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浙江义乌小商品代加工,小本生意加盟排行榜

和长三角很多地方一样,义乌也下了很长时间的雨。

雨水多少冲淡了义乌三亭路夜市的人气。当地出租车司机表示“路走不动了”,连续阴雨天导致客流“最多十分之一”。不过,这个“十分之一”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无论是卖羽绒服,充电宝,还是煎锅里炸臭豆腐,每个摊位前总有几张外国面孔。义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而有着“联合国夜市”之称的三挺路夜市,是这些异邦商人在义乌必定要“打卡”的地方.

两个非裔美国外国男人想买蓝牙耳机。其中一人刚拿起盒子,老板就拿起手边的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一会儿,然后把数字给对方看:“这个价格便宜!你想要吗,朋友?”

在很多人眼里,“买天下卖天下”的义乌,是观察国际贸易形势的风向标。现在里面的商人是怎么想的?

在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2区市场,来自土耳其的马龙将自己品牌的五金工具带到了中国,以义乌为平台,开启了全球业务。余粮社

01

一年去日韩近10次找灵感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腊月二十六,义乌小商品市场大部分店铺都会关门。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经营女生发饰的杨进峰,一直在计划过年带着家人和孩子去哪里玩:“忙了一年,总要休息一下。但是太远的地方没有能量,日韩真的不想去。”记者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日韩。杨进峰苦笑了一下:“我真的累了。”

"船应该慢慢开,钱应该慢慢赚。"杨进峰说,在过去,他做生意的原则是“稳定”这个词。但是,如果这艘船一味追求稳定,似乎也难逃“翻船”的厄运。杨进峰说,在要赚钱就要想办法走到“潮流的前面”,靠“跑量”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小发饰不得不讲究“设计感”的时代,不创新只能是死路一条.

因此,杨进峰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努力每个月推出至少20款新产品。为了保证产品迭代的速度,他每隔一个半月就带着设计团队去日本或韩国考察,一头扎进东京和首尔,收集大街小巷和各种店铺的风,为产品设计寻找灵感。因此,对他来说,日韩早就“百无聊赖”了。

“传统小商品种类多,利润薄,订单少。要想继续经营下去,除了不断创新产品,别无他法。”杨进峰说。

在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杨进峰店的粉色少女气息扑面而来。余粮社

02

从卖“大路货”价格战转型立品牌

市场在推杨进峰,而义乌商人知道,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义乌小商品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改变思维方式与解放思想.都不知道如何去做,去解放思想;如果做不好,就要解放思想

想;从来没人干过,要解放思想;否则,“世界的变化就会跟我们毫无关系”。


“以前我们做生意,靠的全都是价格优势,现肯定走不通。生意要继续做下去,归根结底靠的是品牌。”黄云龙坦言,在市场同类产品中,他的品牌价格相对较高,但依靠多年来的品牌化经营,仍然积累了不少具有品牌忠诚度的客户。


与黄云龙类似,来自诸暨的女老板王海飞非常重视品牌。王海飞主营各类电子秤,做的是100%外贸生意。2001年初到义乌时,王海飞也和不少人一样,卖些“大路货”:“当时完全没有品牌概念,卖没牌子的产品,唯一能拼的只有价格。”


王海飞记得,生意刚起步的那几年,她带着产品挨家挨户跑外贸公司上门推销,但是日益精明的外国商人们总能找到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厌倦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战,王海飞在2006年注册了品牌,她很快发现,只要品牌产品质量过硬,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义乌做外贸的经营户,多多少少都吃过拖账、欠账、坏账的苦头。王海飞却给客户立下规矩:现款结清,绝不赊账。王海飞说:“以前让客户赊账,是对卖的那些‘大路货’不自信,怕客户跑了。现在有品牌了,做的是口碑和忠诚度,规矩自然也要做起来。”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1区市场,聂自勤坐在她“鬼气森森”的店铺里。 于量 摄


