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去见客户,宣传公司的新产品!”7月16日下午,在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办公室,陈亮博士刚刚送走一批客户,来不及喘口气,匆匆赶回来接受记者采访。
陈亮,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石油化工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技术的领导者,陈亮一直致力于消费电子产品精密零件新材料成型和表面处理技术的开发。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多达25项技术的大规模生产,70项专利由个人授权,8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和公开阶段。
实现量产技术多达25个
2005年7月,陈亮获得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在比亚迪工作16年。“我们经常与世界顶级客户合作,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陈亮介绍,从行业研究、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开发方案制定、工艺方案验证、试制量产方案确定、工艺良率提升到最终量产方案制定,他和他的团队要认真研究每一个技术难点,并通过无数次试验和反复论证,才能获得实验数据,为科研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手机背板塑料插槽内置天线,采用金属塑料一体成型技术。”陈亮拿起一个金属手机壳,介绍了一下。这项技术是将两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手工精细操作制作三五件就可以了。一旦一天生产一两千件,就会出现接缝开裂等问题。“当时不知道加了多少个通宵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产品实现了量产。”
据了解,该金属塑料一体化成型技术已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0余项,并获得广东省专利金奖。自2012年初开始,已应用于全球首款谷歌笔记本Chrome book和HTC手机M7。它领先同行2年多成为独家供应商,迄今已收到超过200亿份订单。
作为公司骨干力量,陈亮积极参与工厂设置、设备验收调试、工艺工段设计,以及生产现场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质量人员的培训,最终完成了多项新技术科研成果从研发到试验再到量产的全过程产业化,实现了多达25项量产技术。自2006年第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无镍电镀技术以来,每一项技术都转化成功,从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到过亿元。陈亮和他的团队成为企业上百亿工厂的坚强后盾和创新先锋,不断为企业开发行业最新技术,为企业前进提供持续创新动力。
研发团队获得15个荣誉奖项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公司愿意尝试和犯错。如果什么都不做,成本很高。”据陈亮介绍,公司技术开发中心有600多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70多人。作为技术开发中心的总经理,在认真钻研技术的同时,不忘积极培养下属技术人才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使整个R&D团队保持了勃勃生机,实现了多个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由他领导的R&D团队已经获得授权,正在公开阶段,共有300多项专利。
darkmode-color: #A3A3A3;"> 2007年开始,该公司组织研发微弧氧化技术,刚开始该项目技术团队有七八人,由于直到2012年也没能实现量产,当初的技术团队核心人员只剩下1人。但陈梁及其团队并没有放弃,一直鼓励大家坚持做下去。“只要方向是对的,就要耐得住寂寞。”陈梁说,在团队的坚持不懈努力下,该项技术最终在2012年实现量产,比亚迪作为独家供货,微弧氧化工艺作为装饰膜层,全球首次应用于精密金属制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陈梁博士的技术团队中,既有化学、物理、光学等高学历人才,也有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技术工人。在技术研发时,他经常召集实操人员一起参会研究。“如果操作起来不太舒服,实操者可以提出很好的建议。”陈梁介绍,在微弧氧化技术开发过程中,公司让实操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一边实验一边做产品,很快就解决了存在的技术难题。
同时,陈梁多次应邀参加华为、VIVO、三星、苹果、微软、HTC、华硕、LG、索尼等世界著名IT品牌在美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各地总部举行的全球供应商技术交流大会,展示比亚迪创新技术开发情况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任职16年,陈梁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共获得15个荣誉奖项,培养3名博士获得高级职称,26名硕士获得中级职称。其个人也先后获评广东省及惠州市评标专家、惠州市“天鹅惠聚工程”领军人才、“大亚湾技术之星”等荣誉称号。
来源:惠州日报
采写:记者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