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36Kr,作者:曹倩
优衣库片假名标志无印良品设计风格日系百元店大创商业模式=?
答案是Miniso的优秀。
这家打着“日本快时尚设计师品牌”旗号的廉价时尚休闲百货零售商,每件商品都配有日文描述,即使有些描述不被日本人理解;从洗面奶、面膜、喷雾到口红、香水,名牌产品的低价美妆产品在资生堂、Avene、香奈儿、迪奥等国际品牌中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
是日本名牌还是国产山寨店?这就是长期纠结于名优产品的“直击灵魂”问题。
市场倾向于将名牌产品视为中国企业。它有中国创始人,是第一家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公司,专注于中国市场,90%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唯一的外部投资来自腾讯和高淳资本。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坚称,这是一个“日本品牌”——。在日本注册,公司在日本有门店。能称得上日本品牌吗?
叶国富对于节日产品、正品山寨等外部问题的回应往往令人震惊:“100%日本品质”只是广告包装的操作方法,日本产品描述来自电脑翻译,存在问题。设计界总是互相学习不模仿,有推波助澜的趋势。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备受争议的零售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经上市6年。在彭博社的报道中,明创创品最初计划募资10亿美元进行IPO,上市地点可能在香港或美国;明创品表示,早在2018年初,公司就已经正式启动IPO项目和员工股权激励项目。
十元超品百货业务在中国已有20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为什么现在只有一家叫明创品的年轻公司?十几年前在中国流行的十元店在哪里?为什么名优产品从模仿者到“行业标杆”都在回头?
十元店也有“消费升级”
1.从一元、五元到十元早于十元店的时尚百货是两元店甚至一元店。
这种店经常在街道两边开,店面小,卷首简单。一块红底印有“两元店”和黄色字的喷墨布,就能解决店铺的招牌问题。吸引顾客的方式不是靠精美的装饰和悦耳的音乐,而是一个巨大的音响,音质嘈杂。一个洪亮的男声复读机重复着“两元一个,输不起,骗不起”的台词,单调又吸引人。
这是消化中国劣质制造业的最佳渠道。商店必须完美避免“货架美学”。店内灯光昏暗拥挤,商品摆放混乱,有的还落满灰尘。然而,从珠宝、化妆品、钥匙链到针线包、文具和儿童玩具,商品的价格都是一流的,有吸引力的。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的时代,这些商品可以极大地满足小城镇女孩和家庭主妇的美丽和生活需求。
触及到女性对小商品没有抵抗力的本质,店主们开始用“一元起价”“两元起价”的噱头来吸引人,试图卖出更高价格的商品。理所当然,店里有三元、五元、十元的价格区,商品摆放整齐
”,招牌也被同样具备视觉冲击的铁架横幅广告牌所取代。潮品百货行业似乎正掀起一轮“消费升级”,顾客不再满足于小玩意儿,一个篮球、一把平底锅、一个书包都是他们更多的需求。那些起初被低价吸引的顾客,逐步向稍高价格的商品区转化。
十元店应运而生。
最初的十元店,除商品价格和店铺装修升级外,全无品牌概念,一家店铺客流如何,大部分取决于SKU与店主审美。去品牌化的十元店,进货渠道一般来自江浙一带,产品结构无固定的主题,更加类似于杂货店的形态。

