成为跨境电商。曾鲍晓创业梦想的实现得益于学校实施的“校园学徒制”教育改革。学校与重庆永州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有十多年电商经验的专业人士从企业入驻学校。作为导师,他们手把手地教“学徒”,这使得曾鲍晓的创业项目稳步发展。在九龙坡职教中心,像曾鲍晓这样受益于企业导师的学生数不胜数。“校园学徒制”就像是希望的火炬,点燃了无数学子成才的梦想.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举措。为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大胆开展现代学徒制校本改革实践,在电子商务专业实施“校园学徒制”教育新模式,搭建平台,吸引企业入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制度、文化、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为打造和优化企业和职业学校育人的中国添砖加瓦。

稳步推进

双元一体共谋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九龙坡职教中心一直稳步前行。2015年起,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了重庆市重点专业建设,逐步解决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行业衔接的问题;2016年申请重庆市现代学徒制试点,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社会人才需求侧的“两张皮”问题;2017年向重庆市教育部门申报成立蚁群九龙电商众创公社,解决专业技能培训与专业创业创新相结合的问题;2018年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开展现代学徒制理论实践;2018年申报“十三五”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子商务专业‘SAC’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策略;2018年申请重庆市高水平学校现代商务专业群,探索基于电商岗位群的专业群建设发展,形成人才培养闭环。

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发现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景是多元的。我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双主体育人机制合力不足、校企课程整合不足、企业对学徒(学生)管理不足、传统学业评价无法满足项目运作中产教融合的需求等问题。为此,学校基于人类职业技能建设和职业发展规划的逻辑,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实施了以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引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校园学徒制”教育新模式。

“校园学徒制”以学校现代教育体系为中心,以专业实训基地为平台,将企业引入学校,在学校建立“企业元”。以岗位项目为素材,开展多元化岗位技能培训;以新的管理机制为枢纽,校企联动,促进生产培训顺利进行;以岗位绩效为考核和晋升的背景,促进教授的评价和晋升

“校园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规律为基础,结合“校院”和“企院”的优势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校企一体化,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骨干与学校学生组建新型师徒团队,在校内实训基地(蚂蚁聚拢九龙电商众创公社)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学生作品通过“企业离职、学校离职”的方式制成产品,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双融合、传帮带、产学融合”原则重新定义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作品与产品的关系,开辟了职业教育的新领域。

“校园学徒制”以现代学徒制校本化实施为载体,通过构建新机制、实施新策略,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构建“校园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企业主、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地位、义务和责任;二是确立“校园学徒制”新战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解决了学生多元化职业发展的诉求,解决了鼓励各方长期参与的机制,解决了学业评价与项目评价的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多维推动

p>

产学一体特色鲜明


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已探索出一套“校园学徒制”育人模式实施推进的成功经验。


筑巢引凤,搭建校企一体育人平台。在校园建立基于电商运营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以“蚁聚九龙电商众创公社”为平台,分功能划分办公区域,建立校园内的办公区、生产区、物流区、休息区等区域,学校按照企业提供的岗位类别及岗位数据,为多个企业和岗位提供办公区域,构建了基于工作场景的实训空间。


名企入校,引入师傅和项目。学校与阿里巴巴(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具有实力的电子商务行业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整合企业适用的项目为己所用。基于阿里服务大市场和各公司的运行项目,整合电商客服、电商运营、视觉设计、淘宝直播等几大类项目,建立实践资源项目库,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职业规划,自由选择企业及岗位,通过选拔、培训、实训、生产等环节,实现多样化的岗位互选,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引入企业骨干团队,建立师傅团队,确保教学实效。


改革体制,激发育人各方运转活力。建立学校服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为“校园学徒制”提供企业师傅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学校教师参与育人活动的管理体系、学生学业与生产实践育人体系、企业生产活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企业的项目经营活力、教师管理责任与新身份的认同,确保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权益保障与学业保障,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保障“校园学徒制”长远有效实施。


师徒携手,建立师徒命运共同体。以师傅为项目主管,徒弟(学生)为参与主体,建立项目运营团队,开展生产实践。学生的团队运行效果与师傅的业绩收入挂钩,学生的业绩考核评价与业绩挂钩;师徒携手共进,将企业团建文化与业绩比拼文化植入运营团队;企业以团队为载体进行扁平化管理;学校教师管理团队重在团队建设并参与团队运营。


以绩代考,建立新型学分替换机制和企业化晋级考核机制。建立新型学分替换机制,将学生在校园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的业绩作为学业评价的依据,以业绩替换成绩,完成修业评价;建立企业化晋级考核机制,建立学生以业绩为核心的晋升序列,定期开展晋升评价考核与答辩,并与学生运营津贴挂钩。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转换身份,感受氛围,激发热情,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陈出新


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校园学徒制”是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对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它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在职业生涯多样化发展方面的需求,体现了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培育职业技能模式的改革、管理机制的创新和评价机制的创新。


培养模式创新。以“校企一体和双元合一”为特征的“校园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校企双方打破壁垒,整合各个企业的运营项目,建立生产实践项目库,为学生产学一体实践提供了多样化的岗位,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多样化发展。学生在选择岗位实践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选择权,促进了自主、个性化发展,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


运行机制创新。学校创建了体现包容并蓄、岗位职能和业绩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体系。“校园学徒制”通过顶层设计,一是建立保障校企双方权益的管理机制,尊重企业在业绩、项目管理上的诉求,为吸引企业入校创建有利环境;二是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明确师徒在项目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师徒效益挂钩机制;三是以绩代考,建立新型学分替换机制和晋级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体系创新。学校改革课程体系,纳入企业岗位实践课程,建立企业岗位标准体系,建立项目实践资源库。建立适应“校园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开发了17个电子商务岗位标准,建立了20多项电子商务运营实践项目库。


在“校园学徒制”下,校企共育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调查显示,学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升,对工作的热情和期待值不断增长。通过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牵头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在校生规模和实训室工位增幅明显。4位教师成为省级教科院中心组成员,教师获国家级别奖达9项。学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项目运营团队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为周边农产品上线推广运营提供服务,受到了广泛赞誉。学校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形成《电子商务岗位工作标准》并公开出版。组织重庆市多所中职学校开发《网店运营》等7本教材,被市内外多所学校选用,4本教材报送参评“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


学校的改革创新实践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自推广“校园学徒制”以来,学校已接待了来自广东、陕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地40多所学校的领导和教育系统领导前来交流考察。学校牵头成立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成为理事长、秘书长单位。基于电子商务专业“校园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报告在电子商务专委会上宣讲,受到业界好评。


“校园学徒制”改革体现了九龙坡职教人对职业教育规律和使命的深刻认识,也彰显了一份责任与担当。以此为突破口,九龙坡职教人正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上且行且思,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与希望……


(雷静萍 骆永华 陈良华)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29日第11版


作者:雷静萍 骆永华 陈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