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之翼创新大赛”长沙兴城监狱赛点试赛如期举行。
学生们正在解释创业项目。
红网时刻6月8日讯(记者杨桦通讯员张庆丰)6月8日,湖南兴城监狱与长沙市创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之翼创新大赛”。赛点的12名参赛选手均为今年在兴城监狱参加过SYB训练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最终《“郝”滋味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负荆山文化工作室》 《凤凰县新欣水产养殖基地》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中国之翼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大赛的高水平平台,全社会大量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向多个方向聚集。推动了一大批优质创业创新项目与资本的成功对接,成为持续的品牌工作,成为各地推动创业创新、培育新动能、新经济、新企业的重要抓手。
今年,大赛首次走进兴城监狱,面向即将出狱的特殊人群,扩大了大赛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兴城监狱是中国第一所特色监狱。成立16年来,坚持以保障监管安全为底线,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创业能力。绝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走出兴城监狱,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力更生的守法公民,为预防和减少再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在省人社厅就业服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星城监狱从2003年开始为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提供创业(SYB)培训,近十年累计培训近万人次。兴城监狱希望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激发刑满释放人员的创新创业激情,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新发展新成就。
由于整体文化水平低,与社会分离时间长,创业计划很难完成。为此,兴城监狱回归指导部门专门研究制定了从选拔到辅导提升的一整套方案。监狱的创业讲师和老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邀请长沙市创业指导中心的专家从创新、社会价值、市场、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参赛选手的节目进行指导和推广。
即便如此,星城赛点选手的整体水平也无法与其他社会赛点相比。省市人社部门和兴城监狱的领导、专家、警用讲师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他们认为,虽然即将刑满释放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方案不完善,但很多内容在刑满释放后可以逐步完善和提高;关键在于参与竞争,能够点燃他们的创业热情,促进他们顺利回归,成为守法公民,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建设法治中国、平安湖南的重要环节。
比赛中,湘西惠通选手赵服刑两年半。他决心把家乡独特的民族手工刺绣工艺发扬光大。他认为民族手工艺品充满无限美好;在德山监狱服刑7年的牟磊,计划成立一个合法的IP工作室,将自己多年的服刑经历整理成好的素材,拍成警示微电影,既有经济价值,也有社会价值。来自长沙市创业指导中心的5名评委从创意、技术创新、资金政策等方面对11名参赛选手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这次比赛能够越过高墙,进入星城,不仅是对我们监狱创业培训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星城的一种荣誉。这也是对特殊囚犯群体的关心、关心和支持。通过‘中国之翼’品牌大赛和高端平台,让服刑人员亲身接触到最前沿的创业信息和最权威的创业指导,对于帮助其进一步端正创业认知、激发创业热情、理清创业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助力法治中国和平安湖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兴城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杨策说。
竞争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兴城监狱将会同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搭建“精准创业(就业)支持平台”,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推动优秀选手走上更好更快的创新创业之路,让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刑满释放人员的“梦想工厂”和“大舞台”,成为社会资本投入的“项目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