与两元店相比,十元店的商品可选择性强、质量也相对放心。消费者更愿意逛十元店的理由除去购买力提高一项外,更多在于店铺灌输给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专卖店卖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商品,在这里只要十元就能拿下,在“价廉”的基础上哪怕质量有些许差距也能略高于期望值、基本满足“物美”预期,大体不亏。
这种心理预期带来的往往是几倍于十元的客单价,再加上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店主能获得比此前更高的毛利。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这些弱化品牌概念的十元杂货店由于产品结构较复杂,难以保证稳定的利润率。比如家居生活类商品覆盖人群广、盈利较稳,但单件利润率低,必须走量;玩具饰品类单件利润更高,销售范围却较窄,且对店铺选址和装修有一定要求。
而在消费端,“杂”已然不能满足需求,他们渴望细分品类下更丰富的选择。一家十元店主打家装用品、家居用品还是小饰品、礼品,是时候规定一个主题了。
2.低价也能有排场
2005年前后,啊呀呀、咿呀呀、哎呀呀等广东连锁企业横空出世,不约而同瞄准了饰品这一细分领域。
一只镶满水钻的发卡进货价在4-5元,在精品店卖18元甚至更高价,但卖10元同样能保证利润,可以说是毛利可观,同时十元店的品牌化问题也一并解决——SHE、蔡依林、阿Sa成为这些品牌的代言人,十元店开始有了“排场”。

叶国富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哎呀呀。创立前期业绩向好,两年之内店铺数量达到1000多家、入驻二三线城市,发展成为纳税达数亿元的中国最大饰品连锁集团公司。2013年之前,哎呀呀的销售规模和开店数量都保持双线增长,但到2014年,加盟店数量持续增长至3108家的时候,销售规模却从28亿元直线滑落至3.6亿元,致使哎呀呀单店销售规模从百万级降到十几万。
就在哎呀呀业绩坠入低谷的前后,新物种诞生了。2013年9月,赶在电商起势的黄金期之前,叶国富开始第二次创业,带着名创优品进入中国市场。
名创优品一改往日十元店基因,选址不再位于街道边、窄巷里或火车站、汽车站附近,而是选在SHOPPING MALL、商业街、地铁邻近范围等人流量相对集中的繁华地段,与Nike、Zara等国际品牌比邻,价格却较此前无差。
名创优品的“快时尚”零售灵感来源于日本百元店元老大创。日本百元店的毛利率一般在38%-43%左右,名创优品却只赚8个点的毛利。
保持低价的法则是不断优化供应链体系,砍掉中间环节、与800多家供应商合作,用砸现金、订大单的方式获取上游议价能力(单次订单量均在10万件以上),以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高规模的方式来换取增长。为进一步缩短渠道,名创优品甚至在全国建仓库,保证上新速度。

