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时候,大地寒冷,刚开始又暖又冷。贺兰山下的宁敏镇,农民和电力维修工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检修灌溉设施和供电设备,为春耕灌溉做准备。“在宁夏,你可以用电抽走黄河水,你可以用水生活。”镇水管所泵站站长马说。
在遂宁镇一级泵站,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供电设备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苏醒摄)
宁敏镇位于宁夏银川市,这里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脱贫攻坚的故事。剧中,供电问题一度成为安置的最大障碍。搬迁之初,金滩村村民面临的问题是,如果60户不够,达不到目标,得不到电。经过几年的搬迁,村民们仍然需要蜡烛来照明。
“没有60户就不能通电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经历的生活比电视剧里的还要苦。”马说。1995年,马以年轻干部的身份来到村。20多年后,这位前年轻干部已经快50岁了。他见证了这个纯移民小镇发展的全过程。
“刚到宁敏的时候,村民们因为通电延迟,只能用植物油点灯,鼻子里全是黑油烟。电视剧里的蜡烛,村民没钱买。”马说:“作为一名移民干部,我们在剧中还去了供电所德福,甚至谎报移民人数,只是为了让村里早点通上电。”
终于,60户人家吃饱了,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但是全村共用一条串联的线路,电压不够,只能满足每户点亮一个灯泡。前一个使用更多的电力,而后一个灯泡是黑暗的。
2000年以来,宁敏镇对农村电网进行了4次升级改造,宁敏镇居民低压供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楼上楼下,光靠电话……”,这是西海固地区流行的民间口头禅,曾经寄托着人们对小康生活最直观的向往。如今,宁敏镇的人们生活在梦想之上,村民家中的冰箱、液晶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为“标配”。《山海情》剧里达叔抱怨的遥远“未来”真的来了。
2015年11月,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为遂宁镇玉海村架设电力线路(受访者摄)
不断完善的电力服务不仅点亮了移民的生活,也带动了宁敏镇的产业发展。
在宁明河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双孢蘑菇菇房内,18-24摄氏度的恒温保证了蘑菇的有效生长。“宁夏气温低,全年只有半年时间能满足双孢蘑菇的生长条件。如今,在稳定的电力服务和智能温控设施的支持下,我们实现了365天不停产。”公司总经理贺龙表示,2020年公司投入10多万元进行电网升级改造,进一步降低了用电成本。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镇供电所所长杨介绍,“十三五”以来,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累计投入近2.5亿元在镇建设农网线路,为村民开展小规模加工、种植、养殖提供可靠供电,实现大中型企业双回路可靠供电。
此外,国网银川供电公司还在宁敏镇投资建设了光伏扶贫专线,确保光伏技术示范产业园、农民屋顶光伏发电等项目并网,每年为宁敏镇增加光伏发电收入5000多万元,并将扶贫电费直接结算到农民“专户”,让移民真正从电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