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个人经营贷款利率 经营贷款利率计算器

记者|李彪

2020年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公布,中国P2P网贷机构全面清零,互联网金融进入全面降风险期。蚂蚁集团“史上最大IPO”被封杀,频频接受采访。《监管之夜》的风暴中心直指蚂蚁主要从事的网络小贷业务的花与借。今年4月,另一家金融科技巨头京东数科主动叫停在科创板上市申请。

巨头冷淡时,监管全面收紧,使得现金贷款成为互金领域的“敏感词”。但这似乎并不妨碍科技公司采取“加场景中介”、拆零件、撮合现金贷款交易的模式。

其中最贴近用户的属于海淘电商为代表的消费应用场景。电商购物平台在分期卡、购物款等业务的重重包裹下,正逐渐成为消费者“最熟悉的陌生人”。

界面记者通过搜索引擎、贴吧论坛、微博、微信平台上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收集,发现专注于分期电商的海淘平台“潇湘优品”在业务运营、定位、业务资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和偏移。

未注册也要通讯录权限

最新统计,新浪“黑猫投诉”消费服务平台上关于大象优品的投诉有4327起,涉及高利率、砍头利息和担保费、暴力催收、诱导贷款等。共有2,143宗投诉显示“已完成”。最新投诉,日期为2021年4月3日,状态为“已回复”。

也有用户在微博上反映,黑猫投诉中关于大象优品的投诉总是呈现“未审批”状态。

来自福建的康女士告诉记者,一旦小象优品的分期贷款逾期,催收的电话就“天天打,但从未断过”。联系借款人时,通讯录会爆炸。几乎每天,她都会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打电话发短信,假装是家人,给公司打电话。频率密集到她“快崩溃”了,她的话里也包含了很多侮辱性和辱骂性的信息。河北的另一位消费者薛先生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网上投诉反映,短信电话轰炸不仅发生在催收还款中,还被用于早期用户推广。来自湖北的肖女士表示,自己下载注册APP后并没有购买任何东西,卸载软件后突然开始接到骚扰电话,几乎一天一次,同样的录制内容为——,“你在小象优品上有XXX额度邀请你使用”。她试图通过再次下载的方式注销用户,但发现根本无法注销,只好打开手机上的骚扰拦截功能,屏蔽相关信息。

在app store下载app后,界面记者发现,一进入APP页面,就不得不在不注册的情况下授予通讯录权限。在采访中,上述三位消费者表示,他们当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根据消费者展示的交易截图,“担保”费无论任何贷款业务都必须同期缴纳,与本金相同,收款人备注为“(特殊)大象上级(自营)”。两名消费者表示,即使没有逾期,担保费也不会退还。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大量关于这项额外收费的投诉。

不过,大象溢价在界面上告诉记者,2019年之前,个人信用值较低的客户通过大象溢价平台使用金融产品时,大象溢价平台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客户还款后,相关信用担保费会返还给用户,不收取担保费。潇湘溢价平台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收取的利率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不存在所谓变相收取利息的情况。

在贷款审查过程中,两名消费者告诉记者,申请后,潇湘优品工作人员仅通过电话和微信索要身份证、工作证照片(薛先生只需

可提现。


对于贷款利率,以康女士在小象钱包的一笔本金为26000元的借款为例。未逾期前,按月还款,共6期,每期应还5113.33元。按照月利率乘以12计算年利率,结果为35.999%(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合法年息上限为36%)。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3月31日发布)最新给出的贷款年化利率的计算公式,即使不算担保费,年化利率也已超过70%。


此外,康女士告诉记者,催收人员在电话中建议她尽快还上欠款,“因为逾期后利息每天都在上涨”。



多变的平台定位

据官网介绍,小象优品是一家海淘购物平台,经营母婴用品、轻奢品、小家电等产品。百度百科词条最终也是落在“电商平台”上。


值得注意的是,分期付款服务是小象优品主打的购物方式,官网首页即有对旗下“小象钱包”、“颜值卡借款”、“小象还卡”的业务介绍,宣传语中均在强调“放款快”、“免审核”、“免息灵活分期”、“低息代还”等字眼。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曾在微博及其他网络平台上,投放过相当数量的宣传视频,其中均有提及小象优品的借钱功能。无需征信、最快5分钟到账、3分钟可提现、最高额度31000元等贷款相关信息更是广告强调的重点。