名创优品的店铺名称采用了更国际范的英文、日文和繁体字,店内商品和装修也是刚开始在中国消费市场流行的日系性冷淡风格。导购和收银都化着淡妆,穿着整齐划一的工作服。
名创优品俨然一副“外宾”的架势,即使与哎呀呀共用了几家供货商;杂糅优衣库、无印良品、大创等多家日本品牌元素,抄袭资生堂、香奈儿、迪奥等国际大牌设计引来的质疑,叶国富也全然无视,称设计界从来只是互相借鉴,没有模仿一说。
在名创优品官网的品牌简介页面,有着“名创优品坚持从世界各地选取合适的优质素材,且超过80%的产品设计源于日本、韩国、瑞典、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等地”的描述。
但无论如何,这个由十元店进化而来的“怪异物种”,就这样闯入众人视野,把十元店抬高到一个新的层级,让前来消费的顾客享受实惠的同时,也赚足了面子。
十元店总在走老路
1.回归多品类
“一个杯子年赚一千万,一支眉笔一年卖一亿支”、“全球香水销量最大的不是迪奥、香奈儿,而是名创优品,每天销售5万瓶以上”,这些都是名创优品创造的销售神话,叶国富也由此被称为“十元爆品王”。
进入中国两年后,名创优品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全球扩张计划,与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阿联酋、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澳门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平均每月开店80-100家。其全球店铺数量达到3500多家,2018年营收突破25亿美元。
哎呀呀常务副总杨少华曾提及,名创优品从创立到经营刚1年,销售额就突破了哎呀呀积累十年所达到的数字,而哎呀呀门店数量是当时名创优品近10倍。叶国富也曾直言,“90年代,小商品小饰品在中国的需求量比较大,但后来感觉这个品类越来越窄,做再多努力,一年营收也就8个亿,规模做不大。”
名创优品为十元店带来了新启示,也让迷途的哎呀呀开始自我革命。
此前的哎呀呀品类单一,以饰品为主;走的是渠道下沉路线,70%以上的店铺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县城、乡镇等地。从2015年8月开始,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BBP株式会社启动战略合作,将品牌更名为“哎呀呀生活馆”,俨然一个韩国快时尚小百货品牌,再次把触手伸向饰品、包饰、数码配件、彩妆工具、护肤品等多个品类,也开始向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进攻。
或许是名创优品的风来得太大,优众诚品、熙美诚品、MUMUSO、YOYOSO等后来者竞相模仿,也令消费者注意力转移,回归多品类的“哎呀呀”们没能等来新的春天,“呀呀时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2.十元店变贵
名创优品的玩法近乎疯狂。
虽然也是找代工厂加工,但标准更高,很多产品与国际大牌共用同供应商。比如香水找香奈儿代工厂奇华顿、眼线笔找迪奥代工厂莹特丽、餐具找德国双立人制造商双立人,为商品赚足噱头。这个做法也被网易严选发扬光大。
此外,名创优品陆续与Hello Kitty、咱们裸熊、粉红豹、飞天小女警等知名IP合作、开发大量正版授权IP产品,店内几乎每年都有4次以上的IP合作大主题商品轮替,这种频率在国内线下零售业中极为少见;设计师也不再只是日本的品牌联合创始人三宅顺也,还增加了来自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家的设计师团队。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名创优品变贵了。
从先前两元店、十元店中总结出的经验是,永远不要忽略“起”这个字,店内商品的价格永远没有喊出来那么简单。打着“10元优质生活”的名创优品延续了这一传统无可厚非,问题是,其不断上新的产品价格似乎“高无上限”:在名创优品天猫官方旗舰店,最贵的产品为一款铝镁合金的行李箱,标价999元。

与此同时,花10元能买到的商品越来越少,部分商品陆续开始涨价。2018年末的一组数据显示,门店中定价10元的商品占比已经不到30%。
名创优品变贵是因为遭遇了十元店模式的增长瓶颈。从2018年9月,名创优品与腾讯、高瓴资本签署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协议、开始集团化运作时,名创优品复购率降低、门店增长触顶、租金昂贵拉低店铺盈利水平、部分加盟店亏损的问题就已经暴露出来。
新的问题,还需旧的方法解决——提价。但迈向千元单价的名创优品,再也不是那个十元店了。
3.再回归低价
不只是撕掉“十元店”标签,名创优品还在持续扩展海外市场、填补线上渠道及丰富业务线。
从2018年3月起,名创优品开始布局主打生活家居的NOME(与陈浩创办的同类品牌NOME诺米同名)以及号称“小宜家”的MiniHome。在名创优品自身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些都将成为名创优品的核心增长驱动力。
一边是加速转型的名创优品,一边却是源源不断的跟随者。大部分跟随者往往只能做到低价,无法兼具优质。达不到名创优品的规模、又打不出响亮的品牌名号,这条路子便很难复制。
但大家都不愿意放弃十元店的市场,它的魔法在于,牢牢抓住了“便宜”这项用户心智。于是,十元店走向又一个轮回——去品牌化、低加价率,但品质要求和昔日街边店已是云泥之别。
线上化是另一个趋势。今年4月初完成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的“白熊心品”,就是一家主打十元自营的小程序电商。白熊心品直接对接供应链,主张无品牌经营,将大部分商品售价定在10元,价格比市场同类商品平均低40%以上。

京东京造也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一家名为“京东京造十元店”的已悄然上线京东平台,为京东自有品牌。店铺同样主打“十元好物”,最低价商品仅售5元,如化妆品分装瓶、浴室收纳篮,最高价商品未超过30元。
追求物美价廉是消费的永恒真谛,十元店正在重新回归“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