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时代写的是谁的故事,创业时代讲的是微信的故事吗

在当前汽车圈,宁德时代是一个热词,相关新闻也是重磅新闻。首先,6月28日,宁德时报宣布与特斯拉签署协议,从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随后,截至7月1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突破500元,市值突破1.23万亿元,超越五粮液和比亚迪。创始人曾毓群的净资产升至553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马云,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随后,7月7日,根据企业搜索信息,厦门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金堂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是宁德时代在厦门和成都的最新布局。

一方面,我们与特斯拉联手,股价逐渐飙升;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为业务扩张做准备。宁德时代真的很独特。众所周知,在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时代迈进的过程中,电池是不可替代的一环。此时,宁德时代与销量领跑者特斯拉联手,一度被认为是第一。但是,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宁德时代能否长久流行,其他电池厂商是否有一定的话语权,未来的电池圈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宁德时代和汽车

事实上,当时赚得盆满钵满的宁德时代,并不是第一个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企业。日本是第一个在这个市场上发力的国家。1998年,日本锂电池产能达到每年4亿只,占全球份额90%以上,垄断了手机和笔记本市场。然而,日本在是否将电池应用于汽车上犹豫不决,日本汽车公司似乎对氢能更感兴趣。

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宁德时代和电池的起源来自母公司,2011年首次注册,母公司是ATL。2012年底,ATL部分管理层和国资成立了CATL。

2012年,

927" mention-index="0">华晨宝马与CATL就华晨宝马规划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及旗下的高压电池项目携手展开合作,CATL进入电力电池领域。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曾表示,华晨宝马很自豪能够在最初帮助宁德时代成为当今汽车高压动力电池首屈一指的供应商。“最早宝马发现ATL是苹果手机电池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说明其单体电芯很稳定,我们找ATL合作,但ATL不做动力电池,所以曾毓群、黄世霖等众多创业股东就出来创建了CATL。”


宁德时代和汽车的故事就此开始了,而且是个美好的故事。按照装机量来算,宁德时代今年单月装机量均稳居第一位。今年1-5月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27.6GWh,同比增长了273%,市场占有率超三成,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三上升至第一名。




当然,宁德时代能取得此时的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宁德时代对外投资的企业超过30家,分布在储能系统、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2020年以来,自动驾驶、车电分离成为宁德时代的全新投资方向。


宁德时代近几年与上市企业合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与整车上市企业合资成立的动力电池公司,比如与吉利合资成立时代吉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比如与天华超净合资成立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建立储能系统,比如与科士达合资成立的宁德时代科士达科技有限公司。


可以说,宁德时代的布局已经覆盖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产业链,不仅有电池制造上游的锂矿资源,还有下游的补能装置,以及与新能源汽车制造有关的芯片业务,此外还涉及光伏、动力电池材料回收、电池再利用等。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宁德时代愿意,它的供货量就能影响整个电动车市的销量。以目前的市场占比来看,电池在智能汽车领域拥有相当分量的话语权。


强有力的对手


但是,市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对手也不会望着巨大的蛋糕按兵不动。从2020年的市场份额来看,占据前三强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26%),韩国的LG化学(22.7%),以及日本的松下(20.2%)。剩下的七席,由中国的比亚迪中航锂电、远景AESC、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韩国的三星SDI和SKI把控。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预计,全球电池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460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3520亿美元左右。在全球低碳绿色的大环境及汽车电气化的大趋势下,电池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坐在第二把交椅的韩国自然不甘落后,做出了一些列的调整。并且,是来自国家层面的助力。7月9日,韩国计划在2030年前向其电动汽车电池产业投资40.6万亿韩元,以确保其成为该行业的全球主要力量。据报道,该国电池制造商LG Energy Solution、SK Innovation以及三星SDI将成为该计划的关键参与者,推动有关电池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资。




目前,韩国企业正在海外扩张和增加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三星SDI可能在美国建电池工厂,以支持汽车业转向电气化。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始终在评估在美国扩张计划,但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三星SDI在韩国、中国和匈牙利设有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为宝马、福特沃尔沃和大众等客户供货。




与此同时,三星SDI在韩国的竞争对手LG Energy Solution和SK Innovation也分别宣布了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计划。其实,早在2020年,LG Chem就打入了特斯拉供应链, 得到了来自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和Model Y的大订单。其他重要客户还包括现代、起亚通用、福特、克赖斯勒、大众、奥迪、戴姆勒雷诺、捷豹等。


核心技术


有人说,中国之所以能压韩国一头,很大原因在于本国市场足够大,以及宁德时代拿下了特斯拉这种巨头的部分订单。但若不计中国市场和特斯拉,三家韩国电池企业在去年的全球市占超过70%。


当然,赢得车企订单至关重要。但如何才能赢得车企订单呢?关键还是在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续航里程,另一个是安全。




为了提升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各种“黑科技”逐一登场。在续航里程方面,特斯拉率先使用三元锂电池,利用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宁德时代将要在2025年推出CTC技术应用,届时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以提升至250+Wh/kg,车辆续航里程也有望突破1000km。除此之外,还在布局无稀有金属电池,这种电池不仅无钴,连正极中的镍元素也可替换掉。丰田和京都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的新型氟离子电池,单位重量的能量大约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7倍,可以让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行驶1000公里。


在安全性能方面,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我们将来的电池会非常安全,可以生产‘不燃烧的电池’。而且大家都在研发固态电池,等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并大规模推广后,火灾基本就不会再发生了。”比如,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这种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通过行业内最严苛的针刺试验,把电动车安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写在最后:如果把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化学的份额扣掉,全市场只剩下1/3的机会让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们厮杀抢夺。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过硬的技术做支撑,未来二线的电池厂商成为一匹黑马,也是指日可待的。希望已有的不浮躁,未来的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