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11月22日,银行业第193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以“科技创新助力普惠金融落地”为主题,介绍了该行在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百信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寇冠、行长助理兼首席财务官马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周岁”成绩单凸显普惠金融特征
作为中国第一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肩负着银行业转型发展和金融科技试验田的历史使命。
百信银行成立之初,以“为民融资、为民融资、依托智能科技、发展普惠金融”为定位,坚持审慎稳健经营,严守风险底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业务发展开局良好。
据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介绍,截至2018年10月末,百信银行总资产342亿元,总负债307亿元,累计普惠贷款636亿元。其中,消费贷款累计贷款545亿元,平均用信金额约1万元;累计向19万小微企业主发放普惠贷款91亿元,初步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路子。李如东透露,百信银行近期用户数突破千万。
此外,百信银行主动承接长尾客户,提供变更管理、支付结算等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均取得良好发展。
百信“SMR”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探索小微解决之道
深化小额信贷服务一直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普遍缺乏资产抵押和担保,融资额度相对较小,操作风险相对较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李如东表示,探索小额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是百信银行成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经过一年的实践,百信银行探索推出了SMR小额信贷服务模式。该模型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S-Smart智能客户接触,二是M-MicroCredit小额信贷,三是R-RiskManagement智能风险控制。
具体来说,在智能客户接触方面,由于没有物理网络,主要在线上运营,百信银行利用金融技术嵌入场景生态,利用互联网手段主动了解用户,及时发现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和定价。努力为客户提供“雪中炭”,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场景,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在小微企业授信方面,百信银行采用数据授信,实现纯授信、无担保、纯线上、现贷即用。贷款流程更加便捷,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满足小微企业主小额、高频、阶段性的资金需求。
百信银行之所以能对小微企业主“敢贷”、“能贷”、“愿贷”,离不开智能风险控制系统。据介绍,百信银行开发了基于业务数据、时空数据、工商数据和交易数据的“河图”智能风险管控平台。目前,这套风控系统已经积累了13大类16300多个数据标签,能够精准刻画客户风险,用数据交叉验证取代过去需要“证明自己”的自证模式。通过“河图”,银行可以主动识别和区分用户,提高贷款准确性,避免过度和长期放贷等风险行为,降低业务风险。
首度对外详细披露“百信模式”
李如东在发布会上首次披露,百信银行是监管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采取国有银行持股、民营经济深度参与的创新架构,兼顾审慎与活力,具有制度优势和原创运营模式,探索金融科技开展银行开放创新实践,打造了百信银行独特样本,构成了“百信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
李如东说,百信银行坚持管理
>此外,在模式上,百信银行创新提出了“O+O”、“B+B”理念,连接线上和线下场景,百信银行与商业生态融合共生,走智能银行发展模式,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服务。这种模式与合作伙伴互相赋能,共同围绕创造用户价值,构建了简单可信赖的金融生活新生态。以百信银行与爱奇艺联合推出的“零钱Plus”产品为例,满足了平台生态的监管合规,用户既能享受互联网平台的VIP权益,也能收获银行的存款收益。这个产品推出不到4个月为超过百万用户提供娱乐金融服务,深受用户喜欢,成为爆款产品。
与此同时,百信银行依托金融科技助力开放银行实践。从成立之初,百信银行就坚定地走开放银行实践之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百信银行是一家AI银行。就在11月19日,百信银行与百度联合成立了“零度实验室”,利用AI技术打造“金融大脑”,以实现驱动用户服务、产品创设、风险管理和经营决策的智能化。其次,百信银行是一家完全建立在云上的银行。包括核心银行系统和大数据集群在内的所有IT应用系统均实现去IOE分布式云化部署,并实现自主掌控。此外,百信银行的开放银行实践还体现在坚持走开源技术路线方面。从底层技术平台到前端应用,包括分布式云架构,AI技术平台,大数据、区块链、API应用等,已经初步形成了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银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李如东表示,未来,百信银行的“金融大脑”以及银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将逐步向行业开放,共同建设金融科技新生态,服务行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