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谈创业的成功,恐怕只有来过的人才能表达其深刻的含义:“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
目前,“中国制造”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智造中国”、“质造中国”的人文文化和商业文明输出上。大学生创业者作为输出的生力军,在创业项目中必然会强调“智能”和“质量”。
日前,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营在昆明大云蒂奇K Stack迎来大学生创客项目质量“探究”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来自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以下简称投资联盟)的创投界和企业界的企业家们,为大学生们打造了一个脉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药方: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智慧中国制造”“品质中国制造”。
创业导师如何成真诸葛
如今,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对双创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设双创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组织双创培训,开发前沿教学模式等。但是,这种“双改”应该得到教职员工的支持,最终体现在教学实践中。
要有野心。想当附庸的大学生更像是向往高手对决的武术高手,梦想得到高手碰撞的机会和专业精准的点评。
“真的希望这次训练营能多举办几次,多和资深专家面对面交流。”复杂装备虚拟仿真在线交互平台项目指导老师、云南开放大学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洋难掩喜悦。
团队项目的理念起源于工业4.0时代的到来,很多设备价格昂贵且复杂,尤其是学校体能训练环境的建设跟不上设备的更新速度。然后,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体感设备的出现,为虚拟仿真在线平台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既然前景这么广阔,你的项目如何才能做大,走得更远?”中国投资联合会副秘书长戴海涛抛出了“唤醒梦想家”的问题。赵洋说,当团队只停留在与厂家对接的狭窄格局时,训练营指导员为项目指出了新的道路——,联系铁路部门,做一些轨道车维修保养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训练营中的创业导师将更多站在国计民生的角度,不仅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合理建议,更引导项目团队将长远规划与国家发展进行对比。
投资联盟秘书长、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德福作为训练营专家,在点评项目的过程中,对于“明道、借势、实践、优技、凝聚人心”这样的双创教育来说,是成功的关键。渗透其中,引导大学生“跳出学校思考创业”。
纵观目前高校双创导师队伍,由于水平参差不齐,积极性过高,缺乏专业性,难以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可以说,如果Maker项目要在双创的风口浪尖上前行,如果没有资深创业者的引导,它是短命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春风变换雨势,巧妙滋润万物。大学生创客导师的重要任务不仅在于启发学生的创新观,更在于引导项目落地并取得长足进步。因此,高校创业导师的培养也是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老师也要做好当学生的准备,创业导师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培养缺乏创业经验或经验的教师,可以设计适合高校特点的创业质量评价体系和创业能力生成模型
“云南是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以前主要是介绍。现在,它要服务东南亚和南亚,带动周边小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你的项目也必须走出去。”“如果项目定位为南亚东南亚小语种跨境人才的社会经济平台,将是你项目的制高点。”.
“听你的话胜过读十年书
”“我们的项目名称即刻由‘中泰人才服务圈’改为‘南亚东南亚人才服务圈’。”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杨晶媛宣告团队这一重要决定时,也标志着该项目的未来值得憧憬与期待。在截稿前得知,该项目现已联合泰国星暹日报、老挝资讯网等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本土资源进行品牌传播。此种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资源整合路径,以宏观意识上的“智高点”占领人才服务行业制高点,无疑可以被其他初创项目借鉴。
训练营现场,“霸道总裁”张强的现身说法让诸多项目团队坚定了合作的信心:“投资者会综合考察团队人员的素质,而一个好的团队除了坚定的目标和理念外,清晰的商业模式是进行有效实践的前提。”
从一系列创业数据可以观察到,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项目数量虽呈现井喷式新态,却依旧陷于存活率太低,死亡率太高的困境。大学生创客大多认为这一切皆因“资本寒冬”侵袭所致。然而,投资机构并不认同“资本寒冬”一说,投资人就如“老猎人”,一直在等待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
那么,初创项目何以能让投资人眼前一亮,为抢占行业制高点铺好路?
“商业计划书是项目团队的‘第一张脸’,投资人只有看过商业计划书之后,才会决定是否有必要与创业团队见面。”投盟副秘书长蒋楠说,“计划书撰写过程是团队内部紧密协作、明确和统一业务思路的过程,是创业团队的必修课。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接受计划书写作训练比例却仍不足5%,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在双创教育中引起重视,要教会大学生创客如何‘梳妆打扮’”。蒋楠以16字道出计划书写作关键:逻辑清晰、文字精炼、观点鲜明、视觉美观。
对接需求以“质”取胜
“政府封停了矿业,当地经济便随之急转而下。眼下,村里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经济转型。”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学生高孟然久久不能释怀的是在社会实践时,与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三界村村长的那一次长谈。
如何能解村长之忧,实现当地经济复苏?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高孟然的脑海中。
面对着淳朴的乡民,面对着好山好水好风景,高孟然突然想到“这样一个交通闭塞,未被开发的地方,食品一定都是纯天然的,而这不就是世界人民最想要的绿色食品吗?”
于是,高孟然将“做一款大众吃得放心的食品”的想法告诉村长,得到村长的鼎力支持。
经过与村长的多番探讨和实地考察,高孟然最终锁定“蛮记蜂蜜”这一产品。
该项目产品是由当地人用特有的技艺进行诱蜂采蜜,保证了产品的纯天然性,让“质”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既立足当地自然优势,倚靠当地居民所熟悉的技艺进行产品创造,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又符合国家所倡导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真正使“中国质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坚定不移。
“随着全球进入绿色经济时代,我国亦正逢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壮大绿色产业必将大有可为。”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在学校发起减轻农业污染、提高植物保护效率的绿色环保的科研倡导。
云南农大的绿色环保项目“植保卫士”就是针对现有农户病虫害诊断防治方法简单粗放、错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集合诊、防及物资配送一体化的新型农业植保体系。
利好政策为双创主体释放了更大的空间,双创不再是少数人的际遇,而是多数人的机会。梦想和激情,挑战与机遇是这个年代的关键词。大学生创客不投机取巧、不浮于表面钻营,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产品,才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及“中国质造”转型的永久保障。(本报记者 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