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53次会议,提出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等重大问题良性循环,加大研究力度,强化政策储备。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就这些市场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提高政策适应性精准性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筹集资金,促进资本形成,有效连接投资端和融资端,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管理财富。
纵观世界发展史,现代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金融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国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市场政治属性不同等“土壤”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应结合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阶段特点,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不断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在不断形成和巩固。实体经济潜力巨大,宏观环境总体改善,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但与此同时,发展并未完全失衡,市场与投资者预期仍有差距;市场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结构仍需优化完善;监管能力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践中要深化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完善资本市场治理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势在必行。“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上了符合国情的改革发展道路。一个重要经验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自觉谋划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以服务新发展格局为指引
采访中,专家表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要以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导向。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蔡襄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康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参与者(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和资本中介机构)、市场环境和制度建设与海外成熟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消化吸收。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在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价格发现等大方向上与国际市场惯例保持一致,但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环境的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鹏扬基金创始人、总经理杨爱斌对记者表示,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与生俱来的共同特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用好宝贵的储蓄资金,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近几十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这与工业化初期社会资本对大型投资项目的需求相适应。然而,它的缺陷也很明显。这种资本配置模式缺乏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资本市场推动创新,实现资本市场服务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李康告诉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必须摒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认真探讨银行、非金融机构有效参与资本形成和资本交易的路径。银行信贷应当支持股权融资,支持企业并购、支持股权基金融资。要鼓励银行通过投贷联动等渠道,加强与投资机构开展客户资源合作和各类业务合作,提升银行服务资本市场的功能。专家们表示,要聚焦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重点任务,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储蓄、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要提高支持科技创新的本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独特机制优势,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站稳资本市场监管人民立场
始终站稳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立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特点之一。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公众投资者群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直接关乎亿万家庭、数亿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易会满表示。
李康认为,我国市场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散户占比还比较高,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中小投资者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常常导致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严厉打击市场非法活动来维护投资者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通过投资者教育来提升投资者乃至市场各参与主体自身的素养,要让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广大投资者分享我国经济增长成果、积累财富效应的重要渠道。
杨爱斌表示,资本市场一定要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的市场。要让资本市场成为一个严刑峻法的地方,谁非法得利就罚谁,让投资者能够放心大胆地把钱放进股市。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完全照搬西方那样的自由资本市场的做法不可行,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设计上,更要考虑国情。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文化,绝不同于华尔街文化。必须恪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天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告诉记者。
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加大。海外投资者加速来到A股,同时本土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再叠加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A股生态正在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易会满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提高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统筹好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把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九字方针”。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落实“九字方针”,离不开“中国智慧”与国际最佳实践相结合。“建制度”就是要营造各方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生态,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干预”就是“不越位”,不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主体运行,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零容忍”就是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让市场各方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杨爱斌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反映出了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智慧”。比如,看穿式监管、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等特色制度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
刘锋表示,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在强调“中国智慧”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国际最佳实践。国际化有一套客观标准,过度强调特色又有走向偏颇的可能。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当下实体经济中,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淘汰能力不足,资金存在错配;而中高端产能不足,先进制造水平和技术创新仍有落后,反映的是投资不足,背后又是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近年股市扩容,但退市却少,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了资源,摊薄了整个市场的价值。他建议,一是加强信息披露,更好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定价功能,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二是形成淘汰机制,严格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规避劣币驱逐良币。此外,还要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行为,以好的法治体系保障投资人的权益,从而使投资人敢投资、愿投资、留得住、能壮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