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春丽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19年第9期
沿着扬州古运河的水道,你会有瞬间穿越的感觉:帆最窄,人潮拥挤,算盘噼里啪啦,盐商熙熙攘攘。
这不是小说,也不是演绎,而是一部2500年文化古都扬州的真实历史,也可以说是在续写今天扬州的光辉面貌。
在扬州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先后走访了扬州市、仪征市、高邮市、宝应县,从团委到团委,再到基层的唐灵乡、安义镇、射阳湖镇,采访了不少青年企业家或青年企业家,多位各级团委领导,并参加了2019年“助力科技”总决赛。梦想扬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3354去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中,江苏省首个人才主题公园——扬州人才公园正式开园。扬州已经达到了“先兴城”的目标。以人才园区开放为契机,扬州着力打造人才服务领先、人才市场发达、生活无忧、人才文化丰富的地方,不断打造“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统一理念。
新开放的公园——扬州人才公园
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洪洋,是共青团元老。她曾经在团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工作过,后来又去其他部门工作了八年。她跳出了共青团,回头看了看共青团,然后又回到了共青团。她获得了不同的视角和创造力。她口若悬河,把扬州的许多青年才俊数如珍宝,站在战略有利位置谈共青团中央的人才观:Xi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名城建设,其中人才将是核心要素之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驱动,争创扬州第四辉煌需要人才引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责无旁贷。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工作,围绕青年建好共青团,千城聚才,兼收并蓄用好人才,让青年人才在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扬州书写“一代强国”的壮丽篇章。
人才聚起来:
扬州市青年商会是个“聚宝盆”
青年商会研讨会
扬州青年商会的情况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在扬州葛园附近的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里,记者走访了扬州市青年商会,采访了秘书长田芳芳和副秘书长张正言。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是没有义务在这里工作。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透露了对青年商会的珍惜和它的价值。
青年商会有300多名会员。从今年开始,他们实行了两个月的副总裁轮换制。激励机制提升了大家的积极性,让青年商会充满了活力。同时,原为期3年的“扬州市青年企业家发展试点计划”被列入扬州市20项人才政策,成为常态化工作。
扬州青年商会隶属扬州市委。青年商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基督教青年会有近300家会员企业,已发展成为产值超过500亿元的经济集群。
同时,近年来,团委、市青年商会创新推出“扬州市青年企业家试点计划”,通过广泛发动、自注册、组织评估等程序,每年选拔培养约50名优秀青年企业家。打造管理提升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发展服务平台和个人成长平台
采访,记者接触了数位企业家,他们均以自己是青商会会员而自豪,以参加过“扬州市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而骄傲。在企业林立的江都区,记者采访了两位新生代企业家: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昊、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锦鹏。
32岁的吴昊曾经留学英国7年半,并在那里工作过,但最终他回到父亲的企业,用青年的锐气和学识,帮父亲的企业迭代升级,提速增效。2014年,吴昊先从销售员做起,卓有成效;接着做SAPERP项目部项目经理,给企业旧的薄弱的财务管理体系超强纠错,补齐短板,一举打通采购、生产、销售整个企业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任国际贸易部及市场部经理后,在韩国开了第一家分公司,又计划在欧洲设分公司,投资了天使基金和创业基金,用吴昊自己的话说:国内国外,都跟专业的团队合作,做专业的事。
陈锦鹏则靠慎言笃行,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宏运车业。1983年出生的潮汕人陈锦鹏,大学毕业后,先在北京工作了一年,2006年回到父亲所开的十几家工厂之一的空调厂工作,从车间装配工做起,因为工作出色,很快提升为副总经理,但提拔后第4天,就被派到濒临破产的宏运车业做总经理,这是2008年。陈锦鹏在对宏运车业细致观察反复揣摩后,找出了以往管理浪费的症结所在,从而带领员工当年就把产值翻了几倍,今年产值预计可达2.2亿元。
这两位80后,是实力证明“虎门无犬子”的代表,也都是锐不可当的帅才。他俩都是扬州青商会的成员,都参加过团市委举办的“领航计划”,属于民企新生代,成功接班的典型,用新思维和新模式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共青团集聚这些青年创二代,给予培育和平台。陈锦鹏说:“非常高兴团市委把很多青年人才凝聚在一起,便于我接触和接手一些跨行业的东西,因为目光若只盯着一个行业,就好像你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要学会多元化投资。”

