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 高质量交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绷紧弦加把劲系列述评之二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脱贫攻坚之年,如何高质量提交论文?
“产业落地生根,今年全村脱贫稳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信心满满。路通村口,村民搬进新房,阳光照进大山深处的一家寨子,青土豆、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到万亩。村民季浩也感叹:“有钱树长在山上,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
“摘下帽子,就不能让村民返贫。”江西省新丰县嘉定镇山塘村脱贫,帮扶干部邓子东却没有退出。前段时间,他更忙了:联系经销商,协调车辆,寻找滞销蔬菜的方法。“市场打通了,钱袋稳定了。”这有助于根除。"
“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齐心协力,攻克最后一座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答卷。
一定要如期脱贫,看数量看质量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大河村,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扶贫车间”又热闹起来。早上7点刚过,村民唐来到车间,量了体温,登记了员工的“2.1”考勤单,然后坐在工作站上。机器嗡嗡响,唐又快又快。“如果你有工作,你的生活会很实际。”
“疫情对摆脱贫困有影响,但不会改变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脱贫目标不可动摇,标准不变,必须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福说。
什么是高质量扶贫?
——施展非凡的力量,采取非凡的行动,无一能少。
“虽然剩下的贫困人口总数不多,但他们都是贫困中的贫困者,都被困在贫困之中。他们必须做出非凡的努力,采取非凡的行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攻克最后一座堡垒,密集出台一项政策:挂牌督办52个县、1113个未摘帽贫困村;继续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财政支持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各地都在全力解决关键问题。在贵州,监管对象挂“蓝、黄、红”牌,把责任压实到全过程;在新疆,地(州)、县(市)干部各分包一个村,地、县产业部门干部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分包到户,实现剩余贫困户4.21万户全覆盖。
——克服疫情影响,避免因疫情返贫。
“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及时拍摄,几十吨冬瓜没有烂在地里。”看着最后一辆运瓜车远去,海南省儋州市新丰村的贫困户付高平松了一口气。
收入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指标。疫情影响了农民工和农产品销售,也给贫困户收入带来了不确定性。抗疫、稳收入,从六盘山到乌蒙山,从秦巴山到武陵山,各地都要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复工,让农民工出来;保障农资供应打通“最后一公里”;产销对接,让地摊里的运费出来;以prac为例
“‘两保三保’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是脱贫攻坚的底线要求,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质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王三桂介绍,截至去年底,贫困人口“两保三保”基本实现,长期存在的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
nt-size:15px;">今年6月底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改造的危房要全部竣工,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要全部解决……咬定高质量脱贫目标,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精准施策拔穷根,提升脱贫成果含金量
拿到1.4万元工资,群培次仁高兴得合不拢嘴。
群培次仁的家原本在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查务乡明玛村,海拔4800多米的深山里,出村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3年前,他和村里人一起搬进县城的安置小区,在产业园里学到校服缝纫手艺,过上新生活,他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群培次仁生活的改变,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答卷,既要迎难而上、攻城拔寨,更需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精准方法。
——产业扶贫,一户一策拔穷根。
“现在村里没闲人,都比着干哩!”这两天,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的菇农马秀英,正忙着清理大棚,将菌棒摆放整齐。“再有一个来月,又该采收了,蘑菇一茬茬长,生活也一天天好!”去年两个大棚收入6万多元,甩掉贫困帽,马秀英往前奔的劲头更足了。
在阜平,食用菌已成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直接带动贫困户6620户,户均年增收1.7万元。
产业选对头,脱贫有奔头。在青海,扶贫合作社的有机牛羊肉成功进入高端餐饮市场;在贵州,校企合作向贫困养殖户无偿提供鸡苗和技术,再回收商品鸡;在海南,茶叶、忧遁草、树仔菜、百香果“新四样”助力贫困户摘帽……目前,全国92%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超过2/3的贫困户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高质量脱贫,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今年将给52个未摘帽县“开小灶”,给予产销对接、解决技术难题等产业扶持特惠政策。
——就业帮扶,让更多农民稳“饭碗”。
春节前返乡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花坪村贫困户余冉朵,就一直盼着早点回珠海复工。
