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方法很多,操作简单,更适合大众的需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不妨在中医的指导下选择:
温和灸

点燃艾条或艾炷,与艾灸部位(穴位)(一般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保持温暖舒适的距离20~30分钟,直至皮肤出现红晕。这是现代艾灸的主流手法。虽然“火力”不强,效果慢,但效果是持久的,最适于保健养生,但对于急重病症或慢性病症急性发作不宜。
隔姜灸

一种隔物灸。取一块鲜姜,沿纤维纵向切成半厘米厚的薄片。大小由穴位和艾炷的大小决定。中间用三角针扎几个小孔,放在艾灸部位,放上艾绒点燃。当出现局部灼痛时,可将切片轻轻抬起,或换上艾炷再施灸。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温度控制在45~50,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艾灸后涂上红花油可以防止烫伤,增强艾灸效果。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
,燃烧的艾条或艾圈在患处上下往复运动,扩大温热刺激的范围。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在艾条点燃端的选定部位进行熏灸,局部有灼热感时做平行往复旋转灸,每次持续20~30分钟(视病变范围,可酌情延长灸疗时间),以局部潮红为度,称为平面旋转灸,适用于大面积病变;另一种是在艾灸棒的燃烧端从近到远从最近的病灶处反复用螺旋灸。这种方法火力强大,称为螺旋回旋灸。适用于病变小、疾病急的痛点,局部暗红。
雀啄灸

将艾条的燃烧端对准艾灸部位,一起做一个下落动作,类似麻雀啄食。此法热感强,多用于急证、顽疾。每次持续5~10分钟,局部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