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龙岗留学生创业园管 深圳留学人员创业

1993年1月1日对历史来说只是短暂而平凡的一天;但对于深圳龙岗区来说,却是从无到有的辉煌一天。

这一天,深圳龙岗区正式成立。自此,深圳东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革命传统光荣的热土,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发展的新时代。

回顾过去27年的奋斗历程,深圳龙岗人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富民强区的梦想,有着勇往直前、干实事的勇气,谱写了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27年来,龙岗经济总量直线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52.1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600亿元,增长了88倍。如今,深圳龙岗经济突飞猛进,城区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幸福健康。回顾过去,它已经从一个以前的边境小镇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的城市。

龙岗城一角(资料图)

一条筚路蓝缕的“拓荒路”

一座城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镌刻着梦想前行的铿锵脚步。回望深圳龙岗的发展足迹,沿着历史脉络,一幕幕展现着龙岗人“路是蓝的,荆棘是割的,勇于冒险尝试,创造世界”的精神风貌。

在深圳建龙岗之前,其原址位于深圳宝安县东部。在当时,它仍然被称为“村庄”、“荒地”和“城市边界”。历史的时针可以追溯到1992年。一时间,“宝安县要设区”的消息成了当地百姓饭后的话题,甚至很多人都在为区划后的去向做准备。

当时宝安县的管理面积比较大,西部是县政府所在地,聚集了优质的发展资源,发展迅速;东部属于边缘地带,为未开发荒地,只有深惠路(龙岗大道)为主路。

基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西部的弱势,深圳市委、市政府考虑将宝安县撤县,既促进了整个区域更快的发展,也实现了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同时撤县后形成了一市管多区的局面,更有利于深圳的发展。

县域划分开始后,深圳将宝安县划分为两个区,最终确定了今天管辖的两个区,即东部的“东区”和西部的“西区”。“东区”总面积844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43%。当时龙岗镇是“东区”的中心,所以“东区”被命名为龙岗区;因为西面是宝安县政府的原所在地,所以“宝安”二字保留为宝安区。

1993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龙岗区正式成立。“当时有句话说,深圳早起的人有三种:扫街、杀猪、去龙岗打工。”1985年从广西调到深圳的苏品宗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苏品宗担任宝安县委副书记、龙岗区委副书记。他是龙岗区建成时的筹备组成员,也是龙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代开拓者、组织者、建设者。

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投身新区建设,一批批龙岗区干部发扬“拓荒牛”精神。苏品宗回忆,新成立的龙岗区委、区政府借用了原龙岗镇市政府的几栋附属建筑进行工作。一些商务局的办公室里经常挤满了十几个人。有同事午休时铺报纸睡在地上,很多单位在外面租农民房干活.创业之路和蓝色之路,但再一次,在苏品宗看来,这些都是充满创业情怀的“拓荒者”

图片由深圳留学生(龙岗)创业园龙岗区提供

龙岗中心西临深圳,东临龙岗镇规划区,南临颜回(深汕)高速公路。分为四个集团,东部集团是政治活动中心,南部集团主要发展第三产业,西部和北部集团主要发展工业。1993年2月10日,当时还是山区的龙岗中心城破土动工。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28亿元,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

“以资本促企业发展”与“银行贷款支持”.深圳龙岗的“创业”干部几乎想尽一切办法让机器启动和施工现场

开工。“当时整个中心城多个工程同时开动,到处是‘哐啷响’的声音,打桩的打桩,挖土的挖土,推土的推土,一片忙碌景象。”苏品宗回忆。


在热火朝天的氛围下,中心城工程项目建设速度比人们想象更快,一座座在当时具有标志意义的建筑拔地而起——当时备受瞩目的龙岗区政府办公大楼于1994年12月底竣工,次年1月龙岗区政府正式搬入新大楼办公;龙岗中心城中的龙城中学、龙城小学、机关幼儿园相继竣工,并顺利开学、开园……


筑巢引凤、谋定后动,此时龙岗经济发展也按下“快捷键”。龙岗建区之初,“三来一补”是支柱产业,也是龙岗的主要经济来源。为鼓励发展大工业、大能源、大旅游,龙岗区积极与深圳市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相衔接,制定龙岗发展“大工业、大能源、大旅游”三大组团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明确了龙岗区经济发展的导向,并印发《关于鼓励发展工业的政策措施》,指导龙岗工业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华为这只“金凤凰”也选择栖息龙岗。1997年1月26日,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坂田生产基地动工建设。首期工程占地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约 6 亿元,主要生产程控交换机及其他通信产品。


随着龙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及华为等企业“磁场效应”效应带动下,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近年来,工业成为龙岗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8年龙岗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和增速均居深圳全市各区第一,总量达2747亿元,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龙岗区GDP在近三年内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两个千亿大关。


同时,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龙岗区不断涌现: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纳入全市五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华南首个无人机测试场启用,大运AI小镇加快建设。一曲工业与创新并进、活力与开放交融的“跨越式发展”乐章在深圳龙岗奏响。


龙城广场巨龙雕像(资料图片)


阔步前行,描绘城市发展新画卷


夕阳的余晖洒在深圳龙城广场中央的巨龙雕塑上,雕像前水池倒映出泛红的天空,连同一条“巨龙”一同映在水中。深圳龙城广场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区政府大门前方,广场中心屹立着的这座巨龙雕像既是龙岗当地的传统标志,也见证了龙岗的发展变迁。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人们会发现深圳龙岗的发展史,正是一部城市化的简史:历经27年风雨兼程,她走过了农村龙岗、城郊龙岗、城市化龙岗。


在龙岗建区之前,当地镇村经济实体很少。为促进经济发展,1994年4月龙岗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镇村经济的若干规定》。在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鼓励下,龙岗区的镇村股份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历经10年栉风沐雨,2003年11月,龙岗区全面实行农村城市化,原龙岗镇分设为龙岗、龙城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余9镇撤镇改街道办事处。当时,深圳市推行土地全部收归国有,不仅让龙岗在区域形态由农村走向城市,通过改变村民观念和思想意识,让他们一步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近年来,龙岗区充分抓住特区一体化、迎办大运会、东进战略等历史机遇,在城市环境、市民出行等与市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内外兼修,使城区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文明的水平实现新提升,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多项国计民生事业硕果累累。


如今,龙岗区以国际化视野规划建设城市,东部中心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大运新城城市设计整体成果基本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地标深港国际中心开工,东部中心核心区魅力初显。文化新地标龙城广场及周边的“红立方”隆重开馆,为“文化高地”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回顾龙岗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龙岗人始终秉持改革创新精神,勇往直前、接续奋斗,实现了一次次突破、赢来了一次次腾飞——“三来一补”迭代创新驱动,“半村半城”升级为现代都市,从“一穷二白”跻身全国工业区百强之首,让龙岗成为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乘风破浪又扬帆,砥砺前行再出发。今年正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龙岗不断发力打造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站在新的起点书写着新的华章。(文/光明网记者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