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因为我想扩展我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知识,我申请了一个在清晖的项目管理PMP培训班。
准备考试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和我很熟的同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做了很久的项目经理来说,要不要带一个你这样的PMP?”
由于忙于备考,所以没有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两天顺利通过考试后,我有一些时间尝试用文字的形式来谈论这个话题。
2
史蒂芬柯维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确实是个人管理方面值得推荐的好书。可惜的是,这本书在国内已经被书名严重破坏,放在书店的书架上很容易让人错过。书中提到的以下七个习惯看起来很短,但真的很珍贵。
习惯1:积极主动
习惯2:从结尾开始
习惯3:把第一件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4:认为双赢
习惯5:先寻求理解,再寻求被理解
习惯6:协同
习惯7:磨快锯子
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陷入“决策无能”,这意味着我们会担心是否应该开始做一些事情?比如我应该读老同学一直推荐的雷伊达里奥的《原则》吗?我应该去读MBA吗;在这两年里?刚开始学Pathon编程等等。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同事,看什么领域新鲜活泼,看自己想学什么技能。
习惯2中提到的“以终为始”,是我多年来看到的帮助我们解决“决策无能”问题的最佳指导原则之一。
彼得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收获的关键不在于你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而在于你的工作方向是否正确。
我习惯在高峰时间开车出门时打开导航地图,输入目的地。然后地图会在熟悉的路线中提供最快的参考路线,帮助我绕过拥堵点,通过走不堵车的路线高效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你的生活中也应该有你的导航地图。你需要知道你现在在哪里,最终会去哪里,这两个地方的联系就是你设定的方向。一旦确定了方向,就可以得到一个参照物,方便把想做的事情分成两类,与方向匹配或者不匹配。
我们说的方向不对,只会有辛苦没有功劳。只有记住方向,在一言一行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多做与方向相匹配的事,少做与方向背道而驰的事,才能离自己想去的地方越来越近。
你问我:“我做项目经理很久了,要不要拍个你这样的PMP?”
我觉得不应该急着先回答。也许我应该先了解你,问你:“你心中的职业方向在哪里?你觉得项目管理是这个方向吗?”
3
给我们上PMP的俊老师在课上是这么对我们说的:“欢迎你到清晖来学习PMP,希望你通过我的讲课能得到这样三个收获,一是学到知识,二是受到启发,三才是获得一个证书。”
俊老师提到的证书指的是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举办的一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认证考试。
国内就业市场的大部分热门岗位都是僧多粥少,所以人力资源的同事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筛选条件来完成简历的初筛,学历上的985/211和各种资格证书是其中比较常用的。
不过学历也好证书也罢,它只能给你提供一个相对其它求职者的优先权机会,在这点上PMP证书也不例外。
项目经理不一定都有PMP证书,但获得一个PMP证书会更有助于你去申请一个项目管理相关的岗位。
对于已经具有多年项目管理经验的的人来说,证书不是必须的,但愿意去获得认证至少表明了你的求知欲与上进心。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要加速军事院校建设。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主动向党中央表示愿去负责筹办陆军大学。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军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
当时军事学院招收的第一批战役系的52名学员都是南征北战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在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全部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那么这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无往不胜的将军们为什么还要回炉再去学习作战指挥呢?
将领的指挥能力是在战场上打胜仗的一个重要保障,每个将领都会在战争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但这种途径毕竟太依赖于个人,将领个人的经历,悟性和总结能力决定了能否让每个将领形成系统化的指挥能力。而对一个国家来讲,要提高军队整体上的战略思维和指挥能力就必须依靠系统化的军事教育来储备和发展军事人才。
项目管理也是一样,这也是俊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的真正有价值的不是PMP证书本身,而是PMBOOK 指导里的那套项目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是众多成功项目经理在自己历经了多少项目的大风大浪后总结出来的葵花宝典。
那么PMBOOK指导对项目管理真的有用吗?
有用。
只是项目管理里真正起作用的绝不是靠滚瓜烂熟的背出PMP指导里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这5大过程组和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集成管理和项目干系人管理这10个项目组。
那PMBOOK指导在项目管理里如何才能起作用呢?
实际上理想很丰满,严格按照PMP的各个流程去实施项目,项目基本上想不成功都难;但现实很骨感,因为在实际工作里根本就没有项目能做到完全按照PMP的流程来做。
这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你掌握了的PMBOOK指导里项目管理的思维逻辑。
只有融会贯通,你才能有的放矢的对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去积极思考,权衡和行动,并最终结合PMBOOK指导找到最终的应对之道。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参加PMP培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提供了一个机会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项目的。
例如这次培训的俊老师经历过摩托罗拉最风光的手机岁月,又有在各家公司做项目管理实施改进的实务咨询经历;培训的同学来自于建筑,电信,软件,机械和制药的各个行业。你不会有机会去亲身经历每个人的项目,但培训的场合等于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你看到了项目生态的多样性。
获得PMP证书后在国内一直有个被诟病的地方就是每三年要续一次证书,而续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持证人要持续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项目管理活动来积满60个PDU。
其实这正是体现了大家忽略掉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建立时的一个初衷,致力于提供一个项目经理之间能沟通交流互有启发的场合来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4
真的希望这几天还能在上班路上偶遇到那位同事。她或许还会继续问我:“对已经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项目经理来说,那还要不要也和你一样去考个PMP。”
我想现在我可以很好的答复这个问题了

商人持卡与文本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