消费者康女士透露,自己当时因家中遭遇变故急需用钱,正是看到此类视频,才去下载小象优品APP的。


同时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此类借款视频在网络上的留存记录,集中在2019年的4至5月期间,而官方微博今年最新的动态栏里都是与购物促销相关的信息。


就在同年6月,“小象优品APP官方订阅号”发表的《关于“消金时代”文章诋毁小象优品的声明》一文中,介绍“小象优品平台自身并不提供任何贷款”,“平台提供的分期金融产品均系与小象优品合作的有资质金融机构或平台提供”。


公司称,媒体报道原文中“小象优品发放贷款”、“在小象优品借款”都有暗示之嫌,与事实严重不符。


2019年8月20日,官方订阅号在当天的推送中,介绍小象优品获得“2019金融科技创新奖”时,称其是新型消费金融平台。



合作方遭遇责令整改

监管层面上,对互联网科技公司从事金融业务并非“一刀切”,后者存在的多是审核资质与持牌问题。


此前蓝鲸财经报道,小象优品此前与云南信托合作,云南信托为放款方。根据消费者康女士提供的2019年9月、12月的两笔交易记录显示,付款方均为“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据相关报道介绍,2020年4月期间,因涉嫌外包风控业务、利率过高“一浮到顶”与无放贷资质第三方不当业务合作,云南信托被银保监会云南监管局责令整改。


消费者唐先生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了2019年5月的交易记录。付款方一栏为“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云南信托被监管责令整改后,薛先生告诉记者,自己2020年12月的购物金交易账单里,付款方一栏又变成了“度小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可知,小象优品平台应有多方资金来源。


此外,两位消费者都有反映,在分期还款时,每一期的收款方也是“反复横跳”,最高频率的主要有新浪支付、爱吉(上海)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交易备注为“代收业务”。


对此,小象优品回复界面新闻记者称,任何一个平台的支付通道,为确保系统稳定与业务顺利完成,“通常会与一家以上的支付通道进行合作”。


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支付与放款不同,多家第三方支付通道的加入客观上掩盖了放款来源,像之前那种能直接回溯到“云南信托”的交易路径就再难被找到了。


放收款两端频频易手,环环加中介的背后,更为关键的是现金贷所涉及的“小贷牌照”法律效力的边界问题。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小象优品所属母公司“北京源石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重庆市黔江区沣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又称“沣和小贷”),后者持有获批的小贷牌照。


而另一家与小象优品关联紧密的则是新浪。此前报道显示,小象优品关联方参与了新浪旗下的多款产品。


源石科技的子公司博远金融服务(海南)有限公司直接关联新浪分期官网,参股的重庆市黔江区沣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又称称“沣和小贷”)也被指是新浪分期产品运营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源石科技关联的这两家公司的法人均为“何进”,同时他还是小象优品所属主体“无锡源石科技有限公司”法人。


由此可见,小象优品此前声明中所宣称的“与有资质金融机构或平台合作”主要集中在放款和收款的主体上。而作为消费金融四大信托之一的云南信托,其与平台的合作关系尚因具体流程而面临整改,这种合作模式并非能够完全转移现金贷的业务资质问题。


事实上,小象平台的业务模式在互金领域并非没有先例。2017年赴美上市的趣店(NYSE:QD)采取的就是这种撮合模式——通过分期商城或其他开放平台连接持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流量场景——以此完成“信贷+消费”的交易。


这种撮合模式在加场景、加中介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风险升级。正如小象优品在不同场合强调自己只“助贷”而不“放贷”一样,趣店在招股书中将自身定位为“在线信贷产品的提供商” (provider of online credit products),把“被监管视为贷款人或金融服务提供者”专列为公司上市的重大风险因素之一。


趣店创始人罗敏曾在采访中提到,公司的坏账一律不打电话催收,“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更是一语惊人,被记者反问“你们是雷锋吗?”,成为了一时有名的“雷人语录”。


但无论是趣店还是小象优品,平台从来不是能够完全脱离监管责任的“中介”,更不可能是“雷锋”。对于花样繁多的连环套路,消费者仍需小心甄别各种陷阱与危机,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