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的综合报告
澎湃新闻获悉,“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今天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出包括李叔同、林风眠、吴大羽、倪贻德、吴冠中、潘思同等众多美术先驱创作的水彩画作品140余件。展览同时立足于中国水彩画学术立场,对水彩画在中国的发生发展进行回望,以期对未来有所启示。
《沈家门渔港》中国美术学院潘思通纸艺作品集
据悉,本次展览呈现了1905年至2020年间艺术家创作的水彩画,涵盖风景、静物、人物等多种题材。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浙江美术馆介绍,此次展览不同于以往按历史时期安排历史回顾展的做法,而是站在中国水彩画的学术立场上,从民族性、时代性、观念性三个学术概念回望中国水彩画的发生与发展,思考中国水彩画与浙江的密切关系,以期通过历史启迪中国水彩画的未来。
《风景》 1980年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艺术作品集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民族第一声:从西学到浙派”。本单元展出的作品以中国早期水彩画为主,展现了一位中国水彩画家在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后,通过中西技法的结合来提高水彩画技法,技法日臻成熟的浙江风格作品。这一语境呈现了水彩画传入中国后绘画技法和题材选择的变化,从而反映了中国水彩画的本土化进程。
《晒染布之二》倪一德1943中国美术学院纸本艺术作品集
《矿山全景》丁正贤1960年论文浙江艺术收藏
第二单元:“时代转型:从写实素描到握物感”。水彩画一直是色彩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写实和写生是水彩画创作的主要模式。因此,水彩画中有大量的静物和山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水彩画家从早期追求客观再现,转变为有意识地去托物感,逐渐摆脱了水彩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自由创作的束缚,以更加开放的面貌呈现给观众。与其他画种相比,在水彩画创作的前后期对比中阐述了水彩画的独特性,展现了水彩画从教学手段向独立画种的时代转型。
《葛岭春色》上世纪80年代的洪
《花卉一》黄裳的无名纸浙江艺术收藏
jHiDq5z0" />《静物》 潘长臻 1983年 纸本 浙江美术馆藏

《三鱼图》 张英洪 年代不祥 纸 本

《似水年梦》 应金飞 2014年 纸本 36cm×36cm×20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第三单元“观念生长:从个性回荡到观念现场”。更加强调主观色彩,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作品和带有多元观念的作品是这一单元所展示给大家的。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水彩画对技法的依赖,对物象的真实再现,转而对媒材边界和文化语境不断尝试与探索。这些作品看似与长期以来大家所熟知的风景水彩画背道而驰。但正是因为这种“背道而驰的创造力”才促动了水彩画事业向前发展。在多元化环境中,个性化、观念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彩画创作的新方向。

《太湖岸》 吴冠中 2005年 纸 本 浙江美术馆藏

《绍兴柯桥》 吴德隆 2001年 纸 本 浙江美术馆藏

《绿树一一青山》 许江 2020年 纸本
展览由浙江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主办,展期持续至9月3日。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展览时间:8月5日——9 月 3 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7、8、9号展厅
(本文图文资料由浙江美术馆提供)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