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就业创业报告》)在东北师范大学发布。就业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中选择从事制造业工作的人数最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月薪分别为5918元和4735元。创业相关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创业热情较高,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创业率高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室主任李健介绍,报告由《分报告一: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报告》和《分报告二:中国大学生创业发展报告》组成。
其中,《分报告一: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来源为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首先,高校发布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针对的是我国普通本科院校2018届毕业生。课题组根据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西北8个地区高校等比例抽样,最终确定232所本科高校作为分析样本,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28.40%。二是对全国本科院校2018届毕业生进行《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2018年3-9月,课题组通过网络调研平台共收集有效问卷79855份。
《分报告二:中国大学生创业发展报告》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学历、专业、年级的全国本科院校大学生。数据来源为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查和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材料。2018年9月至11月,课题组通过在线研究平台共收集有效问卷3165份。
《就业创业报告》的就业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排名前三的是制造业(14.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77%)和建筑业(10.21%)。2018届毕业生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民营企业(65.67%)、国有企业(11.26%)和事业单位(8.55%)。2018届毕业生就业关注度前五位分别是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工作地点、性格兴趣。在就业的重要因素方面,2018届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是专业,其次是学习成绩、学校、实习经历和学生的工作经历。此外,2018届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相关度为75.47%。
《就业创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更高。从学历分析,本科毕业生创业率高于研究生和专科毕业生;从学校类型分析,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创业率高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从学校区域分析,创业率排名前三的区域依次是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从创业者所在的行业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文化体育娱乐”“教育”“批发零售”。其中,63.71%的高校企业家在校学习成绩排名前30%,82.64%的高校企业家有学生工作经历,92.36%的高校企业家有社会实践经历。
据了解,《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负责人是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杨晓慧。自2013年立项以来,课题组迅速组织力量,根据申请时制定的各项计划,搭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考察、数据验证分析等大规模、多批次研究活动,每年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并向社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