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垃圾回收,垃圾再生能源有哪些

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梦北京报道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在境外倾倒、堆放、处置固体废物。”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明确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时间。虽然“洋垃圾”禁令将于2020年底实施的消息不再是新闻,但这一宣布是一个有力的对外宣示:中国再也不会充当“世界垃圾桶”了。

11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琦雯指出,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2020年底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指日可待。截至2020年11月15日,我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718万吨,同比减少41%。今年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年度审批已经完成,明年不再审批发放。

未来,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利用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出路。据行业分析,“十四五”期间,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和产能扩张,国内再生资源行业也将从“小散”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转变。

进口量三年间连续减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从西方国家进口固体废物,以弥补制造业初期的原材料短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之一。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00年至2011年的11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和废品贸易额从最多的7.4亿美元飙升至115.4亿美元。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以电子垃圾为例,进口国外废旧电子产品不仅可以收取垃圾处理费,还可以在去除元器件和重金属后重新组装后高价出售。然而,在这背后,生态环境也为人们的贪婪付出了代价。拆解区土壤受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农田里不能种庄稼,河流变得又黑又臭。严重的话,居民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洋垃圾”进口量连续三年减半。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分别为4227万吨、2263万吨和1348万吨,较改革前的2016年4655万吨分别下降9.2%、51.4%和71%。

然而,与此同时,仍有一些人为了利益而冒险。《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7月下旬,大连海关查获一批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为伪装成煅烧氧化镍的工业废渣,共计21.5吨。根据官方数据,仅今年前十个月,大连海关就退回了3700多吨“洋垃圾”。

邱琦雯表示,今后,生态环境部将积极配合海关总署,充分发挥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持续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行动,依法严惩进口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切实切断洋垃圾走私供需利益链条。

倒逼再生资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洋垃圾”进口的结束,以进口固体废物为主的公司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对于前者“小”

散乱”为主的固废处理行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报告指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缺少资金使得企业在技术、人才投入等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再生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性差、竞争力弱,企业利润微薄难以发展壮大。


而随着实施资源再回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未来这一形势或将有所改变。邱启文透露,禁止洋垃圾进口改革以来,相关部门正在规范国内固废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固废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理设施能力建设。为此,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1.2%;生态环境部在北京等20余个省份,开展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发改委发布指导意见,布局4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129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推进6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邱启文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国内回收体系、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加强固体废物集散地整治,依法严格查处固体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倒逼“散乱污”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再生资源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