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素有中国“天下第一村”之称,却鲜有人知,这里有近10年的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历史。
如今台儿庄区有300多个自然村,每个村都有来料加工产业。在这里,来料加工支撑了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日常开支,也让很多贫困家庭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据统计,目前台儿庄区已有4377户1.3万人通过参与来料加工脱贫,人均年加工费收入6000多元。
台儿庄妇联副主席刘娟告诉《中国妇女报》和中国妇女网,从事材料加工的大多是女性,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半边天。
大胆逐梦,抓住机遇创新业
回想10年前,台儿庄区泥沟镇邵丽村的妇女黄春艳,怎么也想不到10年后自己能拥有一家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公司。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地进口材料加工业的兴起和她自己思考和做事的勇气。
2008年,为拓宽农民持续增收途径,解决以女性为主体的农村“半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台儿庄区积极投身浙江义乌等发达地区加工市场,通过开展创建特色加工专业村活动,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产业项目。台儿庄妇联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巾帼圆梦,奋发图强,成家立业”的口号,鼓励广大妇女姐妹敢于思考,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刘娟告诉记者,那些年,妇联组织女经纪人走访义乌及周边发达市场,她们在信息交流、订单、项目联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同时,妇联通过参加展销洽谈活动、举办商展、客商对接会等方式,与义乌市妇联及部分加工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巩固义乌货源市场的同时,组织人员赴青岛、威海、临沂、广州等地考察学习,既以进口材料拓宽了对外加工市场,又保证了加工订单的供应。
邵丽村当时还是省级贫困村。消息传来,台儿庄区正在大力发展来料加工,黄春艳“嗅到”了创业的机会,决定放手一搏。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她选择了仿珍珠包加工。“这种珍珠包加工成本高,是手工制作的。加工场地不限。适合集中加工,工人带回家。最重要的是,珍珠包的市场非常好,不卖。”黄春艳说,这种生活模式简直就是为农村“半闲置”劳动力,尤其是留守妇女量身定做的工作。
随后,黄春艳通过珍珠袋加工,挖出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看到有人赚钱,很多农村妇女加入了加工队。“不出门,不离开医院,看看孩子,做做饭,一天赚它几十块钱”。这是当年台儿庄区农村流传的一首顺口溜,讲的是来料加工给农村妇女带来的就业形势和轻松工作。
积极创新,产业转型觅出路
2010年,台儿庄农村地区来料加工产业遍地开花。随着工业的发展,原有的粗加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工行业必须转型,产品必须创新才有出路。
一群农村妇女,如黄春艳,正站在产业转型的最前沿。当时,黄春艳注册成立了一家工艺品厂,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她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了解相关市场信息后,她开始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设计自己的产品。更多
为增加来料加工附加值,台儿庄妇联还积极推动来料加工从样品到订单的转变,向企业化生产发展。区妇联还联合区人力和社会部门,为有相关需求的农村妇女建立了技能培训平台。
"农村创业女性普遍存在缺乏商标和品牌意识的问题."刘娟告诉记者,为此,台儿庄妇联成立工作组深入基层调研,引导女性创业带头人紧盯市场需求,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走自主品牌之路。目前已培育箱包、家居等12个自主品牌。
凝聚合力,乡村振兴做贡献
>“别看农村妇女做的来料加工都是小产品,带来的好处是真不少。”刘娟说。依靠来料加工,一大批农村妇女走上了致富道路,减小了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更多的劳动力得以解放出来,参与来料加工,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和持续增收。
来料加工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通过来料加工,可以打破传统城乡就业体制制约,为解决‘人向哪里去’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支撑。”刘娟告诉记者,“借助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布局调整的有利契机,我们把来料加工业融合进去统筹加以推进,使一批加工者发展成为经纪人、一批来料加工项目催生成微小企业群,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料加工与精准扶贫的结合。刘娟告诉记者,台儿庄区妇联坚持把“巾帼扶贫行动”作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重要一环,优先为农村贫困户以及城镇弱势群体,提供易操作、收益高、力所能及的加工项目,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同时,区妇联还在贫困村建立来料加工创业扶贫基地,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参与来料加工,带动260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台儿庄区已发展来料加工专业村139个、规模来料加工点726个,培养经纪人671名。在经纪人当中,98%以上为女性,她们带动5.5万人就业。“像黄春燕,就从创业者变成了经纪人,带领一批农村妇女找到了致富门路。”刘娟说。
“台儿庄区妇联将继续提升创新理念,完善服务,聚焦以‘互联网 ’为重点的‘她经济’领域,重点关注新业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创业女性参与到‘巾帼逐梦,实干兴家’品牌工作中来,凝聚起‘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强大合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巾帼力量。”刘娟说。
(记者 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