“多亏‘背包工作队’帮我们打电话找信息、定包车。”2月19日,坐上返岗包车的余冉朵,心里终于踏实了。“端上了稳稳的‘饭碗’,今年脱贫,没问题!”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为贫困户找饭碗、造饭碗,各地各部门出实招:开通扶贫返岗免费高铁专列,对输出和吸纳贫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补助;让“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扩大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人社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介绍,“我们将继续采取倾斜政策,通过组织定向投放岗位,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等措施,创造有利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良好环境,让贫困劳动力如期脱贫。”
——兜牢底线,织牢社会保障网。
在我国剩余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比例达到45.7%。对这些特殊贫困群体,要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我们将以更加精细的工作,巩固好脱贫成果。”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田艳说,印江县于去年脱贫出列,但仍有6867名兜底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需要重点扶持,下一步要织好政策保障、社会扶助、保险救助“三张网”,确保精准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到去年底,全国共有18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或者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共有304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了临时救助。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表示,“今年将重点加强对未脱贫的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人口的监测预警,及时把符合条件的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完善机制促攻坚,确保脱贫经得起检验
脱贫成色怎么样,质量高不高,关键看机制。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严把退出关,拉起“高压线”。
安徽省南陵县滨玉村最后两户贫困户去年底脱贫了,村党委第一书记马小明说,贫困户销号有严格的程序,本人申请,驻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入户调查,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后公示,上报镇政府审核公示,最后由县政府审定后公告。“脱贫销号不是数字脱贫,要层层把关,经得起群众检验。”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不能松懈。“确保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继续落实严格的考核机制,严把退出关,在最后关头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李国祥认为。
“我们每年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巡查,对贫困县退出进行抽查。”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介绍,今年下半年国家还将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目的就是确保脱贫的质量不折不扣。
——防止返贫,建起“隔离墙”。
河北省内丘县石家庄村脱贫户石双菊,去年被查出患大病,新农合报销后,个人仍需支付3万多元。县防贫管理服务中心接到县医保局的预警信息,委托第三方保险公司核实,给石双菊发放了1.2万元防贫保险金。“要不是政策好,我这贫困帽恐怕又得戴上了。”石双菊说。
防止返贫是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在全国已经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仍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还有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要加大力度消除剩下的‘存量’贫困,还要建立机制、搞好监测,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帮扶,防止出现‘增量’贫困。”
在山西省中阳县,大数据平台共享,精准监测贫困户返贫或新增贫困户情况;在四川省北川县,设立重点农户预警监测台账,对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实行动态管理,建起防止返贫隔离墙,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成果。
——稳定政策,走好过渡期。
通过产业带动和务工引导,贵州兴仁市城北街道的百余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可扶贫站负责人冉得兵仍不敢懈怠,“在短时间内,脱贫群众的发展底子仍然薄弱,扶上了马还需要再送一程。”为了解决大伙资金短缺问题,街道在每个村都设立了致富滚动资金。每户2万元,用于发展产业或购买生产工具。使用1年后无息收回,再转给其他人进行循环帮扶。
“脱贫摘帽并非一劳永逸,一旦政策脱节,很有可能导致返贫。”叶兴庆说,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
扶上马、送一程,扶贫政策持续发力。湖南省双峰县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但金融扶贫政策没有变,符合创业条件的农户,小额贴息贷款额度最高可提到15万元;湖北省丹江口市去年4月摘帽,驻村干部依然每周“五天四夜”在岗工作。截至5月底,全国的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部到位,挂牌督战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相信,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磅礴之力,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定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
朱 隽 刘诗瑶 郁静娴 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