03


每一种小商品都能撑起一门生意


“把小商品贸易做到极致”,这是义乌的雄心。1987年,义乌小商品全年成交总额首度突破2亿元。当时的统计数字显示,义乌销售的小商品品类共计3000余种。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已经刷新到了40万。如今的义乌,究竟能买到多少种商品?一个受到普遍认可的答案是,在义乌,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浩如烟海的义乌小商品,每一种都能撑起一门生意。


20世纪末的义乌,外贸生意方兴未艾,但尝到这笔单子的甜头,老楼认定外贸生意肯定“有搞头”。2008年,当楼菁接替父亲成为新一任的“楼老板”时,约九成的生意已经转向外贸,经营范围也转向了更为垂直和细分的领域——衬衫和礼服上的袖扣。


靠着小小的袖扣,楼家的生意从远东做到欧美,从欧美做到中东。刚刚过去的2018年,楼菁又成功开拓了非洲市场,非洲现在流行的,是在传统的大袍子上戴袖扣,而这些袖扣基本都是从义乌出去的。“现在非洲的时尚潮流,就是我们在引领!”楼菁说。


当然,义乌小商品的市场绝不限于非洲。在商贸城一区市场一楼,聂自勤常与欧美客人打交道,2018年,他的商品出口美国的成交额达300余万元。卖什么?万圣节面具。“无论国际贸易形势如何,节总是要过的,只要过万圣节,就得从我这买面具。”聂自勤略有些得意地说。


她的店铺里,三面墙上挂满各式恐怖面具,还高悬着几具裹着破衣烂衫的骷髅模型。市场管理员告诉记者,别看这店“鬼气森森”,每年三月四月,国外客商是要在门口排队进店的。在义乌做面具生意12年了,聂自勤也失败过。2013年,由于埃及政局动荡,聂自勤的一位埃及客户受到波及宣告破产,他拖欠聂自勤的数十万人民币的货款也随之成了坏账。


聂自勤没有被击垮,转而寻找新的商机,便想到了万圣节:“中国人过元宵节挂灯笼,外国人过圣诞节挂圣诞树。不管土节洋节,在义乌都能变成生意。当时万圣节的生意,市场里基本没人做,对我来说就是机会。”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4区市场。 于量 摄


04


应对外部变局,义乌正作新探索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这也许是大多数义乌外贸商人的生意经。“不都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得起来嘛。任何行业发展有起有落,我们不仅要想怎么飞起来,还要想风口过去以后,怎么不被摔死。”义乌商人贾才民说。


在义乌的跨境电商领域,当地媒体报道贾才民时,总是给他冠上“先行者”、“弄潮儿”之类的头衔。贾才民有些不好意思:“当年我也吃过苦头。因为不熟悉当地政策,我在eBay上的几家网店曾都被关停,账号资金也被冻结。”2006年,还在上海经营工艺品生意的贾才民在eBay开设网店,初涉跨境电商领域,小赚了一笔。2010年,贾才民带着12名员工、8台电脑,从上海到了义乌,在义乌商贸城附近旁边租了两个小套间,创立了“义乌市吉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当年便实现销售额900多万元


跨境电商这一步,他走对了。由于当时外贸需求持续疲软,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更倾向于短期订单和小额订单,跨境电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在贾才民把生意搬到义乌的这一年,义乌全市网商营业额达500亿元,次年,义乌网商的数量就迅速发展至3万余家。到2013年,贾才民的公司销售额达到1.2亿元。销售商品有饰品、服饰、日用百货等3万多种种类;销售区域涵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26个国家。


不畏浮云遮望眼


义乌老板们的外贸生意


还有更多新故事


“义乌唯嘻好”抖音短视频方言大赛


开始啦!!!


华为手机、小米电视……等你拿


活动形式


1.在抖音搜索话题#义乌唯嘻好热门挑战赛,围绕“义乌的城市幸福感”,以“义乌唯嘻好”结尾。


2.短视频注明拍摄地点,关注并@π刻视频义乌发布,并私信发送联系方式π刻视频


3.拍摄手法不限,歌曲、童谣、谚语、笑话等皆可,时长不限。


4.视频内容完整,报名提交的视频必须拥有所有权或经由所有权人授权,对因视频产生的纠纷由参赛者本人承担。


快来参加吧!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