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青岛海泰克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今年全市第八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已达67家,新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了解,6月25日,每日优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6月30日,百洋医药在深交所上市。7月2日,海泰科在深交所上市;7月6日,德才装饰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青岛将在10天内实现4家企业上市,涵盖医药、制造、装饰、电商等行业,走出了上市的“加速度”。
今年以来,青岛企业上市呈现加速发展的新趋势。除上述四家公司上市外,1月11日,正和实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实现开门红。2月25日和26日,关中生态和海泰广信分别在深交所创业板和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迎来“双响炮”。3月5日,德固特节能设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5月26日,海成邦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上市储备更为可观。截至目前,全市尚有2家拟上市企业,23家企业在证监会指导下,9家企业在证监会和交易所审核,4家企业已向境外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500家拟上市企业形成了充足的拟上市企业梯级储备。今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
上市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上市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领域转型升级。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占新增上市公司近90%。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一半以上,对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青岛通过不断优化政策、创新措施、加强培育,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企业上市进入新阶段。
“专注训练”。近年来,“资本市场培育万名企业家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依托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利用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引入、股改、辅导、上市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得到企业广泛认可,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能力显著提升。
“极好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结合企业上市需求,根据企业上市阶段实行提前奖补,将奖励政策的时间前移至券商出具全额调整报告的阶段,有效降低企业上市前成本,持续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今年市财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将市级上市扶持政策从3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各区市也加大了上市激励力度。部分区市已经将补贴提高到1500万元,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将进一步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增加上市热情。
“解决难题”。充分发挥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合力,协调各区、市、各部门解决历史沿革确认、发放守法证明、土地、规划、消防等问题。同时,积极加强与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沟通交流,为企业上市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它我
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坚持平台思维,建立推动企业上市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充分发挥上交所、深交所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平台作用,积极推进上市企业“双倍增”计划实施,持续深入开展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活动,大力培育上市企业优质资源,建立重点上市企业储备。继续加强与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增加上市和待决企业数量。
营造企业上市的良好生态。坚持生态思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发展战略,推动更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发展动力。协同各区(市)、各部门培育企业上市土壤,培育一批符合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要求的行业细分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培育企业上市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经纪人、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营造促进上市的良好生态。(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小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