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丽水、高淳等地频频抛出“橄榄枝”,吸引高校落户城市。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卫生职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相继被吸引,纷纷离开主城,或整体搬迁,或新建校区。丽水、高淳相继建成石桥科教新城、高淳高职园区,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丽水高淳落户高校越来越多,高宁轻轨逐渐成为“高校班车”
从南京往南,南京至高光轻轨S9车流量几乎每天爆满。在翔宇路的南站台,大约一半拥挤的人是年轻人。停了两站,我们到达了石桥站,窗外的风景从一个农场工厂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学校园。灰色屋顶红棕色墙面的宫殿式建筑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溧水校区,棕色墙面白色屋顶的是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溧水校区,位于青山绿水之间。2017年和2019年有两所大学落户石桥,师生总数超过2万人。
车站的另一边是今年5月刚刚签约落户的南京艺术学院丽水校区和正在建设的江苏传媒大学。其中,南京艺术学院丽水校区占地约700亩,总投资约25-30亿元。建成后将与南京艺术学院鼓楼校区形成双校区格局。
走S9继续向南,穿过广阔的石臼湖,到达团结围站。看站名,就知道这是石臼湖圩区,原来全是蟹田。现在,高层建筑已经从地上拔地而起,十几栋高层建筑已经封顶。旁边,醒目的牌子写着: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
据了解,这个位于高淳区的高职教育产业园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吸引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洪山学院等4所院校入驻,两年内在校大学生将超过4万人。预计到2023年,将引进7-8所高职院校,宁高轻轨即将转型为“大学专线”。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一期结构封顶及学科验收
大学搬迁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跟着走了
“主城区有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原有的校园已经无法承受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草场门校区面积只有100多亩,新校区有近1300亩,同时,设施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软硬件标准大幅提升。比如,24幢学生宿舍全是三人间,床没有上下铺之分,还有独立写字台。所有房间一律朝南,有独卫独浴、阳台和空调等。此外,新校区还配备了剧场、室内篮球场等学生活动场所。从主城到郊区,高校不只扩大了办学规模,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办学“内涵”。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落户高淳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现已开设涉及机械、物联网、通信、会计等22个专业,该学院副院长孔德丽说,“高淳区有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学院专业与高淳主导产业吻合度高,可为高淳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农业镇街向科教新城转型
20年前,南京高校掀起第一轮走出主城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纷纷走进江宁、栖霞、浦口等地,形成了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浦口大学城,科教资源有力推动了当地发展,迅速成长为南京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如今,高校“走出主城”的步伐已和着整个城市前进发展的脉搏,在创新名城更广泛地伸展。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溧水校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
在石湫街道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门口,拖着行李箱准备离校的大二学生刘晓旭举起手机笑着说:“现在一网连通世界,不出校门天下知,出校门有地铁、商业街,不仅条件好,环境好,空气也很好。”石湫集镇和学校仅一路之隔,沿着马路步行约10分钟就来到石湫商业街。这里有一条影都商汇商业街,业态丰富,服装、餐饮、娱乐、影院、数码等业态一应俱全。“生活很方便,基本上想买的都能买到。”刘晓旭说。
大学生的到来,推动小镇商业快速发展。回乡创业的薛平在影都商汇商业街开了一家奶茶店,他说,在出现疫情前,大部分客源是附近大学生。小店刚开1年,投资的40多万元成本已全部收回。
在石湫新城,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科创大厦,以及影城新苑、湫湾居、碧桂园等安置小区和商品房小区鳞次栉比,现代化新城气息扑面而来。江苏未来影视文创园管委会副主任潘龙金介绍,目前影都商汇商业街有商铺约120家,今年又新建了碧桂园商业街,商户数将超700家。此外,街道还引进江苏广电石湫·荔枝广场,规划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不止商业,石湫街道立足服务高校和新城建设,在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完善。为方便大学生出行,石湫街道正在影视大道旁新修一条连通大学和商业中心的人行道。此外,溧水区计划新建胶轮轨道交通示范线,联通石湫新城与溧水城区和高铁站。
位于高淳的南京高职园同样备受期待。高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高职园定位为高淳未来的核心增长极,将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为核心,建设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城市片区,打造集“产、学、研、城”四位一体的活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