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萍
关新生是一个真正的小说家。不是所有的小说家都能写好长、中、短篇小说。它们不仅仅是单词的长度,而是有不同的格式。其实很难掌握它们。然而,作为一个读者,关新生已经做到了——。如果你读了上海文化出版社刚刚发行的三卷本《管新生小说自选集》(以下简称《文选》),你不仅可以在狂野的故事中获得阅读的满足感。
零敲碎打地读小说家的作品,专注于原著零散的作品,真的很不一样。由于关新生小说题材和写作手法的多样化,中短篇小说的驾驭,让我们在这段阅读旅程中对一个作家和他的写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他的小说艺术也有了更恰当的理解,关新生的小说创作已经延续了50多年。通过他自选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小说艺术的孜孜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是如何塑造一个作家自己的人生的。
选送的作品大致按题材分类,其中一首名为《鸟的浅歌》,主要描写了上海生斗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向他们展示了如何在时代大潮中生存。这是一幅生动的上海风俗画。关新生的能力在于,他不像其他小说家那样把上海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或背景,而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把上海作为小说的主角,这使得那些故事获得了深刻的灵魂。在短篇小说《咦,黑马》中,阿珊从一个在熔炉车间辛勤劳动的工人,变成了一个为工厂青年工人文化补课的老师,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坚持原则,认真教书,连续五年被评为局级“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然而,这匹“黑马”却被卡在了申请教师资格证、评职称、加薪等诸多壁垒上。他开始和各种有权力的人握手,从而人性开始异化。事实上,一个人的异化绝不是个人的或局部的。小程度上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程度上,社会和时代的演变是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关新生也在这篇短篇中设置了一条辅助线,将阿山拖向童年。那时候他的心干净如镜,没有灰色,但父母在艰难的生活中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其实阿珊的疏离感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当他最终成为“能人”和“黑马”时,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当他“懂经”的时候,连爱他的女人都被发现了,“男人什么都不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的亚山不是一个个体。
选卷二叫《深影》,笔触延伸到千变万化的老上海深处。读起来很爽,包括谍战、武侠、悬疑、盗墓,还有侦探工作。关新生从不使用“小说”一词,而是坚持使用“说不上”,这说明他有意识地继承了传统文学。的确,从《谍战1949》 《喋血巡捕》 《羊皮天书》 《证券大楼的拳击手》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关新生从古典小说中汲取的养分。这些作品刚出版时,大多是报纸连载小说。因此,关新生采用了故事化小说和文言小说两种方式,使作品既展现了完整的故事、明确的意图和连贯的情节,又展现了文言小说所倡导的优美语言、生动形象和传奇色彩。中篇小说《“风”中杀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革命者强奸他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他的写作很直白,就像讲故事一样。剧情紧张,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采用章回小说中“卖关子”“开胃”的手法,在关键点戛然而止;但是整个故事充满了传奇的音符和小说,人物塑造也很细腻。关节的细微动作和表情经常以安静的方式重复和放大。用词非常讲究,短小精悍,沉稳有力,有节奏感和潜台词,结尾甚至富有诗意。这部小说中有许多间谍的影子,但我们最终可以看到信念的力量在迷雾中闪耀。
选卷名为《抓拍时刻》,继续回归现实生活,书写平凡而充实的普通人生活。中篇小说《上海没有寓言》是最早触及下岗工人题材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能体现关新生独特的小说艺术,他非常重视“契合”——的结构。每一章的构成都是下岗职工从恐惧、失落到无助、悲哀再到振作、突破的全过程。小说结构与生活变化的契合,使作品获得了坚实的生活逻辑和哲学逻辑。在写作中,我们不卖弄技巧,不玩花里胡哨,用线描来编织人物本身,甚至连章节标题都还原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就像我们熟悉的琐事,比如“大路、游庞、晚报、馄饨”,比如“照片,或者照片,今晚的鸿门宴”。正是这种契合,使得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显得格外的真实,从而产生了值得称道的真诚。这样的题材如果不真诚,那就是失败,经不起读者的信任和期待、共情和共鸣。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下岗女工孟冰冰因为不想让公司老板替她辞退另一个下岗女工,决定不去公司上班,出去做煎饼生意。她说:“我想过了,不求人,我不想问别人。我想做自己的老板,为自己工作,闯出自己的路。”文笔朴实真实,契合人物自身属性和性格,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做作,读者读到这一定会激动不已。关新生在小说艺术上的“契合”,也体现在他的小说与读者阅读的“契合”上。他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可以触摸到。读起来好像所有的文字都是动态的,一帧一帧的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电影,这也是他的小说多次被搬上银幕的原因。
屏的原因。若论对工人题材的把握,管新生是名列前茅的,他对工人的真情,对工人的熟悉,对工人的理解,超越众多的写作者。因为他是真正深入扎根于他们之中的,他一直在工厂工作,且是第一线的炉前工,即使后来脱产写作,他也每年都回厂“报到”。工厂是他的创作基地,工人兄弟姐妹的故事是他的创作灵感,而工人阶级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则是他的创作源泉,尤其是近数十年来的变化他都捕捉到了。我们通过管新生的小说,可以看到一部形象的中国产业工人史,而中国文学如果缺少这个部分,那肯定是不完整的。管新生曾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工人小说家”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
来源:解放日报