·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战略签约
在宝应县,记者采访了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新生代企业家吴哲。吴哲曾经留美4年,2013年回国,进入父亲的企业工作。见到记者,吴哲说自己很自豪的一件事是今年6月14日,他代表公司到北京参加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并上台领取了中国公路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作为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能到全国层面上去角力竞技并获奖,当然可喜可贺。吴哲还详细述说道,自己是“领航计划”的第三期会员,本来他去报考第二期“领航计划”的,但由于他太紧张,第一次竟然没有通过。吴哲说,他刚回国时生活三点一线很枯燥,进入共青团人才平台后,工作和生活才开始立体和生动起来。
在仪征市,记者参观了扬州杰嘉工业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并采访了总经理樊红杰,他是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曾任第二期“领航班”班长,担任青商会副会长以来,把自身经历和资源都无私地分享给更年轻的一代。比如在樊红杰轮值会长期间,他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活动”:青商会一行先后参观了扬州杰嘉工业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及化工园区科技展厅、应急响应中心。参观期间,樊红杰介绍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工艺、处置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管理、环保作业、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模式等。让青商会成员了解了企业环保管理的技术问题和政策内容。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一起探讨了环保与生产的结合点,表示要以环保倒逼转型,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这给青商会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看得见闻得着的绿色普及展示会。
截至目前,扬州青商会会员中,共有14人入选“扬州英才培育计划”,22人先后被评为“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入选省双创博士,8人入选省“333工程”,3人荣膺省十佳(优秀)青年企业家、省双创之星,41人次入选市绿扬金凤领军人才、扬州英才培育计划、市十大经济新闻人物。扬州青商会,名副其实的青年人才的聚散地、集合营。
人才用起来:
“海归创业园”搭起七彩桥

·扬州市归国青年留学生协会年会
在扬州市海归人才创业园,记者与程倩云和她的小伙伴们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
90后程倩云,现在是扬州市海归人才创业园的执行董事、扬州市归国青年留学生协会会长、团工委书记,她的名声很响。从成立归国青年留学生协会,到任市政协委员,再到任省团代会代表、全国妇代会代表——这每一项都打破了江苏省的最小年龄记录。她的归国青年留学生协会也从2015年的103人,猛增到现在的657人,并且他们在全省第一家提出并实践海归闭环服务体系。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获得,既归功于她个人的努力,也与共青团息息相关。
程倩云于英国金融硕士毕业后回国,想创业做点事,但跑了多个创业点,都不顺利,后来她找到团市委,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她的事业才有了头绪和进展,当年便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团市委授予的“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程倩云的事业开始起步,随着她凝聚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她提议创建的扬州市海归人才创业园也于2018年10月正式开园,她如鱼得水,事业的各个项目渐次铺开。
2018年10月,在团市委指导下,他们成立了留学生协会团工委。团工委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是接收留学生的团员档案管理。根据调查,扬州于2012年各高中开放国际班后,留学生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很多出国团员的档案散失。团工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接管了留学生的团员档案,并进行3-5年的跟踪帮助,称为“老帮新”社团,他们提供出国前、出国中、归国后一整套服务体系,整个扬州市的出国初高中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
说起“老帮新”,留学生协会秘书长张霄有很多话要说。张霄于英国本硕毕业后,回国工作,于2015年回到家乡扬州,创立以新媒体技术为主的江苏众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万能海归平台”“挖海归”等海归自媒体品牌。他整合“留学+海归”完整产业链,专注海归服务市场,有着丰富的服务海归的实战经验,并且他把自己公司的服务扩大到留学生协会,比如2019年扬州留学生的行前会,就是由张霄主讲的,他从留学生所需的生活技能到安全预防等,都做了详尽的嘱咐。
留学生在出国中,“老帮新”还有线上社团,帮助新生与老生建立起联系,留学生想发表论文,以及想到海外500强公司实习等,都可以为他们提供线索和帮助。留学生回国后,“老帮新”可以帮他们做求职辅导、简历修改、职位内推等,也就是说,不管大事小情,此处彼处,留学生协会团工委随时都可以向留学生施以援手,当然他们的服务能力也在摸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总之,扬州市归国青年留学生协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的海创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引进了28个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项目。
海创园坐落在邗江区,团邗江区委副书记王银鑫说:程倩云他们,都是比同龄人多操心100倍的优秀青年。共青团就抓住这些关键人物发力,既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服务,又借他们的力量团结和激发更多青年的创造才能,为社会经济做贡献。

·“饿了么”团支部成立
像程倩云这样能操心的优秀青年,还有很多。在宝应县安宜镇,记者采访了宝应县“饿了么”外卖小哥团支部、宝应县电子竞技协团支部。电竞协会秘书长薛兆龙说,他们有500多名会员,成立团支部后,大家觉得有了归属感,跟其他团支部联谊也方便多了,已经举办过十几场比赛,现正与南京高校洽谈合作。镇团委书记朱迪炜,读书时就参加过南京高校电子联盟,上任团委书记以来,整合资源力促该镇社会组织活跃,带动起乡镇青年围绕在共青团身边。
记者采访期间,正值宝应县射阳湖生态荷花节,38度的高温下,依然游人如织,且有序文明,射阳湖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志愿者服务队现有成员50名,是聚合各类人才、有能力、有热情、靠得住、敢担当的文明实践青年军。
团宝应县委副书记洪玲艳介绍说,以往宝应县流出青年较多。现在,新兴领域团支部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很强,全县目前已经成立了十几家“两新”团组织,他们对于留住青年活跃青年起了很大作用。
记者在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采访了董事长叶鹏云。宁波人叶鹏云,曾经在阿里巴巴工作7年,2015年经招商引资来到高邮市做电子商务产业园。3年多时间,他成功吸引400多家入驻企业,总营业额达18亿元。最初他招不到商,是共青团帮他召集年轻人做电商培训从而打开了市场。叶鹏云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参观他五层楼满员在孵化的通邮电商园,这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他的各种荣誉,他前后获得了99个荣誉称号。又带着记者去看20000平米的仓储中心,以及另一座楼内正在培训中的成人技能培训教育,讲到他跟团高邮市委的亲密关系:团市委已在通邮公司设立了团支部,团市委还帮助他跟全国各地高校对接,引进大量培训生员。

·创业大赛
团高邮市委副书记崔明海说,他们希望通过通邮这个榜样,带动盘活高邮市的非公企业团建。目前,外地输入的人才都把共青团当成自己的娘家,通邮所在的城南区也已经成为快递小哥们的休闲驿站,团市委在这边的邮管局也设立了团支部,中午来通邮食堂吃顿午饭,累了可以到团组织的阵地来看一本书,休息一下。
从团扬州市委,到团县(市)委、镇团委,扬州共青团各层级团干,既能识人又会用人,他们看准关键人才,出手相扶并真诚服务其成长壮大,然后再盘活带动一方领域的共青团工作。
人才育起来:
“双积双评”积分入团

·江苏省初中学校“双积双评”积分入团工作现场会在扬州市翠岗中学举行
扬州的“积分入团”工作点亮整个江苏省。
已经从事少先队工作40年的扬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吴立宏,经验丰富又很谦虚。据他介绍,从严治团以来,入团比率控制在30%,很多初中学生感到茫然,为了给出入团的具体标准,江苏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积分入团”,而扬州又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市初中“积分入团”,要求全市初中,必须做到“五个落实”,确保了“积分入团”工作落到实处。
为摸清“积分入团”在全市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团市委到城乡13所初中学校进行过调研座谈,大家普遍反映:“积分入团”填补了团和队之间出现的“断层”,使团队组织的衔接更加紧密了,同时也激发了初中生对共青团的向往之情,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向上向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团委的李娜递给记者一份填写详细的学生“积分入团”手册,她说:我们全校88个班级实施“双积双评”积分入团以来,老师们觉得推谁入团有章可循,学生们知道了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才能入团。
在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乡团委书记吕春辉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参观了菱塘乡民族文化宫,这里既是党群服务中心,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有青年之家、青年书吧且功能齐全。他也介绍了菱塘民族初级中学,根据上级团组织关于入团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本校初中生“积分入团”方案。进一步深化了“初中团队一体化”工作,克服了以“考试成绩”和“班主任印象”作为入团主要依据的弊端,构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积分入团”进一步强化了初中团队衔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初中团队一体化水平。
记者还采访了团扬州市委学少部部长陈慧,毕业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她积极谋划,为扬州市青少年培养作出了贡献。
不久前,由团中央指导,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训练营”2019年营员名单出炉,全国共有200名学生拿到了入场券,其中扬州就有6名。8月4-10日,这6名学生将到全国青少年北戴河活动营地,体验前沿科技,接受严格训练,并参加智能机器人竞技比赛,和来自全国的选手进行现场大比拼。
为何扬州能够获得6张高水准科创训练营的入场券?这与扬州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密不可分。今年初,团市委还启动了“青少年科技能力提升计划”,依托少年科学院,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特别开设公益科技软件编程课程,遴选了资深科技辅导员担任老师。此外还围绕青少年科技自主创新和学习情况研发了软件教材。每周六上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都会迎来近百名上公益课的孩子。在课堂上,孩子们戴着先进的智能拍摄眼镜,学习前沿科普知识。可视化的眼镜不但方便孩子们学习,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公益科技课程让孩子们受益匪浅,短短半年,便培养出了多名打入省科技竞赛的选手,还有2个孩子今年成功入选市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团市委希望通过公益科技课程,为扬州青少年在科技领域打开一扇窗户。
眼下,陈慧正带队北上比赛征战中。她说:“虽然我们身处三线城市,但我们要有一线城市的资源和理念,培养出的孩子要有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